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4 15:42:52 464 人看过

刚刚结束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政法队伍要牢牢把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定纷止争为目标,充分利用调解手段解决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近日,公安部制定并下发了《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的制定实施,必将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治安调解的积极运用,也必将推动公安机关进一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治安调解的重要作用

治安调解是及时处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特色治安管理处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积极运用治安调解,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其次,积极运用治安调解,有利于减少犯罪诱因,维护社会稳定。可调解的治安案件多是发生在邻里之间、亲朋之间、同事之间或家庭成员之间,常常表现为互有过错,通过说服教育、明辨事非、劝导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与争议,可以帮助当事人认识问题,近距离地化解隔阂。第三,积极运用治安调解,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提高工作能力。通过做耐心细致、全面具体的治安调解工作,可以培养基层民警踏实认真、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提高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对基层民警的信任感,减少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对立情绪,树立人民警察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和谐的警民关系。

此外,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当事人通过陈述事实、提出意见、主张权利等,可以更加系统地接受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章守法、维护秩序的自觉性。

2、科学有效运用治安调解方法

在充分认识治安调解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客观地分析当前治安调解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是治安调解的范围不准确。主要表现为:有的扩大治安调解范围,滥用治安调解,甚至强制调解、以调代罚、一调了事,导致对违法人员处罚、教育不力,案件降格处理;有的将属于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范围的民事纠纷超越职权范围进行调解;有的追求打击处理指标,对应予治安调解的案件,图简单、怕麻烦,不愿调解浪费时间,而直接处罚了事。二是治安调解的程序不规范。长期以来,治安调解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调解、轻调查,重结果、轻程序等问题。在治安调解过程中,由于忽视调查取证,甚至不做基本的询问笔录,导致治安案件的事实不清、责任不明、损害赔偿不合理,造成久调不结、久拖不决。而即使一时达成协议,一旦当事人反悔,由于贻误了调查取证时机,也难以对案件依法做出处罚,这也是部分治安调解案件转化为信访案件的主要原因。三是治安调解的方法不科学。有的方法简单,主观臆断,不耐心听当事人陈述,不分案件的性质、情节,也不分清当事人是否有过错或责任如何,而是各打五十大板;有的没有摸清双方当事人承担责任的能力,简单实施调解,往往事与愿违。

3、进一步明确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

治安调解是处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有效手段,但调解不是万能的,要严格掌握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防止适用不当和滥用调解。《规范》第三条和第四条分别规定了可以治安调解和不适用治安调解的具体内容。可调解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一)必须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和单位之间,在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产生的纠纷。符合民间纠纷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权益争执;二是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亲友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和其他在工作、生活中具有交往的关系。公民之间的民间纠纷,主要发生在房屋、债务、使用公用场地和物品、宅基地、承包土地及其他生产经营、日常生活中。对于非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不应予以治安调解。

(二)必须是实施了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治安调解的对象,主要是指自然人之间涉及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多发性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笔者以为,治安调解工作应紧紧围绕事关人民群众的上述治安案件,不宜扩大化。对民间纠纷引发的涉及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三)必须是情节较轻的。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情节,应当综合考虑其主观恶意、违法目的、行为方式、行为地点及社会危害等。以殴打他人为例,在寻衅滋事类治安案件中,也有殴打行为,但行为人在主观恶意、行为方式及社会危害等方面显然有所不同,寻衅滋事行为扰乱了公共秩序,影响了公众安全感,其情节应当比一般的殴打他人行为严重。因此,对雇凶伤害他人、结伙斗殴、寻衅滋事、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等治安案件,不能认定情节较轻,不属于治安调解的范畴。

4、切实把握治安调解六项原则

《规范》第六条规定了治安调解的六项原则,即合法、公正、公开、自愿、及时和教育原则。六项原则的内涵及要求贯穿于《规范》的全部内容,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原则,对于依法适用治安调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法原则。一方面,治安调解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即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主持,双方当事人(或者委托人)参加、共同达成有关协议。其中,当事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中有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的,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实施调解时要规范工作流程,即详细询问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情节、结果等情况,并做好记录;明确告知法律规定的调解内容、效力和依法履行等要求以及不履行协议的法律后果;请当事人陈述事件经过,各自的理由和意见;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批评教育;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没有重大误解,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二)公正原则。治安调解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调解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必须在查清事实、取得证据、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调解。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正确进行调解处理的前提和基础,而分清责任则是解决纠纷的关键。因此,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治安调解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有效处理纠纷矛盾的关键所在。同时,主持调解的人民警察要实事求是地提出调解意见,不得偏袒一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02: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治安调解相关文章
  • 简易治安调解和治安调解的区别
    一、简易治安调解和治安调解的区别1、治安调解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调解处理。调解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达成协议。如果当事人一方不愿意调解,不能强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还应调查事实,分清是非,然后教育和帮助纠纷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团结的基础上解决矛盾。2、简易调解是指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二、哪些案件不能治安调解公安机关或公安部门,简称公安,作为术语指中国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行政执法部门和刑事司法部门,其职能和警察局相近,但也行使部分非警务的行政许可和危机管理职能,如消防救援、特种行业管理等等。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同时它又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因而它又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之一。公安机关对于有
    2023-03-26
    444人看过
  • 治安调解的期限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九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因此,虽然法律对于派出所调解的时间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将案件处理完毕。治安调解范围:调解的治安案件必须属于法定范围。即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对其他治安案件不得调解处理。这一条件又包含三个要点
    2023-06-13
    435人看过
  • 治安调解书
    治安调解
    公()调字[]第号甲方当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当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现经公安机关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履行方式及期限
    2023-06-11
    454人看过
  • 治安处罚法调解规定
    出现新状况,我国新出台的治安处罚法调解规定如下,(l)关于治安调解的条件。即治安案件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公安机关才可以调解。也就是说,公安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治安案件进行调解。一是调解的治安案件必须属于法定范围。即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对其他治安案件不得调解处理。这一条件又包含三个要点:首先,引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原因必须是民间纠纷。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因家庭、邻里、婚姻、继承、扶养、礼仪、财产等民间关系引起的权益争执。对于非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适用调解。其次,可以调解的治安案件的范围仅限于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对这里的“等”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应当限于“等”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两种行为;另一种认为,不限于“等”内的行为,而应当包括“等”外的
    2023-02-25
    180人看过
  • 公安局治安大队工作范围
    1、组织、指导和监督全县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负责维护全县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发现、制止违法犯罪;2、掌握、分析全县社会治安动态、研究制订预防、查处的对策;3、负责查处重大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妥善处置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4、搞好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和大型群体、集会游行示威等治安。临清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多措并举加强对废旧金属收购业的治安管理废旧金属收购业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随着废旧金属收购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给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少数不法分子伺机作案提供了条件;如何控制占领这块阵地,堵住不法分子犯罪的源头,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在废旧金属收购许可证废止的前提下,使之成为打击敌人预防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临清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对废旧金属收购业的管理。一、加强对废旧金属收购业的监督、管理、检查,大力宣传党和国
    2023-07-23
    200人看过
  • 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
    人民调解是什么?治安调解又是什么?他们二者中有没有联系和区别?人民调解和治安调解后,他们各自所制作调解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后反悔,有没有救济措施?人民调解,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自治活动。在我国的《宪法》、《民事诉讼法》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对人民调解工作均有明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对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性质、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种类与受理条件、人民法院对调解协议效力的认定等内容作了进一步明确,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人民调解协议确定为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强化了调解协议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人民调解是依靠通过人民群众自己选
    2023-04-24
    284人看过
  • 鹤壁市公安机关出台治安案件调解工作规定五类案件可调解处理
    今后鹤壁市民警在办理治安案件中遇到五类情况可调解处理,以及时有效地平息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消除治安隐患,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鹤壁市实际,市公安局日前出台了《治安案件调解工作规定》,并开始试行。这是鹤壁市公安机关专门就可调解的治安案件的处理作出的系统性规定。《规定》明确了适用调解处理的案件范围: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以制造噪声、发送信息、饲养动物等方式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情节、后果轻微,双方当事人愿意和解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应当积极主动创造条件依法尽量予以调解处理。对以下五类案件:即对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由于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治安案件,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治安案件
    2023-04-24
    249人看过
  • 治安调解书的范本怎么书写
    甲方当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当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现经公安机关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履行方式及期限_________
    2023-06-14
    451人看过
  • 小调解,大治安
    证据收集
    治安调解工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往深往远了说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面的治安工作。如果一个纠纷没有处理好,就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一个小小的民事案件非常可能转化成为刑事案件,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危害。湖南路派出所的纠纷调解办公室是从三队一室改革后成立的,从人员的组成上,所支部严格按照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细心耐心、热情有礼几个方面,配齐了治安纠纷调解室的同志,其中有从警将近三十年的老刘、一位兼有耐心和细心的女同志薛庆湘和一位熟知法律,业务水平高有魄力的老周,周兴林。他们三个性格互为补充,相互提携,将湖南路派出所的治安纠纷调解室搞的有声有色,成功的调解了多起治安纠纷,为分担值班组压力,维护湖南路地区的社会治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支部也多次对他们这个集体提出了表扬,称赞他们湖南路上的和气兵。总结成功的经验,几位老同志得出了自己的调解心得一二三。一、严格按照调解程序,重视证据收集,是成功
    2023-04-24
    397人看过
  • 治安调解属于治安处罚吗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打架斗殴或损毁他人财物等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可通过调解处理,达成协议后不予处罚。因此,治安调解不属于行政处罚。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的规定,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因此,治安调解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公安机关对于发生纠纷的当事双方进行治安调解的行为,是不属于行政处罚的。 治安调解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治安调解是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其法律地位和作用在于通过调解达成和解,维护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治安调解在刑事案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帮助当事人解决矛盾纠纷,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和危害。其作用不仅在于减轻法院的负担,提高司法效率,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治安调解的法律地位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相
    2024-01-05
    115人看过
  • 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衔接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民调解作为准司法效力的调解制度,人民警察在日常工作中参与民间纠纷的调解工作,对由于治安纠纷引起的民间纠纷进行调解,在申明适用人民调解后,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使用《人民调解协议书》必须符合以下合法性要件:1、适用范围上必须严格界别:情节轻微的人身伤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被伤害方愿意调解的,可以人民调解;必须进行治安调解的不得适用人民调解,特别是对被伤害方实施人身伤害的。2、调解程序上必须合法:从实施调解开始,人民警察就必须申明自己以所在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进行调解。否则,只能以行政职务的身份进行治安调解。3、调解主体必须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人员必须是委员身份,或者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不能单纯是行政人员;不兼任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人民警察进行调解不得适用人民调解。4、尊重纠纷当事人自愿原则。尊重纠纷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特别是对调解结果的认可上必须尊
    2023-03-08
    92人看过
  • 治安案件调解达成协议怎样制作调解书
    一、治安案件调解达成协议怎样制作调解书1、由公安机关制作调解书。具体的规定如下:(1)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调解协议。(2)调解协议书应当包括调解机关名称、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和其他在场人员的基本情况,案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起因、经过、情节、结果等情况、协议内容、履行期限和方式等内容。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四条二、治安调解的相关程序有哪些在实际工作中,民警在治安调解时,必须注意:(1)在调解前,要对案件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取证,以取得证据,查清案件事实,分清责任。(2)是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制作询问笔录。(3)是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进行法律宣传。明确告知法律规定的治安调解的内容、达成调解协议的法律后果、依法履行调解协议及调解未达成协议、不履行调解协议的法律后果等。(4)是询问双方当事
    2023-06-14
    97人看过
  • 公安机关民事调解工作规定
    1、公安机关在调解治安案件时,应当收集证据,查明事实,以事实为依据。2、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调解,也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人参加调解。委托他人参加调解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委托书,并注明委托权限。当事人中有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调解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到场。3、治安案件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治安案件》,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调解协议。4、公安机关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符合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进行现场调解。现场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治安案件现场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并认真履行。公安机关现场辨认笔录规定是什么辨认笔录由辨认人、见证人、侦查人员签名。依据辨认标准的不同,辨认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1、根据辨认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人身辨认、照片辨认、物品辨认、场所辨认以及尸体辨认。2、根据辨认方式的不同,
    2023-08-03
    316人看过
  •  治安案件调解:公安机关的职责与范围
    该段内容描述了公安机关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调解处理方式。对于情节较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处理,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而对于情节较轻且具有法定情形之一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公安机关同样可以进行调解处理。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非法侵入住宅等
    2023-09-04
    92人看过
换一批
#治安处罚法
北京
律师推荐
    #治安处罚法 知识导航
    展开

    治安调解是指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劝说、教育并促使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协议,对治安案件作出处理的活动;是... 更多>

    #治安调解
    相关咨询
    • 治安调解协议书范本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27
      治安调解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调解处理。 治安调解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各种民事权益争执; 二、必须是《条例》规定的调解范围; 三、必须是已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受到治安处罚的行为; 四、必须当事人各方由自愿接受调解的意愿; 五、治安调解必须是公安机关认为可以适用调解的。 治安调解的“四宜四不宜”:
    • 可调解的治安案件范围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26
      治安调解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调解处理,对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处罚,对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广州市治安处罚规范说明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9
      关于广州市赌博治安处罚标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设定了两种涉及赌博的违法行为,一种是为赌博提供条件,另一种是赌博。其中,对于赌博,是这么描述的:“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至于什么是赌资较大,本身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公安部没有规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数额,各地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规定。家庭成员、亲属之间娱乐中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活动,不以赌博论处。第七十条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
    • 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都有哪些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09-26
      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如下: 1、必须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民间纠纷是民事纠纷的一部分,民事纠纷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发生的各种权益争执; 2、必须是实施了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且情节较轻的。
    • 治安调解材料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24
      治安调解条件具体如下:调解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达成协议。如果当事人一方不愿意调解,不能强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还应调查事实,分清是非,然后和帮助纠纷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团结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应该强调,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决不能违背国家的法律规定。(一)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三)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