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债权。包括: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如雇佣、委托、租赁等合同所生债权;专为特定债权人利益而存在的债权。
2、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4、债权的让与须通知债务人。
一、民法典债权转让协议要点都有哪些
一、须有有效债权存在。二、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三、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二、满足什么条件债权是可以转让的
债权转让的法定条件有以下几点:
1、合法有效的债权且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前提。
以无效的债权转让他人,或者以已经消灭的债权转让他人,是转让的标的不能。这种限制性规定的意义在于防止受让人、国家、集体利益受损。
2、转让不得改变债权的主要内容。债权作为法锁的观念虽已消失,但债权转让只是主体上的变更,如果存在债的主要内容变更,则发生新的合同关系,而不属于转让性质。
债的内容变更包括种类、数量、品质规格、债的性质、期限、履行地和履行方式、结算方式等方面。债的非主要内容变更不会影响法律关系。但债的种类、标的物品质规格、债的性质等主要内容变更后,与原债不再具备同一性。
3、债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达成债权转让的协议。债权转让是一种处分行为,必须符合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
转让人主体必须符合资格,即具有处分能力,是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债权转让无效。
4、转让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转让性。根据债的有关原理,某些合同是不可让渡的,其债权也应不可转让。
一种是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以特定身份关系为继承的债权、不作为的债权、因继承发生的遗产给付请求权。
第二种为属于从权利的债权。从权利随主权利的移转而移转,若将从权利和主权利分开单独转让,则为性质上所不允许。
5、债权的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6、债权转让必须遵守一定程序和手续。
三、债权是可以转让的吗
首先,债权可以转让。被让与的债权须具有可让与性,如果根据合同性质和当事人的约定不能转让债权的,则不可以转让债权。
此外,让与人与受让人须就债权的转让达成协议,并且不得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债权的让与须通知债务人,不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
借款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借款合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293人看过
-
房屋买卖合同主体变更有哪些法律效力主体
132人看过
-
了解合同主体变更的法律限制和规定
114人看过
-
执行变更主体规定
178人看过
-
法律规定的行政制裁主体有哪些
231人看过
-
法律规定合同变更有哪些条件
373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变更变更主体有什么法律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9劳动合同变更主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变更劳动合同必须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进行。 2.必须遵循《劳动法》规定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变更原则。 3.必须遵循法定程序,首先由一方当事人依法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建议,并说明变更的理由和修改的条款,请求对方限期答复;然后由对方当事人在限期内给予答复,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变更,或者建议再协商解决;最后经双方当事人充
-
借款主体变更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25借款主体变更,也就是债务转让,根据《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八十四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借款主体变更也需要经过债权人同意,否则转移行为无效。
-
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可以变更吗,法律有哪些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2-10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可以变更。借款人变更可因多种原因发生,主要有债务承担、债务人合并分立、追加债务人、多个债务人中个别债务人退出等原因。人如果通过将债务转让给他人的方式变更借款人的需要经过债权人的同意。
-
法律上变更合同条款的具体规定有哪些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20变更合同的引用条款有:进行合同变更需要明确主合同的正文内容,或者采用将主合同作为附件的形式进行变更,一并说明需要变更的内容,最后双方签字确认署明日期。
-
变更主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0劳动合同变更主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变更劳动合同必须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进行。 2.必须遵循《劳动法》规定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变更原则。 3.必须遵循法定程序,首先由一方当事人依法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建议,并说明变更的理由和修改的条款,请求对方限期答复;然后由对方当事人在限期内给予答复,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变更,或者建议再协商解决;最后经双方当事人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