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中提出:改革和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执行救济程序,建立执行救助基金。[1]这为救助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但从目前基层法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将司法救助制度落实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司法救助的功能。从现有案件来看,需要实施司法救助的当事人人数众多,一些涉诉信访案件需要大量经费化解矛盾。相当数量的案件因为救助基金有限而得不到解决,为此在思想上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执行救助的价值或必要性。其作为一项制度的建立其主要具有以下两大
价值。
(一)通过对申请执行人债权的救急,能够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
在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中,因被执行人的实际履行能力的问题,很多申请人的权益不可能完全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予以执行完毕,而其债权又需要迫切的实现。为维护社会稳定,降低申请人的不满情绪,减轻法院压力,应当设立救助制度。即在法院穷尽强制执行措施后,对刑事案件受害人、民事案件中生活极其困难的申请执行人,给付一定限额的救助资金;对被执行人难财产难寻的申请执行人,可垫付一定救助资金进行救济,待日后法院执行到位,再将资金收回重新纳入司法救济基金。这样在制度范围内,通过执行救助能够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消除申请执行人对法院的不满情绪,防止其四处上访,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二)通过对履行不能的被执行人的救助,能有效降低社会对抗,维护司法权威
执行救助是救助和帮助的结合,是以救济为主、帮助为辅的制度体系。不仅针对申请执行人,也包括了被执行人。在对基层法院多年执行积案的分析中,我们经常发现被执行人履行不能的情况,这种履行不能我们可以称之为执行的不能,而非执行难的问题。这种情况应当给予救助。这种履行不能包括绝对履行不能与相对履行不能。绝对履行不能是指被执行人本身不可能有履行能力或在执行程序中丧失履行能力,如在执行程序中死亡并无遗产或丧失劳动能力并无其他收入来源。相对履行不能是指被执行人目前无履行能力但有恢复履行能力的可能,如被执行人虽无任何财产但身强力壮,还可能通过劳动活动收入,恢复全部或部分能力,或被执行人暂时下落不明而无法知晓其履行意愿和能力等等。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救助帮助,体现了司法对法律义务人的宽容和谅解,具有可行性和独立性价值。它减小了被执行人与执行机关之间的张力,树立人民法院司法为民、亲民的良好形象。并最大限度地增加当事人之间和当事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伦理意义上的司法保障。
-
强制执行制度建设需要理性借鉴
160人看过
-
破解“执行难”需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269人看过
-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村级三务公开的必要性与途径
185人看过
-
加强灾害救助体系建设
280人看过
-
建立刑罚执行中回避制度的必要性
433人看过
-
强制执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119人看过
-
-
XX申请強制执行强制违章建筑基层法院为什么不受理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7《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根据这个规定,在仲裁庭作出的裁决生效,并在履行期满后,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当被执行人在国外的,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
-
怎么加强执行力基层管理培训机制?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16执行力的升华:执行文化的建立 1、建设以强化执行力为前提的奖罚体系与系统文化 2、如何培养良好的执行习惯 建立了体系,执行力基层管理培训也就加强了
-
法院强制执行司法救助应该怎么申请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9法院强制执行需交纳花费准则: 1.无执行数目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元至500 2.执行金额或者价额不超出1万元的,每件交纳50 3.超出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超出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出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超出1000万元准则的部分,按照0.1%交纳。 4.符合民事诉讼执行法第五十五条第四款要求要求未参加记名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
-
强制执行案件中如何执行司法救助?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15强制执行是执行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民事判决书、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它们一经生效,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提出申请的权利人称申请人,被指名履行义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