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9 14:55:35 354 人看过

一、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什么

1、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如下:

(1)建筑安全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县以上建设主管部门汇报,并做好相关的救援工作;

(2)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是什么

1、凡遇突发事件,必须保持冷静,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当值班长;

2、简要说明事发的地点、性质、人数、特征及损失价值;

3、驱散无关人员,保护好现场,留意现场周围的情况;

4、查看本部各类记录、出入登记、各电视录像,检查有无可疑情况和人员;

5、对勒索、打架事件,监控中心应密切注意事发现场的情况变化;

6、对纠纷事件应及时了解具体原因,积极协调,劝阻争吵,平息事态;

7、对伤亡事件应做好现场保护和通知抢救工作;对明确已死亡的,应报派出所调查处理并通知殡仪馆。

突发事件具体危害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

2003年中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500亿元,共计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我国GDP的6%。

2004年中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

2005年发生灾害突发公共事件540万起,比上年减少21万多起;造成大约20万人死亡,比上年减少了1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253亿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降低。

2006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受灾3.16亿人,死亡200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12: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人民币相关文章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应急的依据是
    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级(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非典型肺炎,是受《传染病防治法》规范的一种乙类传染病。截至2003年8月4,非典型肺炎在中国大陆已经有非典患者348人死亡,确诊病例5327人,数万人被隔离。因为非典疫情,北京市政府宣布部分行业停业,各个地方政府对从疫区来的人员采取了程度不同的隔离措施,大量流动人口离开疫情严重的城市,WHO发出了旅游警告,航空公司取消了航班,外国政府的隔离要求这些情况根据性质可以分为六类:1.非典疫
    2023-07-31
    164人看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应急措施是什么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处置的应急措施包括划定控制区、采取强制措施、流动人口管理、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等。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23-05-31
    216人看过
  • 什么是自然灾害?什么是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023-04-24
    104人看过
  • 如何处理新标准下的突发事件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特殊的不确定事件,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普遍,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充分披露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使报表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加充分、详细的相关信息,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修订后的或有事项新标准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
    2023-05-08
    355人看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级别划分:一级为最高级别
    国家建立了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用于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这些预警级别根据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国家建立了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用于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这些预警级别根据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 【 国 家 建 立 突 发 事 件 预 警 制 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十九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制度。该制度旨在及时发现、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该法规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并
    2023-09-02
    108人看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发布向哪个部门公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一、行政复议受理单位行政复议受理机关可以是:1、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当事人可以作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3、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4、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二、行政复议去哪个部门一是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二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市县级以上地方
    2023-06-28
    277人看过
  • 医疗事故分级有何作用,分级标准是什么
    一、医疗事故分级有何作用医疗事故的分级需要到专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医疗事故鉴定的作用是可作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依据、是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定依据、是卫生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诉讼中的证据作用(不是必然的定案依据)。二、医疗事故分级的标准是怎样的医疗事故分级的标准是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的。专家鉴定组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在判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是否为医疗事故或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按照本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情况具体判定医疗事故的等级。医疗事故分为四个等级:1、一级医疗事故:系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1)一级甲等:死亡(2)一级乙等: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二级医疗事故:系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1)二级甲等:器官缺
    2023-06-01
    191人看过
  •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管理的级别如何划分
    一、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管理的级别如何划分1.特别重大参与人数3000人以上,冲击、围攻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和要害部门;或打、砸、抢、烧乡镇级以上党政军机关的事件;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或阻挠、妨碍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施工、造成24小时以上停工;或阻挠、妨碍省重点建设工程施工、造成72小时以上停工的事件;或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30人以上受伤;或高校内人群聚集失控,并未经批准走出校门进行大规模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等,引发跨地区连锁反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或参与人数500人以上,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2.重大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影响较大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市、课)等,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广和有可能进京的非法集会和集体上访事件;或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
    2023-04-27
    277人看过
  • 处置突发事件上级可越级指挥军队
    来源:成都日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日前颁布实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突发事件处置行动有了纲领性文件和准则。《预案》规定,处置军事冲突突发事件、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参与处置重大恐怖破坏事件、参加地方抢险救灾、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5大任务,是军队参加处置突发事件行动的基本任务。紧急情况下,师团级以上部队可以越级报告情况,上级也可以实施越级指挥。《预案》还规定,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应主动公布消息。据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军队是参与处置国家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在各种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预案》是在吸收军队几十年来参加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并参考了外军相关法律、条令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将使军队的行动流程更清晰、处置更及时、效果更明显,可有效提高军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据新华社
    2023-06-06
    370人看过
  • 环境污染事件分级标准
    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8)造成跨国(界)的环境污染事件。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2023-06-06
    290人看过
  • 江西省将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划分四个等级
    在医院设灵堂摆花圈属医疗纠纷突发事件该《流程》首先明确,医疗纠纷突发事件是指扰乱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事件。其主要包括九类:聚众冲击或者占据医疗机构诊疗、办公场所的;在医疗机构内聚众滋事、寻衅滋事的;在医疗机构拉条幅、设灵堂、焚香烧纸、摆花圈、散发传单、喧闹、张贴大字报的;围堵医疗机构大门、重要出入口或者就医通道,影响人员正常进出的;拒不将遗体移放太平间或者殡仪馆、违规停尸的;侮辱、威胁、恐吓、殴打、故意伤害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或者阻碍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在医疗机构损毁或者抢夺医务资料、公私财物、医疗器械和其他医疗设施的;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的;其他扰乱医疗秩序、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医疗纠纷发生或医疗纠纷苗头出现后,医疗机构应启动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医疗纠纷职能科室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提出处理建议,对于情况复杂,需要调
    2023-06-08
    168人看过
  • 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处理原则是什么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条中规定了处理交通事故应当遵循的原则,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八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本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2022-10-05
    320人看过
  • 突发疾病职工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丧葬补助金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六个月的标准发给。供养亲属抚恤金发给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死者的亲属。其标准为:配偶每月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四十发给,其他供养亲属每人每月按百分之三十发给,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加发百分之十。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过死者本人工资。供养亲属的范围和条件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供养亲属失去供养条件时不再享受该项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四十八个月至六十个月的金额,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符合第二十二条规定享受伤残抚恤金期间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按全额标准的百分之五十发给。工伤伤残抚恤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一定比例每年调整一次。非煤矿山职工死亡赔偿标准是什么非煤矿山职工死亡赔偿标准:供养亲属抚恤金
    2023-07-15
    470人看过
  • 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
    发生3例以上为聚集性疫情,发生10例及以上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指一所学校在同一学期内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结核病病例,或出现结核病死亡病例时,分管该学校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核定事件,确定是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也可根据防控工作实际,按照规定工作程序直接确定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疫情期间外出不戴口罩是否属于违法行为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不配合者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
    2023-06-26
    178人看过
换一批
#银行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民币
    相关咨询
    • 请介绍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
      新疆在线咨询 2023-10-08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的确定部门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称突发事件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分级?
      湖南在线咨询 2024-08-22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标准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3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应当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建设,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进行调整、更新,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应当宣布终止预警。预警信息的发布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宣传车、警报器、高音喇叭或者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以及学
    •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可分为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15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与突发事件的区别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13
      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一般没有有效期的具体规定。只要企业的环境、设施及有关法律、法规没有重大变化,一般就可以继续使用。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是为了加强和规范在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中,对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工作的管理,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提高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维护企业的稳定,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