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申请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可以提出增加或者变更仲裁请求;仲裁庭对申请人增加或者变更的仲裁请求审查后认为应当受理的,应当通知被申请人并给予答辩期,被申请人明确表示放弃答辩期的除外。申请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增加或变更仲裁请求的,应当另行提出,另案处理。根据上述法律规定,1、劳动仲裁申请书上交后,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可以提出增加或者变更仲裁请求内容;2、如果只是事实方面的修改,可以在开庭时直接改正。
一、民事诉讼在什么时候提交证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以下是举证期限的规定:
1、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2、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3、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4、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搜集证据,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搜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
5、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6、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
7、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新的证据”的范围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
裁决后劳动仲裁什么时候执行
432人看过
-
劳动仲裁裁决书下来后怎么办(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日期)
480人看过
-
劳动仲裁撤诉仲裁委出什么文书
341人看过
-
工伤仲裁申请书交劳动仲裁什么时候受理
314人看过
-
劳动仲裁仲裁费谁出,劳动仲裁流程是什么
388人看过
-
仲裁开庭了什么时候出裁决书
258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仲裁开庭后什么时候有仲裁书辽宁在线咨询 2024-09-2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从立案到结案是45天,特殊情况可由院长批准延长15天,因此一般开庭后没有中止中断情形的,45天可以出仲裁结果。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
-
劳动仲裁一般要在什么时候出具裁决书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151、劳动仲裁委员会是专门审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的,而且国家规定劳动争议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仲裁不予受理或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到法院起诉。仲裁和法院适用的法律是相同的,审理程序也基本相同。 2、一般仲裁要在受理后45天出具裁决书,你可以积极准备证据以获得仲裁的支持。你应当提交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书,如果没有劳动合同书应当提供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作证、工资卡、其他同事的证明等。其
-
-
工伤仲裁申请书交劳动仲裁什么时候受理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仲裁一直不出给仲裁书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2依据仲裁法的规定,如果机构一直不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提起诉讼。《》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