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关于赔偿,是一方在婚内存在家暴、出轨、遗弃、虐待、与他人同居等过错,离婚时无过错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失费以及物质损失费,并且可以要求多分夫妻共同财产。财产的归属和分割与财产的性质有关。一般是婚前个人财产归个人,夫妻共同财产共同分割。而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拿出财产分割方案,再由法院进行审查确认;如果男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法院会先提出分割方案,尽量使男女双方能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财产分割协议。如果还是达不成调解协议的,再进行依法判决。而法院在分割财产的时候会遵循以下原则:
孩子非亲生的离婚后家产怎么分配
1.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原则。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尊重夫妻双方真实的、合法的意愿。
2.男女平等原则。
3.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对因一方重婚、通奸、虐待或实施暴力等伤害另一方及其亲属等行为引起的离婚案件,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时,要适当照顾无过错的一方。
4.照顾女方和子女利益的原则。
5.有利生产与方便生活原则。
6.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原则。
具体的怎么分割,双方各自分多少得根据具体的财产情况来确定。
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比对二者的血型以及基因,判断孩子是否为亲生儿子(女儿)。比起传统的滴血认亲,这种鉴定需要用到遗传、法医以及生物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所以更为可信。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个人鉴定以及司法鉴定两种情况。
·资料准备
1.如果是司法鉴定,那么就必须提供真实可信的材料。采-样也必须是当面进行。
2.准好各类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户口本以及孩子出生证等并且做好复印备用。
3.一寸大小的证件照3张。
4.常规的检测无需当面采-样,可以自行在家取好样本(可以是血液也可以是新拔下来的头发,口腔拭子也可以)带过来就行。
-
男子离婚后发现小女儿非亲生,离婚后发现小孩非亲生怎么办?
90人看过
-
协议离婚孩子归父亲,以后母亲能争取到小孩不
361人看过
-
协议离婚小孩能随时探望吗
432人看过
-
小孩鉴定非亲生夫妻无奈把婚离
278人看过
-
离婚后发现自己的小孩并非亲生子女
339人看过
-
有离婚协议小孩户口能迁户
93人看过
协议离婚,又被称作登记离婚或者合意离婚,是日常生活中较常适用的一种离婚方式。协议离婚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在达成合意的条件下,共同亲自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解除原有的婚姻关系。... 更多>
-
协议离婚能看出非亲生孩子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51、发现子女非亲生,一方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2、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3)实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
协议离婚后未结婚的能生小孩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1法律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之一是不违反公序良俗。协议中约定的婚后不得生育孩子的约定属于违反人格尊严的合意,因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无效。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不得跨越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否则,将被认定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即以禁止性规定在保障。
-
离婚四年后,发现孩子非亲生的,可以推翻离婚协议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8第一,关于债务问题,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
-
第一个小孩非亲生离婚怎么办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01夫妻感情破裂为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第一个小孩非亲生并不是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充分条件,不过毕竟是你的错误,建议先协商,不要与之争吵,找亲戚或者朋友协调一下。 如果男方已经起诉,你可以尽量向法官展示一下在发现第一个孩子非男方亲生之前,你们家庭的温暖,譬如陈述一下第二个孩子和第三个孩子的故事。 如果你只是想拖延,那是没有必要的。
-
小孩一岁写了离婚协议书能离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4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以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双方抚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