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冒充军人身份进行诈骗的定罪标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5 14:01:48 173 人看过

冒充军人诈骗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冒充军人招摇撞骗,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法典中诈骗罪是怎么认定的

民法典对诈骗罪怎样认定没有规定,而诈骗行为符合以下构成要件的,主构成诈骗罪:

1、诈骗罪的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2、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诈骗罪的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诈骗罪的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08: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以军人身份冒充是否违法?
    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冒充现役军人进行诈骗活动的,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同时刑法中也有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假冒专利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二者特征基本相同,客观上都有假冒行为,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目的一般都是为了牟取非法利益,主体相同。二者主要区别表现在:1、侵害的客体不同。假冒专利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而假冒商标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2、假冒专利罪的侵害对象不是注册商标,而是被授予的专利。
    2023-07-06
    381人看过
  • 如何认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如何认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军人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军队的良好威信及其正常活动。(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本罪,行为人既要有冒充军人的行为,又要有招摇撞骗的活动。如果行为人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冒充军人,没有进行招摇撞骗的活动,则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进行了招摇撞骗的活动,但不是冒充军人名义实施的,则不构成本罪;构成其他罪的,按其他罪处理。(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本法对这两个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军队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后者侵犯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声誉及其正常活动,二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现役军人,后者的犯罪对象是除军事机关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综上所述,对于冒充执法人员招摇撞骗的会判处三到十年的有期徒刑,一般情节会判处三年
    2023-08-04
    164人看过
  • 冒充武警军官诈骗
    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林韬竟然能从福建一路骗到上海,骗取他人钱款达27万元。7月11日上午,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林韬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1万元。身高超过180厘米的林韬是福建福清人,相貌堂堂的他却有一种特殊的癖好,是个同性恋者。曾经混迹于武警部队当兵2年的他一贯游手好闲,靠着一张嘴皮子向人吹嘘自己是公安部武警总队军官,专门经营房地产生意,已经赚取美金100万元存在汇丰银行。2006年7月,林韬以提现需要预付现金为由,并以给予好处费人民币100万元为饵,在福州诱骗出租车司机林某将车辆变卖,骗得人民币12万元。林韬将此款用于和另一名同性恋者王明鬼混开销挥霍。公诉机关还指控,在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间,林韬借住于上海市新闸路某宾馆,搭识客房部经理刘某,林韬又谎称,自己与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房地产生意,已经赚取人民币4亿元,
    2023-06-11
    162人看过
  • 俩90后冒充熟人进行诈骗,诈骗罪怎么判刑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应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在具体司法审判中要看被告人有无属于减轻处罚的行为表现。诈骗罪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似乎“自愿地”交出财物。其实,这种“自愿”是受犯罪分子欺骗而上当所致,并非出自被害人的真正意愿。(三)在主观方面,应当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对于使用欺骗手段,意图短期占有公私财物,追紧就还,不追就拖,一般不宜作为犯罪对待。《“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
    2023-11-30
    99人看过
  • 男子穿假军装冒充营长被抓,冒充军人诈骗构成什么罪
    一、男子穿假军装冒充营长被抓11月26日晚,福建省军区警备办公室接群众举报。近日,在泉州石狮市有一名男子,多次着现役军装出现在采耳店、KTV等休闲场所并自称某集团军营长实施不正当交友活动。接警后,省军区警备纠察队立即从福州赶往泉州石狮,经实地走访,摸排蹲点。在一中医馆将涉事男子胡某控制并带回石狮市人武部进行身份核查。据胡某供述自2020年起他曾多次在网上购买军服拍摄抖音视频。谎称自己军人身份混迹多个微信群进行不正当交友,并以给他人子女办理入学为由伪造文件与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胡某交代,自己是一名电工,为满足虚荣心,曾多次穿着现役军装出入娱乐场所,利用社会对军人群体的崇拜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石狮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的配合下,一行人来到胡某家中发现多套现役军装、伪造的公章、军官证和文件。军服是国威军威的标志和象征,军人不容假冒,军装不容玷污。省军区警备纠察队将胡某购买的军装、假军官证等物品进行没收,
    2023-04-12
    131人看过
  • 冒充省委领导进行诈骗
    【案件情况】被告人王某生于1957年,系湖北省xx市人,五年前在郑州开一酒吧,近年生意红火、收入颇丰。50岁开外的王某,一身名牌西装革履,倒也风度翩翩,颇有派头。被告人李某系xx县xx镇人,父母在县城文化路开一小吃店,看父母做生意赚钱挺辛苦,李某发誓要当一个白领,可十年寒窗后李某仍名落孙山,在家待业一晃3年过去。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某通过熟人认识了王某,王某自称在省委组织部门上班,能帮助李某找份工作,需要活动经费5万元,李某东凑西借凑足后交给王某,不久王某安排李某到开封市环保局做了一名临时工,李某对王某千恩万谢。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期间,王某自称高速公路招工能安排名额,经李某介绍结识了邢庄乡赵某、大桥乡海某、城关镇刘某、于某四人,随后以跑工作需要经费为借口,王某骗取四人现金16万元,为了取信于四人,王某还作出了办不成事,原款退还的承诺;在为王某介绍骗取的过程中,李某也起了贪心从中谋
    2023-06-11
    389人看过
  • 冒充别人身份是哪个罪
    法律综合知识
    冒充别人身份虽然是违法的,但是不一定构成犯罪,如果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犯罪活动,或者是冒用他人身份证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会构成犯罪,至于到底构成什么罪根据其实施的犯罪活动确定;如果是冒用他人身份证情节严重的,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4-16
    99人看过
  • 如果被人利用身份证进行诈骗怎么处理
    身份证是证明公民身份的合法证件,不得出租、出借和冒用,违法规定的一般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利用兼职诈骗的判多久《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二)出租
    2023-07-22
    246人看过
  • 进行信用证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信用证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该罪的客体是国家对信用证的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使用作废的信用证,骗取信用证以及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伪造金融票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伪造金融票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本罪侵犯的对象是正常的金融活动秩序;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本票、支票、汇票;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银行结算凭证,伪造、变造信用证或附有文件;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犯罪主体;4、犯罪主观上是故意的,即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伪造和变造金融票据,并希望这一结果的故意行为不构成犯罪。二、德州信用证诈骗罪有哪些德州信用证诈骗罪刑事构成要件有:1.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
    2023-06-25
    350人看过
  • 诈骗罪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法条竞合吗
    一、诈骗罪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法条竞合吗?诈骗罪与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法条竞合,刑法规定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诈骗罪规定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显然,“诈骗罪”规定的法定刑重于“招摇撞骗罪”。所以当招摇撞骗犯罪诈骗公私财产数量特别巨大并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招摇撞骗罪的法定刑不符需要时,就不能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一般原则,而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重法优于轻法原则是法条竞合法律适用原则在特殊情况下的补充,更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二、诈骗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
    2023-04-13
    333人看过
  • 冒充军人诈骗罪的最新司法解释是什么
    第三百七十二条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穿戴军人服饰行骗,使用伪造的军人证件行骗,等等。冒充军人诈骗罪立案标准行为人既要有冒充军人的行为,又要有招摇撞骗的活动。如果行为人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冒充军人,没有进行招摇撞骗的活动,则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进行了招摇撞骗的活动,但不是冒充军人名义实施的,则不构成本罪;构成其他罪的,按其他罪处理。只有诈骗数额较大以上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对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决定的对武装力量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2023-08-05
    213人看过
  • 银行卡被人冒用进行诈骗,对冒用人的量刑
    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至20万元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至50万元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至50万元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一)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二)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三)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3-03-15
    360人看过
  • 利用他人身份诈骗是什么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三个要点: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4-23
    369人看过
  • 冒充军人诈骗四十万怎么量刑
    一、冒充军人诈骗四十万怎么量刑冒充军人诈骗四十万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军队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这是本罪同侵犯财产权利的诈骗罪的主要区别之一。近年来,假冒军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屡有发生,且有发展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民群众对军队的信任和人民军队享有的崇高声誉,冒充军队单位和现役军人招摇撞骗,攫取非法利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他们有的打着部队旗号摆摊设点、行医售药、兜售伪劣商品;有的假冒、盗用军办企业的名义,进行经济诈骗活动。这些不法活动,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侵害了群众的利益
    2023-04-13
    260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冒充军人诈骗罪适用实例
      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11
      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犯招摇撞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加重处罚原因犯冒充军人招摇诈骗罪,情节严重的,是本罪加重处罚原因。这里情节严重,指战时冒充军人招摇撞骗,造成军政、军民、军警纠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恶劣社会影响,损害军队声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本罪,行为人既要有冒充军人的行为,又要有招摇撞骗的行为。
    • 冒充军人诈骗罪会判刑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3-11-16
      冒充军人诈骗,其行为构成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穿戴军人服饰行骗,使用伪造的军人证件行骗,等等。 如果行为人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冒充军人,没有进行招摇撞骗的活动,则不构成犯罪。
    • 冒充军人的刑法条文,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怎么定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1-04-19
      (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本罪,行为人既要有冒充军人的行为,又要有招摇撞骗的活动。如果行为人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冒充军人,没有进行招摇撞骗的活动,则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进行了招摇撞骗的活动,但不是冒充军人名义实施的,则不构成本罪;构成其他罪的,按其他罪处理。(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本法对这两个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
    •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方式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4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指行为人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军人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武装部队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这两种犯罪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这两种犯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侵害的客体不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侵犯的客体
    • 骗子诈骗罪和冒充军人诈骗罪哪个严重?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12
      诈骗罪的量刑更严重,《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372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