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8 16:50:32 389 人看过

一、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

借钱不还不一定诈骗,也可能因为破产而无力支付欠钱,借钱不还一般属于民间纠纷,债权人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借款。但是,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且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则涉嫌诈骗。债权人可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另外他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

二、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的区别

(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

(二)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已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的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的方法。

(三)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不同

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14: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强制执行相关文章
  • 借钱时撒谎了是否属于诈骗
    借钱时撒谎,是否属于诈骗,应充分考虑行为人借钱时的主观故意、有无偿还能力以及对所借款项的使用情况等综合因素。如果借钱时根本就没想着要归还,真实意图是不归还,这就是要占为己有,就是诈骗了;如果撒谎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够顺利借到钱,内心还是要归还借款的,那就不是占为己有,就不是诈骗。一、借钱不还算不算诈骗罪朋友之间借钱,立有借据,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所以不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在借钱(欠钱)时就有欺骗、欺诈的故意,就有不想归还的想法,才可能是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需要具备以下要件:(一)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二)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三)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四)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二、婚外情女人向男
    2023-04-12
    490人看过
  • 恋爱中不停的借钱构成诈骗吗
    恋爱中不停的借钱是否属于诈骗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以骗取财物为目的,假意和受害人谈恋爱的属于诈骗。一、别人欠款跑路了,怎么办?别人欠款跑路要看具体的情况。债务人如果借钱后跑路了,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则是属于诈骗的。如果不属于这种情况的,就不属于诈骗。债权人可以在有效期内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然后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款。二、收了钱没办事是诈骗吗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如果虚构了事实或隐瞒了事实真相收钱且不返还,则属于诈骗罪。如果没有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则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三、微信借钱后拉黑是不是诈骗微信借钱后拉黑一般是不属于诈骗的,只是属于民间借贷行为。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2023-03-14
    471人看过
  • 诈骗后一直在还钱是否属于诈骗
    诈骗后一直在还钱如果符合条件的仍属于诈骗。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犯罪分子在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一、涉嫌诈骗罪得癌症判刑吗判刑。癌症患者犯罪也要追究刑事责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当判处刑罚,严重疾病符合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监外执行、保外就医。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
    2023-03-13
    64人看过
  • 借钱构成诈骗罪的要件
    刑事责任年龄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要件: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一、诈骗300元是否可以立案诈骗300元未达到诈骗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不能刑事立案。被骗金额达到2000元以上公安机关才会刑事立案,被骗300不构成刑事立案标准,但是属于治安处罚,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诈骗罪的四个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
    2023-03-22
    54人看过
  • 情侣之间借钱构成诈骗
    债权债务纠纷
    以谈男女朋友借钱不还不属于诈骗,是普通的借贷行为,属于双方的民事纠纷。如果对方就是以骗取资金为目的,隐瞒事实真相,有大额的行为,属于诈骗罪。一、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首先主观目的不同。这两种行为故意内容不同。合同诈骗罪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故意内容,而民事欺诈则是通过双方履约来间接获取非法财产利益。其次是客观方面不同。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在行为方式上,合同诈骗罪都是作为;而民事欺诈行为则不仅表现为作为,还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不作为。2、从欺诈的程度看,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已达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由刑法来调整;而民事欺诈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仍应由民事法律来调整。3、从欺诈内容看,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动;而民事欺诈行为中仍有民事内容的存在。4、从欺骗的手段看,
    2023-06-23
    139人看过
  • 借钱用途和实际不符是否属于诈骗
    一、借钱用途和实际不符是否属于诈骗借款用途和实际不符一般来讲不属于诈骗贷款用途严格要求了贷款用途的真实性,银行在后期检查中如果发现贷户的贷款实际用途与申请用途不符,可以认定是挪用贷款资金。银行有权停止该贷户未发放的剩余贷款,并有权利要求贷款提前偿还贷款的全部本息。并且贷款的利率会上浮。而且为了防止贷户挪用贷款,银监会要求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使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方式将贷款资金实时划至借款人的交易对象的账户中。贷款用途定义借款人取得贷款,目的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购买材料或者添置必备的设备,或者用于于个人购房、购车、消费等支出,贷款最终将与一定的生产要素相结合。借款人在取得贷款前,是必须确定贷款的用途,明确用途不是为了唬弄银行、放贷公司的,而是为了让贷款发挥它最大的经济效益,不能让贷款闲置不用。个人贷款用途,一般都是购房、购车、装修房屋、求学、旅游、看病等等。个人贷款用途注意事项:(一
    2023-03-20
    216人看过
  • 捏造事实借钱对方还钱了属于诈骗吗
    一、虚构事实借钱还债算诈骗吗不算,虚构事实借钱是否算诈骗要看具体情况,看他是否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谎言、虚构事实,骗取公私财物,达到法定诈骗罪数额的,构成诈骗罪。《刑法》对诈骗罪的处罚: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二)
    2023-03-12
    211人看过
  • 借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刑事诈骗
    欠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可以起诉解决。刑事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欠钱不还一般不会涉及诈骗的问题,所以属于民事纠纷。一、诈骗报案有效期是多少年诈骗报案有效期如下:1、诈骗案如果判决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则有效期是五年;2、如果判决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则有效期是十年;3、如果判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则有效期是十五年;如果判决无期徒刑的,则有效期是二十年。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经济诈骗罪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经济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必须涉及到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的时候才能算是经济诈骗罪,而有的犯罪活动不涉及到所有权的问题的时候则不属于本罪的范畴。而从犯罪对象上来说,犯罪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是个人财物。2、从客观要件上来说,在犯罪方法上使用是欺诈方
    2023-03-19
    234人看过
  • 骗局揭秘:亲戚骗钱是否构成诈骗
    被亲戚骗了钱也算诈骗,只要对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就构成诈骗。如果诈骗数额较大,会构成犯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诈骗数额不大,也可以报警要求行政处罚。靠借钱来投资是否构成诈骗以假投资名义借钱是不一定会构成诈骗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投资事实骗钱的行为的,构成诈骗。但如果主观上没有诈骗故意,也没有非法占有,借钱不还的目的,则不构成诈骗。《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
    2023-07-06
    219人看过
  • 认识的之间借了钱,借钱的一方是否构成构成诈骗?如何认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认识的人之间是否构成诈骗,在认定诈骗罪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为
    2023-02-21
    380人看过
  • 高息借贷不能还款构成诈骗
    高息借贷是否构成诈骗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则构成诈骗。诈骗罪构成要件:1、主观方面: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为直接故意,故意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骗取并非法占有公私财物。2、犯罪主体: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满足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刑法上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满16周岁及以上的公民,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不触犯刑法上所规定的必须承担刑事责任的8种罪名,不承担刑事责任。)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3、犯罪客体: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运用诈骗的手段犯罪的,不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的,不以诈骗罪论处,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罪,骗取个人信息而入户抢劫的抢劫罪等等。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例如,骗取个人信用卡信息的,成立信用卡诈骗罪。骗取金融机构贷款,成立贷款诈骗罪。4、客观表现:使用欺诈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故意隐瞒事实的真相或者故意捏造事实,使
    2023-04-02
    348人看过
  • 以别人名义向朋友借钱是否构成诈骗
    初步判断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诈骗是以不法占有为目的,如果并没有这种主观故意并且还曾积极还款并不构成。诈骗罪的成立需满足以下犯罪构成: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
    2023-05-03
    482人看过
  • 借钱男友“玩情变”是否构成诈骗需界定
    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本文从以下几个案例来界定诈骗罪:男友借钱后消失是否构成诈骗新华报业网讯王女士问:我男朋友让我垫资为他开一家公司,我们租了场地并已装修,已花了我10多万元,我突然发现他和前女友在一起,于是发生争吵,他离开后就不再回来。这个公司是他做的,我现在无法经营。请问他这种行为能构成诈骗罪吗?朱x斌律师解答: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因此,具体到本案,如果王女士的男朋友仅仅是骗
    2023-06-11
    122人看过
  •  借钱投资时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
    假名借钱投资可能涉及诈骗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若诈骗涉及的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罪责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若数额较大且有其他严重情节,罪责将处以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罚款;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罪责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款或没收财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投资诈骗属于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假名借钱投资可能涉及诈骗行为。依据我国刑法,若诈骗涉及的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罪责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若数额较大且有其他严重情节,罪责将处以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罚款;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罪责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款或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投资诈骗罪责判定标准是什么?投资诈骗罪是指在投资领域中,以虚假的投资项目或者夸大投资回报率为由,诱骗他人投资,从而使对方遭受
    2023-08-29
    255人看过
换一批
#执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 更多>

    #强制执行
    相关咨询
    • 借钱不还算犯法吗,借钱不还能否构成诈骗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3-04
      借钱不还算犯法吗,借钱不还能否构成诈骗罪,借钱立有有借据,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所以不属于违法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不构成诈骗罪。 因为没有触犯刑法.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追讨债务.而且追债这部分民事诉讼有效期限为两年,这个期限从你们约定的还债日期起算,往后推两
    • 以虚构事实借钱为由借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的量刑标准规定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11
      应当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
    • 自己被骗钱,对方能否构成诈骗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17
      普通诈骗的刑事立案标准是5000元,电信诈骗的刑事立案标准是3000元。
    • 欠钱不还会不会构成诈骗? 有借条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08
      欠钱有借条属于诈骗吗这个问题要看情况而论,如果在欠钱的时候就抱有非法占有、诈骗的目的,那么这样就可以认定为诈骗。如果一开始借钱的时候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是一种正常的借款行为,若只是在借钱之后才产生不想还钱的想法,则很难认定为诈骗,所以绝对不可以一概而论。
    • 借钱还不上会如何构成诈骗罪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5
      1、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 2、诈骗人在借款时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己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