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依据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来确定两条商业贿赂行为界线,而必须依据客观的标准
■法律要求,是否入账和是否公开两个标准需要交易双方共同遵守。也就是说,只要一方没有完全做到,这种交易附带行为就存有瑕疵,可能属于商业贿赂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标准是一个比较低的标准,任何坚持高诚信标准的企业都可以设定自己的高于法律的标准
商业贿赂行为常以多种名目出现,常见的有回扣、折扣、佣金、提成、好处费等,比较隐蔽的有咨询费、考察费、赞助费等。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更加隐蔽的形式还会不断被发明出来。因此,为各种可疑行为划定一个界线,把商业贿赂行为和非商业贿赂行为区分开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的实际意义。
由于疑似商业贿赂行为的复杂性,要划定一条分界线并非易事。在划定界线的过程中,美国专家海登海默对腐败行为的分类方法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他依据人们主观上对于各种腐败行为容忍程度的大小,把腐败行为划分为黑色腐败、白色腐败和灰色腐败。黑色腐败是指那些受到人们普遍谴责的腐败行为,大家都希望基于一定的原则或法律予以惩罚;白色腐败是指那些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属于或不应当受到惩罚的腐败行为;而那些界于黑色和白色之间的,人们具有广泛争议的腐败行为就是灰色腐败。显然,由于腐败行为的复杂性,由于黑色和白色腐败行为不能截然分开,灰色也就成为二者之间的过渡带。也许,处于过渡带的灰色腐败行为比黑色和白色腐败行为的种类还要多。
在三色腐败行为之间就出现了两条界线,分别是区分黑色和灰色、灰色和白色的两条界线。这两条界线对于区分腐败行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就把它们都称为区分腐败行为的界线。
显然,我们可以按照三色分类法来区分各种各样属于、不属于或疑似的商业贿赂行为,从而得到两条区分商业贿赂行为的界线。不同于海登海默的是,我们不能依据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来确定两条商业贿赂行为界线,而必须依据客观的标准。
基于此,笔者着重介绍一下我国法律法规中关于商业贿赂行为的界线,也可以称之为法律界线或法律标准。
我国1993年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局1996年出台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下面简称《暂行规定》)中提供了关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标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认为,交易双方在账外暗中给予或接受回扣是商业贿赂行为。因此,是否入账(不入账即账外),是否公开(不公开即暗中)就成为区分一种伴随正式交易的附带行为是否属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标准。需要强调的是,法律要求,是否入账和是否公开两个标准需要交易双方共同遵守。也就是说,只要一方没有完全做到,这种交易附带行为就存有瑕疵,可能属于商业贿赂。
《暂行规定》也坚持了这两个标准,但在是否入账上,提高了标准,变成是否如实入账(参见第六条)。所谓如实入账就是会计账目必须名实相符。显然,是否入账是一个低标准,而是否如实入账则提高了许多。一些公司,特别是外国公司在中国行贿一般都是入账的,但往往做的都是假账,名实不符,借以掩盖贿赂行径。
是否如实入账和是否公开是我国法律所坚持的标准。基于这两个标准,就可以区分出四种情况:既不如实入账也不公开,既如实入账也公开;介于二者之间的就是另外两种情况,如实入账但不公开和公开但不如实入账。根据这两个标准来区分各种相关行为,结果就是:既不如实入账也不公开是黑色商业贿赂,既如实入账也公开属于白色商业贿赂,而另外两种则是灰色商业贿赂行为。而沿着黑色和灰色、白色和灰色的边界,就确定了区分商业贿赂行为的两条界线。
以医药领域的一些行为为例:医药购销环节的回扣显然都属于黑色商业贿赂行为,因为所有医院都不如实入账,甚至根本就不入账,也不公开;多数给付回扣的医药公司也不如实入账、不公开。医药购销环节的正常促销活动,包括附赠一些小礼品的行为,属于白色商业贿赂行为。所有由医药公司提供给医院的各种赞助行为,包括支持医院专家出席学术会议、赞助医院的培训活动等等,都属于灰色商业贿赂行为。对于灰色行为,应当予以规范,否则也容易被利用服务于商业贿赂之目的。规范各种赞助活动可以订立另外两个标准:一是非排他,即该赞助行为是公开的,任何符合条件者都可以申请并参与竞争;二是非义务,即提供赞助的医药公司不能要求接受赞助的医院承担任何义务,尤其不能承担为其药品进行宣传、推销甚至采购的义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标准是一个比较低的标准,任何坚持高诚信标准的企业都可以设定自己的高于法律的标准。另外,讨论我国法律上的两个标准,只是为了区分一个有关行为是否属于商业贿赂,而非是要为商业贿赂下一个严格的、行为层面的定义。严格的商业贿赂行为定义,还应该包括行为主体特征、动机特征等标准。(任建明)
-
更加合理界定商业贿赂行为
344人看过
-
哪些属于商业贿赂行为 如何认定商业贿赂罪
432人看过
-
本质上的商业贿赂如何界定
240人看过
-
公司贿赂罪行的界限如何确定?
403人看过
-
关于商业贿赂与商业贿赂罪概念的界定
180人看过
-
商业贿赂罪如何认定,商业贿赂罪中的回
456人看过
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商品或者购买商品,提供服务或者接受服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构成犯罪,行贿一方可能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而受贿一方可能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更多>
-
哪些属于商业贿赂行为如何认定商业贿赂罪台湾在线咨询 2023-12-08商业贿赂行为: 1、给付或收受现金的贿赂行为。 2、给付或收受各种各样的费用、红包、礼金等贿赂行为。 3、给付或收受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 4、给付或收受实物。本罪侵犯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客观上采用了以秘密给付财物或其它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行为。主体是经营者。主观是故意。
-
商业贿赂行为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认定商业贿赂行为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20商业贿赂行为有这些基本特征: 1、行为的主体需是经营者和受经营者指使的人。 2、行为的目的是争取市场交易机会,并非其他目的。 3、有私下暗中给予他人财物和其他好处的行为,并且要达到一定数额。 4、该行为由行贿以及受贿两方面构成。 可以通过以下条文来认定商业贿赂行为: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为争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或者接受交易对方或者其他对交易起关键作用的第三方财物及其他财产性
-
对于商业贿赂行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以下哪些行为是商业贿赂行为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05商业贿赂构成要件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从上述法规条款规定可以看出,我
-
什么是商业贿赂行为?什么是商业贿赂?哪些行为不构成商业贿赂行为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15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贿赂的一种形式。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
-
商业贿赂与商业贿赂犯罪概念怎么界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5商业贿赂与商业贿赂犯罪概念的界定是,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贿赂犯罪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受贿罪等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