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一直是我国城镇住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品住房市场的发展、房价的高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更是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用3年时间(2009-2011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问题。随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更是在供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为保障房建设提供了保证。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介绍,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36万户,基本竣工108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据报道,2011年,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将达1000万套,创历年之最。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保障住房立法也进入了“快车道”。住房保障法的起草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立法计划,住建部已经形成《基本住房保障法》征求意见稿。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保障住房立法既是形势使然,也反映了人们对住房问题认识的深化。对保障性住房立法需要处理好几个现实性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保障性住房立法要给市场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客观地说,虽然我们在1998年全面房改时就提出针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但保障性住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成为我国住房供应的主体。这固然有认识上的原因,但1998年房改后,大多数城镇家庭都通过房改获得了自己的住房,社会没有保障性住房的需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普遍较低、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建设大量住宅的当时,我们只能更多地依靠市场改善和解决大多数家庭的住房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政府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就否认我们1998年的房改,更不能就此全盘否定商品住宅在我国住房供应体系中的地位。从世界范围看,住房供应永远是政府和市场相互补充的,只是在某一特定时期,政府可能要起主要的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的保障住房立法一定要给市场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其次,立法中要体现多种保障形式。我国目前保障房体系包括了两限房、公共租赁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在统计上,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往往也被纳入住房保障工作之中。从保障形式上看,两限房、经济适用住房属于实物保障,廉租房和公租房保障则既可以采取实物保障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货币补贴的方式。其中廉租房货币补贴已经形成制度。
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各有利弊,能够满足住房困难家庭的不同需要。从立法上说,法律应该既规定实物补贴,又规定货币补贴;在操作层面上,各地在制定保障计划时,应区分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
上面所说的两限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保障都是对被保障家庭的直接保障。与此相对应,包括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内的住房金融制度以及各种税费减免的税费优惠则是对购房家庭的间接保障。我国目前已经建立公积金制度、置业担保制度,以及对购买首套住房的购房者实施在首付和利率上的优惠。这些已经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政策,应该在保障住房立法中有所体现。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探索通过税费减免和优惠鼓励有能力的家庭通过市场解决或改善自己的住房。
第三,要简化保障房的建设和管理。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对保障进行分类管理,分别保障不同收入水平的住房困难家庭。在土地供应、财政资金支持上,各类保障性住房往往也分别立项。这样管理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第一,这样分类建设管理不能适应长期的保障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被保障家庭的情况往往会发生变化,国家的保障政策也会随之调整。目前的以房定人的做法下,一个享受廉租保障的家庭如果不再符合廉租保障的条件,只能搬离生活多年的廉租住房,申请公租房、经济适用住房或两限房。第二,这样分类管理不利于建设资金和房屋的调剂。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在建设资金使用上和其他方面的松动。例如,财政部在其最近颁布的《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就允许地方在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的前提下,将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将于2011年2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住保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廉租住房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规定对不再符合廉租房条件但符合公租房条件的承租家庭,由区县住保部门取消廉租房保障资格,按公租房标准缴纳租金。
因此,从长远看,我们应当逐步从“以房定人”的管理体制过渡到在建设时不区分保障房的类别,在分配时再针对不同家庭确定应该适用的保障政策的“以人定房”的做法。
-
保障性住房制度实施中有哪些问题
461人看过
-
保障性住房供地有什么问题
251人看过
-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问题解决方法
437人看过
-
泉州申请保障性住房常见问题问答
332人看过
-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民生方面的影响
265人看过
-
保障性住房是否需要划拨
155人看过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公共租赁住... 更多>
-
保障性住房存在问题及对策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11保障性住房存在问题及对策:一是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筹集难度较大。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包括中央补助、省级奖补资金、地方财政配套、部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地方政府的部分资产注入及土地支持等,但仍有大量资金缺口需通过社会资金渠道来弥补,融资规模大、难度较高。一些地方资金筹措存在一定困难,中西部地区资金压力更大一些。有些地方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未能及时完成征地拆迁
-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为什么要实行全面取消保障性住房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11.保障房投资力度加大,将有利于控制高房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房价调整的政策目标,减少来自刚性需求的恐慌性需求,有利于防止房价和销量的暴涨暴跌。2、保障性住房投资本身便对经济有着可观的拉动作用,保障性住房的大量推出,将让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者以较低的成本便可“居者有其屋”,而不必为了买一套商品房而节衣缩食、苦苦积蓄,从而可“腾出”钱来改善生活,释放出更多的国民消费力,扩大内需。3、大规模加速推进保障房
-
国家对保障性住房覆盖面积有要求吗?保障性住房的最新消息是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11据中华调研网了解到2016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作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核心措施,国家对保障房政策的再次强调被市场看好。31日在股票市场,新华联、招商地产、中天城投等多只涉及保障房概念的股票涨幅明显。从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来源看,其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地方政府的土地受让收入、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发债以及其他社会融资渠道。虽然近年来我国多次强
-
如何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使用与使用的关系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1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问题,一是要从财政层面解决多年以来地方政府依赖的“卖地财政”,同时还要看看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是否落到实处,将那些依然是画在墙上的“大饼”,真正转化为老百姓嘴里的食物于70%以上的常住人口都是中低收入家庭,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只能以低水平、广覆盖为目标;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需要保障70%以上的中低收入家庭。二层级是20-80%的中低收入民众,在政府住房货币化补助、优惠利率、优惠
-
买保障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之间冲突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11楼主请听我说。楼主千万不要认为房产税和调控会对房价有什么影响,你完全搞错方向了。我敢说,现在买房子的80%都是用于自住的,以后这个比例还会上升,所以该买的还得买,房产税只是继续增加购房者的购房成本而已。要观察房价未来的走势,只需要看一条,就是当地保障性住房的数量与人口的比值。如果保障房的数量与人口的数量差距不断减少,那就表示商品房的价格会走低。如果差距拉大,那房价会继续涨价。中国商品房价格走高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