精神病人受刺激打人没有处罚,前提是行为人是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或者是正在发病的间歇性精神病人。但是该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需要对被打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一、精神病送到哪服刑
精神病判刑送到精神病医院服刑。
精神病犯人被判刑,说明是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是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负刑事责任,是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的,因此,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版束措施。必要时,可以将其送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精神病犯人是否被判刑根据情况而定。这个要看精神病患者杀人时是否处于精神正常状态,如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不会判死刑,若处在精神正常时应当负刑事责任,屠杀俩千人属情节特别严重会有被判处死刑。
二、精神病人能否提起离婚诉讼
精神病人要区分情况,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是在其精神正常的情况下离婚同正常健康人离婚程序。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需要设置诉讼代理人,一般由父母或者近亲属作代理人,夫妻之间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能作为离婚诉讼的代理人。而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不应该剥夺他们的诉讼权利,在其清醒时,应保障其处理自己婚姻事务的权利。
三、精神病犯罪怎样处理
精神病犯罪的处理如下:
1、精神病人在不能识别或不能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造成危害的,经法定程序确认,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格照顾和治疗。必要时,政府应当强制治疗;
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间接性精神病人与精神病人处刑
171人看过
-
精神病的鉴定以及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罚
215人看过
-
精神病关押的规定包括什么,精神病人犯罪怎么处罚?
387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杀人是否不受刑法处罚
175人看过
-
精神病人无监护人且打人如何处理?
435人看过
-
精神病人打人后派出所不处理怎么办?
218人看过
离婚程序包括两种情况,分别是: 1、协议离婚程序 协议离婚也就是登记离婚,这个时候需要夫妻到婚姻登记机构提出离婚申请,之后办理离婚手续,拿到了离婚证之后,就可以解除夫妻关系。 2、诉讼离婚程序 诉讼离婚程序与协议离婚程序相比,要更为复杂一些... 更多>
-
精神病人故意伤害他人,会受到什么处罚?精神病人犯罪应当如何处罚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8精神病人故意伤人如何处理? 精神病人分为三类,刑事责任不同: (1)完全性的精神病人(无法辨认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类人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时而精神正常,时而无法辨认并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类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
-
2022年精神病人受刺激打人会面临哪些处罚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1如果是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或者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发病时受刺激打人,不会对其进行处罚,但是该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需要对被打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未发病的情况下打人的,则尚未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以故意伤害罪定罪量刑,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打架的老人犯了精神病该怎么处罚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1殴打他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的行为,涉嫌殴打他人,如果殴打六十周岁以上的老人,属于法律规定的从重情节,依法应给予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r殴打致老人轻伤或者重伤的,追究刑事责任。
-
-
有精神病的人或者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哪些人?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22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亲属;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此外,与精神病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