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收购赃物罪的涵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3 17:41:46 166 人看过

收购赃物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收购的行为。不知是偷来的手机买的不违法,赃物归原主所有。购买赃物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入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隐瞒、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收购赃物罪的认定

(一)如何认定罪与非罪的问题。

1、明知的确定。由于行为人对赃物的明知是认定其行为构成收购赃物罪的关键。因此,如何确定行为人的明知是司法实践操作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如何判断收购赃物罪中行为人主观上的明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知就是行为人清楚地知道是赃物,即只能是行为人对赃物的确定性认识,对赃物的不确定认识不能视为明知。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对赃物的明知只需认识到具有赃物的可能性,即明知包括行为人对赃物的确定性认识,也包括对赃物的可能性认识。笔者认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中的明知也包括直接故意的确知和间接故意的可能知道两种情况。因为,首先,从立法角度看,一九九七年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并未将间接故意排除在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犯罪主观罪过形式之外,如果对明知限制性地解释为确知,则与立法原意相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一项规定: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予以分析,只要证明被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或代为销售的,就可以认定。这一司法解释就明确了明知的确切涵义。其次,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出于种种私心,放任、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而买赃自用的情况突出。行为人购买赃物时,虽然并不确知是赃物,但根据当时的种种反常情况,如交易时间、地点、价格低廉、财物本身缺少合法证明文件,对方言语等都能让行为人作出判断,但由于贪图便宜,听之任之,仍将怀疑是赃物的物品买走。这种情形一般都应作为犯罪来处理。事实上,如果将明知限定为确知于举证不利,大多数罪犯不仅不可能供述自己确知,相反还会制造种种不知的证据与借口。行为人对赃物的认识,只要认识到由犯罪所获得的财物即可,而无须知道赃物是通过何种犯罪,本犯及被害人是谁,在何时何地犯罪,赃物的种类与数量等细节。

2、关于收购赃物的情节。

首先,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对收购赃物罪的规定,没有犯罪情节或犯罪数额的限制,但收购赃物罪是一种派生性的犯罪,具有对本犯的依附性,确定该罪与非罪的界限,应以本犯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标准,因此,收购赃物行为人即使收购多个不构成犯罪的本犯之赃物,由于本犯不构成犯罪,收购赃物的罪名亦不能成立。例如,某甲收购了某乙盗窃来的一部价值500元的自行车,某丙盗窃来的一台价值500元的电视机,某丁敲诈来的一块价值200元的手表,虽然某甲进行了这一连串的收购行为,但由于作为本犯的某乙、某丙、某丁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因此,某甲的行为不构成收购赃物罪。另有一种情形,就是本犯构成犯罪,但收购赃物行为人只是部分收购本犯赃物的,应视行为人收购的赃物数额是否达到了本犯所犯之罪的定罪标准。例如,某甲盗窃了一辆价值500元的自行车和价值2000元的手机,某乙将该盗窃来的自行车予以收购,某甲的行为显然已构成盗窃罪,但某乙的行为并不构成收购赃物罪。尽管某乙收购的是盗窃而来的赃物,但是否构成收购赃物罪的标准应随本犯的行为即按盗窃罪的数额标准定罪。

其次,对于买赃自用的行为应视不同情形分别对待。《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买赃自用,情节严重的,以销赃罪论处。买赃自用是为了让自己使用而购买赃物,比为了出卖赚取利润而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收购赃物行为主观恶性更轻。因此,买赃自用须情节严重时才构成收购赃物罪,至于偶买或少量买赃自用的行为,属于《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但书情形,不能以收购赃物罪论处,而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上罚款或警告。

(二)收购赃物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

1、收购赃物罪与窝藏罪、包庇罪的区别。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住所、财物、帮助其隐匿或者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窝藏罪、包庇罪与收购赃物罪同属妨害司法罪的范畴,具有诸多相同点:二者侵犯的客体相同,都是妨害了正常的司法秩序,给司法工作带来不利;二者的主体都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本犯排除在外,单位亦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二者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窝藏、包庇罪是对犯罪行为人的窝藏,即其犯罪对象是犯罪的人,而收购赃物罪是对犯罪所得的赃物收购,其犯罪对象是赃物而不是人。然而,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收购赃物行为人收购兼有犯罪工具属性的赃物,或者收购的物品中既有赃物又有犯罪工具,或者由于收购赃物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收购赃物行为人为了逃避自己的罪责向司法机关提供假证明,存在隐瞒事实真相,为本犯的行为予以遮掩的情形,区分罪责具有一定难度。这些情形包括:

(1)行为人收购兼有犯罪工具属性的赃物。如甲先盗窃汽车,后又用盗窃的汽车作为抢劫的交通运输工具,某乙将这辆汽车低价收购。这辆汽车在本案中就同时兼有赃物和犯罪工具的双重属性,乙收购该汽车的行为就同时触犯了包庇罪和收购赃物罪二个罪名。对这种情形,笔者认为某乙虽然出于包庇某甲和收购汽车的两个犯罪故意,实施了一个收购行为,触犯了包庇罪和收购赃物罪二个罪名,应当成立想象竞合犯。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为从一重处断,即按照其犯罪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中最重的犯罪论处。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对收购赃物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而刑法第三百一十条对包庇罪规定了两档法定刑,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相比之下,包庇罪的法定最高刑重于收购赃物罪,因此,对于包庇罪和收购赃物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以包庇罪论处。

(2)行为人的行为对象中既有赃物又有犯罪工具的。如某甲骑自行车至某地盗窃了一台彩电,后某乙将该自行车及彩电一并收购。这里的某乙即收购了作为犯罪工具的自行车,又收购了作为赃物的彩电,也是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了包庇罪和收购赃物罪二个罪名,根据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对某乙应按包庇罪论处。

(3)行为人实施收购赃物犯罪且向司法机关提供假证明。有学者认为,对于这种情形,应分两种情况;一是以保护自己,保护赃物的目的,虽然在客观上也保护了本犯,但属于继续犯的从重情节而不能构成数罪;二是以对本犯和自身进行双重保护为目的,应以收购赃物罪和包庇罪数罪并罚。这种情形的特点之一,在于行为人在实施收购赃物的过程中又提供了假证明以隐瞒赃物的真实来源,实际上实施了两个犯罪即收购赃物的犯罪行为和包庇犯罪行为,而且前一行为无法将后一行为包含在内。

与此相关,支配这两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亦不同,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其一,前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为直接故意,后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为间接故意;其二,前后两行为的主观心理状态均为直接故意。这两个不同罪过支配下的行为分别属于刑法分则规定的不同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行为,分别触犯了不同的罪名,因此,将这种情形视为继续犯,作为收购赃物罪的从重情节,不符合我国刑法界关于继续犯必须是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危害行为的一般理论,因而不足取,这种情形的特点之二,在于虽然行为人实施了二个刑法分则规定的独立的犯罪行为,并且分别触犯了两个罪名,但这两个行为又基于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而且行为人的两个行为都围绕着这一目的而实施,正因为如此,这两个行为之间具有内在的因果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笔者认为,这一特点更符合牵连犯的特征。所谓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这一情形中,行为人所实施的收购赃物犯罪行为与作假证明隐瞒赃物真实来源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而且两个行为又分别触犯了不同的罪名。因此,应成立牵连犯。根据刑法理论关于牵连犯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对于这种情形仍以包庇罪从重论处。

2、收购赃物罪与侵占罪、诈骗罪的区别。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一些黑吃黑的案件,即实施收购赃物行为的犯罪人为了将赃物无偿占为已有,抓住本犯行为人无法寻求司法保护,不敢声张的心理,向提供赃物的本犯行为人伪称赃物已被国家机关没收或遭抢劫、盗窃或其他原因灭失,继而达到无偿占有赃物的目的。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刑法学界主要有二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构成收购赃物罪。理由是:行为人在自己的欺骗行为之前已经占有了赃物,其特征是交付行为在先,欺骗行为在后,欺骗行为与交付财物的结果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符合收购赃物罪的构成要件。另一种意见认为,此种行为构成诈骗罪。理由是:在这类案件中,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诈骗的目的和故意,黑吃黑案件中,行为人非法占有赃物,正是由其诈骗行为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笔者认为,假称赃物灭失而非法占有赃物的黑吃黑案件的处理,应根据以下情形分别对待。

(1)行为人在本犯行为人实施犯罪之后答应收购本犯的赃物,但在本犯交付赃物后,产生无偿占有的念头,借故不付款,事后对本犯行为人假称灭失,从而无偿占有赃物。对于这种情形,笔者认为,行为人的行为同时构成了收购赃物罪和侵占罪二个罪名,应数罪并罚。理由是:其一,行为人先后产生了两个犯意,即收购赃物的犯意和无偿占有的犯意,这两个犯意是先后产生的,互相独立的;其二,行为人实施了两个犯罪行为,即先收购赃物,但在收购赃物时因后一犯意的产生而借故拒付贷款,继而实施后一犯罪行为,谎称赃物灭失,达到无偿占有赃物之目的,这两个犯罪行为也是先后实施,相互独立的。出于两个不同的犯罪故意,实施了两个不同的犯罪行为,符合两个罪的犯罪构成。为什么说行为人的后一行为构成了侵占罪呢?因为,本犯的犯罪行为并未改变财物的所有权,即本犯所得的赃物所有权仍属于本犯犯罪行为的被害人,因而,收购赃物行为人对赃物的非法占有仍是侵犯本犯犯罪行为被害人财产所有权的行为,收购赃物行为人的这种非法占有是基于非法占有仍是侵犯本犯犯罪行为被害人财产所有权的行为,收购赃物行为人的这种非法占有是基于本犯行为人的信任而自愿交出赃物而行使的,符合侵占罪的特征。

(2)行为人在本犯行为人实施犯罪之后即起意非法占有本犯所得赃物,并在这一目的支配下,向本犯行为人假称愿收购其赃物,待本犯信以为真,自愿将赃物交付后,行为人通过谎称赃物灭失而非法占有赃物。对于这种情形,笔者认为构成诈骗罪,而不构成收购赃物罪。首先,本犯行为人向行为人交付赃物是由于行为人编造虚假理由欺骗的结果;其次,行为人将赃物占为已有的犯意是在持有赃物之前;再次,行为人向本犯行为人提出愿收购其赃物只是一种欺骗,目的是为了让本犯行为人相信自己,以致达到取得赃物的目的。因此,行为人的这种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犯罪特征,构成诈骗罪。

(3)行为人不知购买的是赃物,在交付货款之前产生非法占有的目的,对本犯行为人假称灭失,从而将赃物据为已有,对这种情形,笔者认为只能以侵占罪一罪论处。因为这种情形中,行为人对购买的财物所具有的赃物性并不知情,因而主观上缺乏收购赃物犯罪的罪过,但由于行为人在交付货款之前产生非法占有的故意,并在此故意的支配下实施了侵占行为,因而就以侵占罪认处。

(三)收购赃物行为人与本犯犯罪人事先通谋的认定。

对于与本犯犯罪人事先通谋的收购赃物犯罪行为人不应认定为收购赃物罪,而应以本犯的共犯论处。这也是司法实践的一贯作法,并已得到有关司法解释的认可。《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三项规定:与盗窃分子事先通谋,事后对赃物予以窝藏或者代为销售或者收买的,就以盗窃共犯论处。最高人民检察院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三日也曾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与盗窃、诈骗、抢劫、抢夺、贪污、敲诈勒索等犯罪分子事先通谋、事后对犯罪分子所得的赃物予以窝藏、代为销售或者收买的,应按犯罪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15: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收购赃物的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能力
    收购赃物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的治安管理法对收购赃物的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如果行为人收购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的,那么会被公安机关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收脏情节严重的,那么该行为人不仅会被公安机关处五天以上十天以下的拘留,还会被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收购赃物罪的前提是否必须是犯罪所得2006年,河南省杞县葛岗镇村民赵某在郑州高砦村开一修车铺,3月17日下午,在明知张某(未满16岁)及一周姓男子卖给其的洪都电动车是偷窃所得的情况下,而予以收购,电动车估价1050元。在审查本案的过程中,因张某未满16周岁,其行为不能认定是犯罪,故赵某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收购赃物罪,最后以不构成犯罪对赵某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2条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赃物而予以收购的,则构成收购赃物罪。本条的成立是以犯罪所得为前提的,如果不知是犯罪所得,则不构成犯罪,即不仅主
    2023-07-01
    337人看过
  • 刑诉法122条的解释涵义有哪些?
    一、《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根据上述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鉴定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正因为法律的该项规定,使得对精神病的鉴定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精神病的鉴定结果决定着对一个犯罪嫌疑人生命与财产的生杀予夺,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二、那么是否可以对疑似精神病人采取逮捕或附条件的逮捕措施呢?不可以采取逮捕措施。逮捕的条件要求“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有关犯罪的各种情
    2023-06-03
    331人看过
  • 请简要解释收购和合并的含义。
    公司合并和收购的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合并主体是公司,收购主体是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股东;2、效力不同。合并的后果是公司实体的变化,收购的后果是目标公司控股股东的变化;3、性质不同。合并是双方协商合作的结果,收购包括要约收购;4、程序和法律适用不同。合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收购遵守《证券法》。兼并收购和合并的区别(一)在兼并中,被合并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不复存在;而在收购中,被收购企业可仍以法人实体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二)兼并后,兼并企业成为被兼并企业新的所有者和债权债务的承担者,是资产、债权、债务的一同转换;而在收购中,收购企业是被收购企业的新股东,以收购出资的股本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风险。(三)兼并多发生在被兼并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生产经营停滞或半停滞之时,兼并后一般需调整其生产经营、重新组合其资产;而收购一般发生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产权流动比较平和。由于在运作中它们
    2023-07-04
    319人看过
  • 理解前期物业的涵义和作用
    一、理解前期物业的涵义和作用前期物业是指房屋自售出之日起至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的《物业管理合同》生效时止的物业管理。前期物业可以约定服务期限,期限未满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的,前期物业服务终止。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作用:1.能促进规划合理、设计优化、功能完善;2.能够提高工程质量;3.有利于日后的物业管理和使用;4.有利于前期物业管理的准备。二、前期物业管理协议可以不签吗前期物业管理协议不可以不签,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是指在小区建成后,业主入住之前,由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签署的物业服务协议。之所以叫做前期物业,就是因为主要物业主要提供的是在业主入住之前和入住初期的服务。一般来说,待业主入住到一定的百分比,就要成立业委会,同物业公司签署正式物业服务合同了。三、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的内容1.合同的当事人物业服务合同的当事人就是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其中建设单位以及物业服
    2023-09-03
    236人看过
  • 收购赃物行政处罚
    收购赃物治安处罚标准是,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三)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一、为他人酒驾碰撞事故顶包构成犯罪吗为他人酒驾碰撞事故顶包可能会涉嫌伪证罪或包庇罪,依法承担刑事责任的。明知他人酒驾发生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仍替犯罪人顶包、作假证包庇的,构成包庇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不构成犯罪,也是要收到治安处罚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冒名顶替,提供虚假证言,影响依法办案的,会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二、轻微交通事故顶包处罚在一起轻微交通事故中给他人顶包的这一行为,涉嫌违法行为,而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
    2023-02-04
    148人看过
  • 废品收购站收购赃物处罚是怎样的
    对于回收废品过程中不慎获得的赃款达到了三千元及以上的情况,此类行为有可能会被判定为违反刑法,涉及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这一范畴。对于那些明确知道这些物品乃是犯罪所得以及其所衍生出来的盈利收入,仍然选择窝藏、转移、收购、代表他人销售或采用其他形式进行掩盖和隐瞒的人来说,他们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罚金处罚;如果情节较为严重的话,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同样需要缴纳罚金。《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4-29
    221人看过
  • 非法收购动物法律的相关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本条和本规定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的野生动物以及驯养繁殖的上述物种。本条规定的收购,包括以营利、自用等为目的的购买行为;运输,包括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进行运送的行为;出售,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非法收购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刑法没有非法收购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收购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3-08-11
    241人看过
  • 收购赃物罪辩护词范本全文
    尊敬的审判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2条第1款的规定,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事务所受×××的委托,指派杨俊峰、汪志国律师担任因涉嫌收购赃物罪而被提起公诉的被告人×××的辩护律师,为其出庭辩护。本案开庭前,辩护律师查阅了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关于本案的卷宗材料,同时,也前往九龙坡区看守所会见了被告人,了解相关事宜。现结合庭审情况,发表如下辩护意见:公诉人在起诉书中称:被告人在明知所收购的氧气瓶是赃物的情况下仍然低价收购,其行为构成收购赃物罪。辩护人认为公诉人对被告人的主、客观要件定性不准确。一、被告人并非明知而购1、虽然氧气瓶的评估价与收购价相差10倍之多,但并不能以此推断被告人在主观上就属于明知,评估价只是针对氧气瓶本身在具有完整性能的情况下的实用价值,而并不是从废旧金属回收的角度来进行评估,评估的出发点与被告人回收的出发点不一致,因此,两者的价值就不具有可比性。就比如一件古董,从历
    2023-04-25
    237人看过
  • 收购未成年人盗窃其父母的财物是否构成收购赃物罪
    一、案情李某(男,14周岁),趁家中无人,将其父母的耳环、戒指、项链等黄金首饰盗出,先后分三拿去金店出卖,金店业主见是少年人出售首饰,知是赃物,就不问来源,也未要求出示证件,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予以收购(65元/克),三共收购该少年出售的黄金首饰31.8克。经物价部门鉴定,金店业主收购的黄金首饰价值3857.0元。二、对本案的定性有以下两种意见:1、金店业主的收购行为不构成收购赃物罪。理由是,收购赃物罪,根据我国《刑法》312条规定,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收购的行为。本罪的法定要求是:一、行为人客观上收购的是犯罪所得的赃物;二、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收购。本案中,金店业主只明知其收购的黄金首饰是赃物,但其赃物不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因为,出售黄金首饰的李某只有14周岁,按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不构成盗窃罪,加上李某又是盗窃其自家的财物,按有关司法解释,偷拿自家的财物或
    2023-03-01
    155人看过
  • 收购赃物的治安管理处罚
    收购赃物治安处罚标准是,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三)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一、事故组录了假口供怎么处置?在事故组录了假口供的,会受到行政处罚,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在公安局做假口供的后果做假口供,承担的后果得看情节轻重,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予以刑事拘留。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
    2023-03-07
    459人看过
  • 赃款购买的物品是不是赃物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用赃款购买的物品属于违法所得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退赔。同时,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如果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在犯罪分子处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因此,若用赃款购买的物品被公安机关扣押且已退赔给受害人,则该物品属于赃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退赔。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
    2024-01-05
    67人看过
  • 渎职罪的涵义
    有期徒刑
    渎职罪是我国刑法第九章规定的一个类罪名,其保护的法益或者说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众对国家机关公正性的信赖。渎职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各种渎职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妨害国家机关活动等行为;在主观上有故意或者过失。本罪的构成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具体而言,渎职罪包括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徇私枉法罪等罪名。一、渎职罪有什么构成要件渎职罪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1、主体要件,渎职罪的主体仅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客体要件,侵犯渎职罪的对象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3、主观要件,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多为故意,少数为过失;4、客观要件,渎职罪的客观方面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渎职枉法罪的构成要件是什
    2023-06-23
    417人看过
  • 收购赃物价值80万罪量刑标准
    行为人收购赃物价值80万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5-18
    51人看过
  • 收购赃物罪的前提是否必须是犯罪所得
    2006年,河南省杞县葛岗镇村民赵某在郑州高砦村开一修车铺,3月17日下午,在明知张某(未满16岁)及一周姓男子卖给其的洪都电动车是偷窃所得的情况下,而予以收购,电动车估价1050元。在审查本案的过程中,因张某未满16周岁,其行为不能认定是犯罪,故赵某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收购赃物罪,最后以不构成犯罪对赵某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2条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赃物而予以收购的,则构成收购赃物罪。本条的成立是以犯罪所得为前提的,如果不知是犯罪所得,则不构成犯罪,即不仅主观上明知是赃物,而且还是犯罪所得赃物。我们知道犯罪成立的四要素:行为人的行为不仅客观上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而且在主体上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的条件,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因此收购赃物罪就要求其主观上明知是犯罪所得,其行为在客观上侵犯了财产权,造成了某种社会
    2023-04-25
    100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收赃物1000元能购成赃物罪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8
      这个不必太担心,应该属于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刑事犯罪,当然,前提是你哥哥与小偷没有共谋或其他犯罪情节。这种情况,工商局可以行政处罚,刑事应该没有问题。不清楚案件是否还有其他细节
    • 收购债权的内涵和含义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29
      收购债权实际是金融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时,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国家收购行为。通俗地讲,就是面临破产或被清算的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收购客户的债权,达到退还客户存款、等的目的。例如,一个客户在某证券公司存入了5万元保证金,但目前这家证券及其营业部面临破产、倒闭等情况,无法支付客户5的万元保证金,这样,这位客户就拥有对该证券公司5万元的债权。
    • 司法解释如何解释赃款赃物的来源
      广东在线咨询 2024-11-12
      根据《关于刑事案件赃款赃物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指导意见》第一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及其孳息,均属赃款赃物。其中,属于被害人合法财产的部分应当依法返还,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没收并上缴国库。 根据《关于刑事案件赃款赃物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移送人民法院的刑事案件中,如果赃款赃物已经扣押在案并已依法返还被害人或已死亡被害人亲属,应当在裁判文书的事实、证据部分写明。
    • 违规收购赃物治安处罚的解释都有什么的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3
      要说违规收购赃物治安处罚的解释,如果是正常交易的善意第三人是没有罪的,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是要注意什么才能认定为善意第三人,如果你收购这些烟是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话,只能是认定为明知赃物而买受的行为,不能认定为善意第三人;派出所人员罚款不开收据和行政处罚通知书也明显是程序违法;如果你认为你是善意第三人,可以投诉检举,或申请行政复议、提出行政诉讼;但是如果你不是,依情节轻重可能涉嫌刑事责任或行政
    • 赃物怎么解释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28
      赃物是违法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往往通过一些不法商贩或以私人转卖的形式低价出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购买了赃物,无论有意无意,客观意义上都是替作案分子销了赃,因此,可能受到法律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