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欺诈怎么处理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4 08:40:52 163 人看过

一、经营者欺诈怎么处理的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即通过与经营者协商,把所购买的商品或所得的服务退换、维修或作适当补偿,从而平息争议。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保存好所购商品包装盒、说明书等,尽量使之完整无损;

(2)要携带好商品的发票以作为购物凭证;

(3)可先打电话到商店交涉,约好时间后再前往;

(4)要实事求是,所提要求要合情合理合法;

(5)要注意态度,经营者肯退赔则退赔,万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要吵闹,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2.向消协投诉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所谓仲裁,即由当事人双方以外的第三者对民事、经济、行政等争议作出裁决。消费者权益争议仲裁,多为经济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于案件的性质不同,诉讼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之分。消费者权益争议属民事诉讼。消费者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也可以直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经营者欺诈行为应当赔偿多少

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三、哪些属于经营者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其具体表现在: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真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是姓名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9.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做虚假宣传的;

10.欺骗消费者预付款的;

11.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13.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行为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12: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经营者欺诈消费者能得到赔偿吗
    消费者通过购买的方式,将自己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传达给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者要尽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和利润。在经营者涉嫌欺诈的情况下,会得到怎样的赔偿呢?确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应如何赔偿?按照有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相关知识:什么是欺诈消费者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采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
    2023-05-01
    315人看过
  • 欺诈消费者怎么处理呢,消费欺诈怎么投诉
    一、欺诈消费者怎么处理呢欺诈消费者的处理标准如下: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2.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二、消费欺诈怎么投诉消费欺诈可以拨打12315投诉,或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大家,投诉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和经营者发生纠纷后,如果要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该经营者,纠纷时间应当在两年以内,超过这个时间消费者协会就不再受理投诉。2.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实行以地域管辖为主、级别管辖为辅、就近受理的原则,需要相关联的消费者协会协助的,相关的消费者协会应当给予协助。3.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可以采取书面和口头的形式。4.消费者投诉应递交文字材料或有消费者签字盖章认可的详细口述笔录。三、如
    2023-06-07
    239人看过
  • 经营者的哪些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四)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五)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六)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七)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八)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九)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十)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十一)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十二)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十三)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2023-06-07
    388人看过
  • 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风险吗
    一、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风险吗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风险,具体如下: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等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从以下4个要件进行认定: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二、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按几倍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按三倍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价格欺诈的赔偿标
    2023-05-22
    411人看过
  • 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赔偿
    一、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赔偿商家欺诈消费者赔偿具体如下:1.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如果有欺诈行为,要对消费者进行3倍赔偿,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新消法欺骗消费者商家给予3倍赔偿是获赔的最低限度;2.从立法目的来看,法定惩罚性赔偿仅是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费者获得惩罚性赔偿的最高限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六条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的,该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二、消费者被欺骗索赔的诉讼时效欺诈消费者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依据《民
    2023-10-18
    167人看过
  •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责任应当如何界定?
    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时应当承担下列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2、民事责任。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经营者在哪些情况下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商品存在缺陷的;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等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
    2023-07-06
    182人看过
  • 消费者三倍赔偿权,制止经营者欺诈行为
    1、案例2016年10月9日,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苗丽春花3990元为患病的母亲购买了一款按摩机。因使用常常出现各种故障,苗丽春曾根据包装盒上留下的联系电话,要求生产厂家予以保修或更换,却发现该电话是空号,甚至网上也无法查找到厂家的相关信息,苗丽春遂要求店家赔偿。2、点评店家必须给予赔偿。一方面,店家侵犯了苗丽春的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店家面对苗丽春的索要,却拒绝提供生产厂家的真实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明显与之相违。另一方面,店家的行为构成欺诈。店家所售按摩机包装盒中的信息虚假,表明其行为构成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2023-07-02
    113人看过
  •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的条件
    首先,根据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所采用的手段来判断。一般来说,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其次,根据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误导消费者来判断。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
    2023-08-11
    496人看过
  •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赔偿规定是什么
    一、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赔偿规定是什么1、经营者对消费者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二、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用的商品分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次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诈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6、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7
    2023-06-17
    230人看过
  • 如何处理未经授权或欺诈的土地使用者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和第七十七条分别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违法占用的土地,恢复原有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违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数量的,以违法占地论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村民限期归还违法占用的土地,拆除违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标准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以其他形式买卖、非法转让土地的,如何处理?《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没收违法所得;对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没收违法所得违
    2023-05-02
    78人看过
  • 非法经营欺骗投资者怎么解决
    (一)向公安机关报警解决(二)向法院提起诉讼投资者与交易平台之间一般都会签署有相关的协议,投资者投资损失之后,可以依据相关合同,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但这时,就需要有证据证明对方是违约的,搜集相关的证据则成了案件的关键。相关的证据包括开户的书面资料、相关交易记录、相关合同、与分析师的相关聊天记录、投入资金的记录等,但由于很多客户与分析师之间的交流都是网上交流,从来没有见过面,并且没有任何书面的交流记录,如果聊天记录能够保存那还好,如果没有保存,那么要证明这个交流过程,则存在很大的难度。当然,即使存在了以上证据,如果要证明交易平台违约或者存在侵权过错等,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交易平台与投资者签署的协议中一般都会有相关的风险提示书,上面充分提示了相关投资风险。因此,如果交易平台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没有过错,且投资者遇到的风险都是市场风险,不存在人为过错因素,那么交易平台不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相关
    2023-06-12
    447人看过
  • 经营者提供商品存在欺诈行为应该怎么赔偿
    经营者提供商品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进行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经营者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赔偿规定是什么1、经营者对消费者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惩罚性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
    2023-08-08
    122人看过
  • 经营欺诈罪的立案标准
    刑事责任年龄
    依据诈骗罪司法解释的规定,诈骗金额达到三千元以上的,就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被骗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诈骗一般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诈骗、欺诈的方式骗取他人的财产,诈骗行为达到一定数额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一、被骗与诈骗的区别被骗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二、诈骗罪对于后代的影响有什么诈骗罪对于后代的影响是政治审查不通过。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原则,原则上诈骗被判刑以后对子女没有影响。2、诈骗罪是侵犯财产型的犯罪,如果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犯罪数额的,人民法院是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2023-04-10
    195人看过
  • 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时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一、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时应当承担什么责任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时应当承担“退一赔三,五百兜底的”赔偿责任。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二、经营者欺诈需承担什么责任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
    2024-01-21
    30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对待经营者的价格欺诈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12
      《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称作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 经营者欺诈消费者情形有哪些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9-01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5)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6)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或标记销售商品的;(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 经营者价格欺诈罚款几倍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6
      一、《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称作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二、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 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
    • 当经营者有欺诈消费者行为应该怎么办?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28
      消费者有消费过程中发现了欺诈行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1、通过协商的方式达到和解。 2、通过投诉来进行调解。 3、向行政部门进行申诉。 4、向仲裁机构作出裁决。 5、向法院提起诉讼。
    • 经营者哪些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1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商品的;(二)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计量,或者将包装物计入商品量值的;(三)销售已使用过的商品或者经过维修的商品而未明示的;(四)销售“处理品”、“等外品”等商品而未予明示的;(五)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现场演示等方式销售商品的;(六)雇佣他人进行欺骗性诱导销售的;(七)利用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