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专利侵权风险
1、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都面临专利侵权风险。如采购原辅材料、工装设备、工艺技术等物资和技术活动中,因采购专利侵权物资和技术构成专利侵权;未对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委托设计、委托加工等订单进行专利权的合理谨慎审查,自主生产环节缺乏专利权意识或专利管理预警机制,生产出专利侵权产品,引发赔偿风险;企业因销售自己或他人生产产品侵犯他人专利权,引发侵权纠纷;企业对外货物或技术贸易过程中引进或出口的技术、产品,因侵犯他人在国内或国外的专利权引发专利侵权纠纷。
2、企业面临专利侵权认定风险。企业在对可能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行为进行判定时,不满足专利法第十一条分别规定的侵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行为特征,指控的行为不属于该条规定的专利侵权行为种类,导致败诉,除法律诉讼费用支出损失外,甚至还引发对被告的相应赔偿责任。
3、专利诉讼中面临专利瑕疵风险,当专利权人享有的专利存在可撤销、无效等瑕疵情形时,有可能在侵权诉讼中遭到对方反诉该专利权无效,不仅造成败诉,还将面临丧失专利权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专利侵权诉讼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利权人专利权是否具有合法性和稳定性。
4、企业还将面临侵权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可能因举证不能或不充分导致败诉风险以及计算赔偿数额时,未能选择利益最大化的赔偿方式导致损失的风险。
二、企业专利侵权的防范措施
1、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都应提高专利侵权风险意识,建立专利侵权规避机制。
(1)企业生产经营采购环节,要建立起重要物资、装备、技术采购的专利检索分析机制,规避专利侵权行为;
(2)生产环节提高专利权风险防范意识,并建立专利管理预警机制,避免侵权行为。对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委托设计、委托加工等订单进行专利权的合理谨慎审查;
(3)企业销售自主生产的产品或购买他人产品以及开展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时,应进行目标市场地区或国家的专利检索分析,避免专利侵权行为。
(4)各环节都应加强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合同管理工作,在合同中设立知识产权责任条款,约定合同双方的知识产权保证义务,即双方在合同项下都负有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义务,并明确违反义务时相应法律责任的承担,尽可能减少和降低专利侵权风险。
2、根据专利法相关规定,准确认定侵权行为,避免滥用诉讼权法律风险。
(1)严格依据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对专利侵权行为进行判断,该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2)在实践中,认定侵权行为时,侵权人在主观方面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即以营利为目的的实施侵权的行为。侵权人虽然实施了侵犯专利的行为,但未进行生产和经营的,不构成侵权。
(3)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进行判断时,应对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产品或者方法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比,避免指控侵权的技术方案中缺少了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几项必要的技术特征,不构成侵权造成败诉风险,就此,企业不妨在技术研发阶段,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添加有效的可比点,增加专利的模仿难度,保持专利独创性特征,以此预防专利侵权行为。
(4)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中,按照被控侵权产品和专利产品的商品销售分类来确定二者是否属同类产品,根据产品类别相同或相近似来对是否构成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进行判定,同时应根据被比较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对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进行评价,以避免因错误指控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引发赔偿风险。
3、针对专利权瑕疵风险,专利权人在启动诉讼程序前,应当对专利权的专利性进行稳定性和合法性的分析和评估,准确判断发明或技术的专利性强弱性,避免未做上述评估行为、仅基于企业已获得专利权贸然提起诉讼,在侵权诉讼中面临对方反诉专利权无效风险。
4、针对专利侵权证据收集风险,当企业发现自己的专利权被人侵犯时,应及时、全面的收集和保存相关方面的证据。
主要对能够证明侵权事实的证据进行收集。包括:侵权商品实物,照片,侵权人销售侵权商品的发票,侵权商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销售者与使用者之间签订的购销合同,侵权产品的技术资料等。专利权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可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进行调查收集。专利权人为了制止专利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法院应当自接受申请之时起四十八小时内做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执行。申请人自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的,法院应当解除该措施。
-
企业的IT治理与风险防范
436人看过
-
预防专利侵权:企业维权策略
418人看过
-
企业家婚姻风险防范
291人看过
-
什么是企业风险防范?
99人看过
-
防范企业风险的途径
458人看过
-
防范专利合同风险的技巧
384人看过
专利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以生产经营或者谋取一定的利益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他人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 更多>
-
侵犯驰名商标商业利益的风险与防范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2基于驰名商标的特殊意义,法律对驰名商标进行了扩大保护,对驰名商标的商业利益形成了全方位的集中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驰名商标无论是否注册都获得法律保护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法律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是如何保护的。对一般的商标来说,注册的才享有商标专用权,但是驰名商标是例外的。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中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仿制或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公众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
-
咨询企业专利转让风险防范办法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23关于你提出的企业专利转让风险防范办法的问题是这样的,专利权让与人与受让人订立的专利权转让合同之前,让与人与他人订立的相关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或者技术秘密转让合同的,专利权转让后,专利权让与人与第三方在专利权转让前签订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的全部权利和义务,由转让后的企业承继,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对转让后的企业继续有效,企业要受到合同条款的约束。尤其是第三方以独占许可的方式使用专利权,企业在受让专利权后仍要受
-
如何防范风险企业常见的风险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7一.风险防范有什么好处风险是指某一行动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而且事先估计到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但行动的真正结果究竟如何不能事先知道。风险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检察等活动来阻止防范风险损失的发生,削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主要指防范有危险的事件等,证券交易的风险防范通常可以从制度、检察和自律管理等方面着手,以达到消除或减缓风险发生的目的
-
商标侵权纠纷与转让的风险防范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2除了明目张胆的商标侵权外,在商标许可、转让中也充满了法律风险,有人利用某些企业商标知识的匮乏和急于成功的心理,利用种种手段牟取不法利益: (1)指鹿为马,混淆范围。每一种商标都有商品范围,如生产纺织品的商标就不能用于食品上。商标转让后其经营范围与原来相同,被许可人使用被许可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不得超过被许可商品经商标局核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的范围。但有人却故意夸大或混淆商标所申请的范围,以此来提高自己的
-
中小企业风险防范之二(投资风险)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17一、中小企业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指中小企业设立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进行投资所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风险密切相关。对内投资后的投资风险也就转化为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有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1、由于商品、材料等供应地变动,材料价格的变动等因素带来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