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种情形下,劳动双方签署的仲裁协议无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3-30 04:54:13
436 人看过
1、劳务双方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仲裁协议无效。
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2)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2、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3、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4、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发生劳务纠纷之后,也是可以申请仲裁的,但是在提出仲裁申请的时候,需要提交有效的仲裁协议,也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及副本。在仲裁申请书之中,需要包括劳务纠纷双方的名字、性别、职业,以及工作单位、仲裁请求等的相关信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下列情形认定仲裁协议无效
439人看过
-
无效仲裁协议的种类,仲裁协议如何仲裁
214人看过
-
仲裁协议的无效主要包括哪几种情形
476人看过
-
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有什么
443人看过
-
仲裁协议如何写以及无效情形
478人看过
-
签署仲裁合同的仲裁协议
480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仲裁协议在什么情形下无效, 什么情况下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协议有效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4仲裁协议在下列情形下无效: 1)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我国《仲裁法》第16条规定了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即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方式订立。因此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不受法律的保护。 2)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仲裁协议无效。 我国《仲裁法》第2条和第3条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
仲裁协议在什么情形下无效仲裁协议在哪些情况下是无效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30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在下列情形下无效:1)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我国《仲裁法》第16条规定了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即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方式订立。因此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不受法律的保护。2)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仲裁协议无效。我国《仲裁法》第2条和第3条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
-
仲裁协议约定的无效是哪一种情形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04《仲裁法》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可仲裁事项提交仲裁裁决的书面协议。仲裁协议包括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
-
能用没有签署合同协议的情况下进行劳动仲裁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10在尚未签署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也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双方未达成书面形式确立的劳动关系,则劳动者仍有多种途径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确实存在劳动关系,例如考勤记录和薪酬发放记录等。值得注意的是,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劳动者在此时发起仲裁请求,则获胜的可能性很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实际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内,如果劳动者未能与用人单位就书面劳
-
哪几种情形劳动仲裁时效中断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25劳动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已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包括向用人单位或上级机关申诉、向对方发律师函等方式。例如职工对决定不服,向用人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申诉,属于“有正当理由”。职工对于用人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重新答复不服而申请仲裁的,重新答复的时间应视为“发生之日”(详见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的用工形式是否存在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2、已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向企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