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的起点数额是指构成侵占罪所需行为对象的最低价值,它是侵占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由违法向犯罪过渡的分界点。依刑法第270
条的规定,侵占罪需侵占数额较大的财物方可构成。
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
一、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职务侵占罪是指刑法第271条规定的公司、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主要如下:
(一)主体要件不同。
二者虽均为特殊主体,但前罪主体是财物代为保管人;后罪主体则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除外。
(二)危害行为不同。
前者危害行为是复行为,含非法占为己有及拒不退还二行为要素,其中非法占为己有是指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即侵吞,而不是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的一切行为。后罪危害行为则含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诸多行为类型,如侵吞、窃取、骗取等。
(三)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同。
前罪行为人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抑或行为人根本就未有任何职务;后罪行为人却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若某公司员工甲在日常生活中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拒不退还,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则只能构成侵占罪。
关于个人侵占罪立案标准,法律规定为1万,但在有的地方却是5千。因此,在实践中还是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规定确定。至于侵占罪的量刑,法律规定最高是处5年有期徒刑。
-
强占他人财物多少钱立案,侵占罪立案标准
246人看过
-
侵占罪11万已立案后会抓人吗,个人侵占立案标准金额
433人看过
-
侵占罪立案数额标准达到多少可以立案?
93人看过
-
什么是侵占罪,侵占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380人看过
-
侵占罪立案标准是什么?侵占罪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391人看过
-
侵占罪立案标准,侵占罪的最低数额标准是什么
127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立案标准之侵占个人房产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7侵占个人房产,涉嫌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我国法律没有对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做出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第一、三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
侵占公款罪要判多少年?侵占公款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20职务侵占案(刑法第271条第1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2、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一般侵占案件。犯侵占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侵占罪的既遂标准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16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应当立案。关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5千。
-
继承人侵占遗产可诉侵占罪立案标准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6关于侵占罪的立案标准: 1、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重要前提,也是本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重要特征。如果不是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该财物即持有该财物就具有非法性,则不可能构成本罪。 2、必须是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还的行为。所谓占为己有,是指应当将他人交为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当成自己的财物,以所有人自居,擅自加以处分、使用和收益。
-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犯罪数额标准是多少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4构成本罪,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这里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应当注意,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本罪的立案标准规定了一个幅度,即非法占有的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的,应当追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应当会同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