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内的都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像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社区组织等都不在其中。还有就是没有依法注册登记公司和企业也是不能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
刑法第30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此而见,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的实质是法人犯罪,即人格化的社会有机整体的犯罪。而刑法在对待这两类犯罪即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刑事政策上是有区别的。总的来说,对待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成员的惩罚,要比单纯的个人(自然人)犯罪要宽。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有的犯罪,自然人犯罪的法定刑最高为无期徒刑、死刑,而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成员的法定刑,最高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刑法第153条)或者最高为无期徒刑(如刑法第192条);有的犯罪,自然人犯罪的法定刑,要比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成员的法定刑高一个档次(如刑法第175条);有的犯罪,自然人犯罪的可并科罚金,而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成员,则无并科处罚金的规定(如刑法第182条)。显而易见,如果不论其具体情况如何,把所有大大小小的单位一律都承认它具备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就会把一些自然人犯罪,作为单位犯罪论处,不仅宽纵了罪犯,而且有失公平。因此,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确定,应当从严掌握,一般来说,应当是具有法人资格或者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具有准法人的地位,即依法成立,具有自己的名称和组织机构,有一定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有相对独立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实际上的非法定的民事主体和诉讼主体,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目前对于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主体实施的单位犯罪基本没有什么大的争议,主要的焦点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公司及企业的犯罪主体问题的认定:
(一)一人公司及其刑事责任主体资格
公司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由股东投资设立的企业法人。我国公司法已将一人公司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我国目前主要的公司形式就是有限责任公司(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和股份有限公司(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发起人)两种。公司法在有限责任公司章节中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由股东制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主任。笔者认为,在公司法已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规定,宜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1、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所为犯罪行为,是股东为了个人利益借公司名义而进行犯罪行为,应按个人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公司已经沦为个人犯罪的工具或手段,在此时虽然该犯罪表面上象是单位犯罪,但若不加区别的僵硬对待,还按照单位犯罪的规定进行定罪量刑,显然不合理。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2、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所为犯罪行为,是为了股东利益目的,并以公司名义实施的,应按单位犯罪的规定对其及责任人员进行定罪量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注意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并非完全为同一个自然人,同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实质上只有一个股东,但他和公司并非同一体,他所能获得的利益只是股权的收益,这点和个人独资企业不同。若对于这种犯罪机械的按照个人犯罪而追究法定代表人,股东或其他人员的刑事责任,显然不公。
(二)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刑事责任主体资格
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由人和物的要素组成的、独立地和连续地从事商品生产或提供劳务等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大部分的企业都具有法人资格,少部分则没有。公司从大的范畴上也算是企业的一种形态,目前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主要是依据是否具有法人资格。该标准是否正确姑且不论,现就企业中比较特殊的个人独资企业进行论述。
个人独资企业独资企业,根据有关的解释,是指由一个人单独拥有和控制,一般不采取法人形式的企业。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组成,无独立的法律人格的企业。其特点是个人发展、个人经营、个人收益、个人承担风险。它与一人公司或纯粹的国有企业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第二条则规定:本法所称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其投资人对其民事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在第一条里规定: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由此可见,对于个人独资企业,司法实践中是不把其当作单位犯罪主体对待的。但问题是,一律以具有法人资来判断是否具有单位犯罪主体资格,是否合理目前,很多个人独资企业的规模已经逐步壮大,机构和雇佣人员也日益庞大,已经从个人作坊式的个体经营演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实体。随着经济的转型和改革的不段深入,其发展相信会更加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所承担的无限责任仅仅是民事上的,不应该只因为最高院的司法解释而将显然符合单位犯罪特征的个人独资企业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因而,笔者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可将司法解释适当修改。
《刑法》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什么样的主体不会构成单位犯罪
318人看过
-
单位成为故意犯罪主体的相关法律规定
306人看过
-
单位不构成犯罪主体的金融犯罪是哪些
166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单位不构成金融犯罪实施主体的包括哪些
211人看过
-
单位犯罪主体的法律限制
89人看过
-
单位犯罪参与者不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原因是什么?
287人看过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且刑法明文规定单位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 更多>
-
什么是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单位犯罪的主体如何确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5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里所说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任何形式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是指国家机关。“团体”包括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虽然这些单位通常都具有法人资格,但是,我国刑法并没有要求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2.单
-
什么样的主体构成单位犯罪,如何认定单位犯罪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10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外的主体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的,按照其构成的具体罪名的量刑标准,对单位处以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刑罚。
-
什么样的主体不能构成本单位犯罪?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31所谓单位犯罪就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所犯的罪,系个人犯罪的对称。此种观点认识到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别,也揭示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但它实际上是对刑法条文的一种片面理解,由此推之,单位犯罪即单位所犯的罪,这又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前一种观点相比,该说区分
-
单位不构成金融犯罪的主体是指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3-12-07金融诈骗罪的主体,由于金融诈骗罪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所以,金融诈骗罪的主体,既有一般主体,也有特殊主体。其中,以募集资金、贷款、票据结算、金融凭证结算、信用证、信用卡使用、有价证券交易、兑付的形式进行诈骗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
侮辱诽谤罪单位主体是否能构成本罪,法律的规定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3-11-29侮辱诽谤罪单位主体不能构成本罪。侮辱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也就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够成为本罪的主体。但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主体是不能够构成本罪主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