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结论能否侵害当事人名誉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22:21:00 405 人看过

[案情]

2003年10月,王某收到诽谤其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的匿名信及明信片。王某为查清此事,便向县公安局反映,随后提供了其单位两个科室人员的政治笔记。二个月后,公安局告知初步结论:匿名信及明信片可能是同单位的李某所写。为进一步确认事实,王某又委托律师调取李某档案材料,向市检察院申请字迹鉴定。后经鉴定得出结论:匿名信、明信片均系李某所写。王某遂持结论向法院起诉李某侵害名誉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李某申请重新鉴定。历时二个多月后,鉴定结论尚未得出时,王某向法院申请撤诉。撤诉后,李某认为人的名誉是不可随意侵犯的,王某在无确凿证据下起诉李某后又撤诉认输,造成李某极大的名誉损失和精神损失,李某遂又以王某侵害其名誉权提起诉讼。

[分歧]

对于本案王某的诉讼行为是否构成对李某名誉权的侵害,存有二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王某的诉讼行为侵害了李某的名誉权。虽然法律规定诉讼本身不是一种侵权行为,但诉讼可能导致侵权。诉讼中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情况一般为错告和诬告两种。在王某诉李某的侵害名誉权一案中,由于王撤诉,足以说明王某的行为是一种错告的行为。王某提起的诉讼行为无疑扩散了错告的事实,由此导致单位的职工对李某产生某些看法,致使李的名誉受到损害。因此,王某侵害了李某的名誉权。

第二种意见:王某的诉讼行为不构成对李某名誉权的侵害。其理由:当王某自己的名誉受到他人侵害时,王并没有无端怀疑李某,而是在合法取得司法鉴定结论后,通过正当行使权利来获得法律救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某申请撤诉也只是对诉讼程序的终结,不具有实体法的效力。而本案李某起诉王某侵害名誉权的主要事实就是王某的诉讼行为。因诉讼本身不是一种侵权行为,它是法律规定的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排除情形之一,不符合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因此,王某没有侵害李某的名誉权。

[评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主要理由是:依照侵权行为法原理,侵权责任应有主观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四个要件构成。要认定是否构成名誉侵权,也应从这四个要件来分析。主观过错要件又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本案王某是依据鉴定结论才起诉李某的,且诉前双方未有利害冲突。因此,王某主观上并无侵害李某名誉权的故意。即使王某的诉请未予支持,也不能认定王某主观上有过失,因为这是普通人无法注意到的,王某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鉴定结论。侵害名誉的行为通常指实施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客观上王某也没有实施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而是正当行使权利,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本案即使对李某产生些不良影响,也只是诉讼活动本身具有的新闻效应所带来的,王某并没有借机恶意推动,也无力控制。因此,王某的行为不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没有侵害李某名誉权。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人民法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23: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一般侵害名誉权与通过网络侵害名誉权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判断某一公民的行为是否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名誉权时,应以其是否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并造成他人人格受损、社会评价降低等事实为标准。一般来说侵害名誉权要求侵权行为人要有传播散布行为,传播散布是指将诋毁他人的观念传达给第三人。如果行为人并未向第三人传播散布,而是受害人自己为传播散布行为,则行为人的行为并不构成侵害名誉权构成侵害名誉权的四要件:1、受害人确有名誉被侵害的事实;2、侵权人的行为违法;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上述是传统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越来越多,网络名誉侵权因涉及到受害人与侵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受害人与网站经宫者之间的关系而显得比较复杂。网络名誉侵权不仅具备上述一般名誉侵权的要件,而且同一般侵害名誉权的方式相比
    2023-06-13
    89人看过
  • 虚假暗示与不当评论可侵犯名誉权
    案情梗概?1997年9月,傅某因装修房屋向余某购买红榉三合板,因怀疑三合板有假拒绝支付余款4000元,为此,余某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后傅某付清了货款。2000年10月,余某与妻子开了一家三合板商行,字号为“老余装潢材料商行”,与傅某家经营的自行车车行并排仅一墙之隔。2002年1月3日,傅某在余某店面旁人行道的三轮车上竖立黑板一块,上面钉了一扇从自家柜门上卸下的三合板门,黑板上用粉笔写有“这是余某的红榉三合板,同志们,是真是假?”第二天,傅某将原先的字体擦去,又写了“这是‘喇叭’(余某的绰号)出售给我的108元/张的红榉三合板,请大家看看真假”。此后,写有类似内容的黑板竖在余某店旁4天。余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傅某立即停止名誉权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法院判决?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仅凭怀疑红榉三合板有假就用书写黑板报的形式对原告的人格进行诋毁,已影响了原告家正
    2023-06-13
    422人看过
  • 能否就名誉权受侵害发起起诉
    一、能否就名誉权受侵害发起起诉名誉权受到他人的侵害时,当事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或者赔偿损害,无法进行调解的,被侵权人可以就名誉权受侵害向法院提起诉讼。二、名誉权纠纷诉讼程序1、递交诉讼状;2、法院经审查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2023-05-03
    444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侵害企业名誉权
    「案情」原告:**生物化学厂。被告:邓*华。被告:向*生。被告:冯*阳。被告:冯*阳。**生物化学厂(下称生化厂)是“畜禽乐”消毒剂的生产厂家。1992年1月6日,邓*华、向*生、冯*阳三人合伙开办了临桂县**制品厂(下称临*厂),并决定生产由冯*阳提供配方的消毒剂“安的宁”。冯*阳向其提供了“安的宁”说明材料:“安的宁属冯*阳教授的发明专利。目前市售的所谓复方山梨酸乙酯,稀释后油水分离,含甲醛很高,属安的宁伪品,不能取代安的宁使用。特此说明。甲醛和有机酸本来有消毒效果,而畜禽乐却当成主消毒剂和替代山梨酸乙酯。用这种安的宁,只会增加环境污染,完全失去了安的宁的固有特性。仅此以冒牌来掩饰侵权,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是明目张胆破坏安的宁声誉,实属可恨。”向*生据此修改拟定和印制了2000份安的宁说明书。该说明书写明:“发明人冯*阳教授授权申明:目前市场上有假冒‘安的宁’出售,伪品改头换面
    2023-06-01
    373人看过
  • 名誉权侵权能造成损害吗
    不是造成名誉损害就都算侵害他人名誉权。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内容真实,无诽谤侮辱内容,并且能举证证明尽到合理审查义务,那就不算侵害他人名誉权。一、法律规定与人身攻击的区别人身攻击就是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而使得他人在精神上、生活中受到了侵害并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行为法律上称之为侵犯名誉权,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损害赔偿、赔礼道歉。二、辱骂他人是犯罪吗辱骂他人是犯罪。具体规定为:1、公民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2、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
    2023-06-20
    137人看过
  • 侵害荣誉权和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侵害名誉权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同时,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该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与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一、侵犯公司名誉权赔偿精神损失吗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严格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有当侵害名誉权行为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
    2023-06-26
    444人看过
  • 质疑他人犯罪是否侵害名誉权?
    原告李某与王某等九被告均系经营客车运输的个体业主。双方在经营期间,由于利益驱动,常为争抢线路、客源之事发生争执。2004年8月,九被告先后向省公路运输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提交了《强烈要求查处以李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的控告材料,要求追究李某杀人罪等罪行。后有关部门接到举报材料后,对原告进行了调查,均未予以证实。原告得知是被告举报、控告后,便以其名誉权受到侵犯而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中被告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检举、控告原告有违法违纪行为,也是通过合法渠道,善意向组织反映情况,即使反映的情况不完全真实也不能构成侵害名誉权。且原告也没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及损害后果,缺乏构成侵害名誉权责任的要件,法院遂作出上述判决。
    2023-06-08
    239人看过
  • 造成名誉损害是不是都侵害他人名誉权
    一、造成名誉损害是不是都侵害他人名誉权有下列情况下具有违法阻却性,不成立对名誉权的损害。一是实施新闻报道和正当的舆论监督。二是行为人引用已经公开的权威报道,并且有理由相信该报道内容真实性的。三是公正评论。四是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行使权利。这四种情况下是免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二、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赔偿怎么进行未成年人对他人造成损害,有财产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未成年人对他人造成损害,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该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如果未成年人是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伤害其他人的,该教育机构或者学校应该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
    2024-01-19
    186人看过
  • 被侵害名誉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哪些赔偿
    一、被侵害名誉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哪些赔偿被侵害名誉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的赔偿如下:1.财产损害赔偿名誉权本身不是财产,不具有可以交换的经济利益,但由于此种权利直接关系到公民和法人财产权的取得和丧失,因此侵害名誉权也会影响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益,如公民因遭受名誉的毁损而丧失某种工作的机会,法人因名誉毁损而遭受财产的重大损失。2.精神损害赔偿侵害名誉权造成的精神损害应包括受害人的名誉利益毁损和受害人因此遭受的精神痛苦两部分。对于受害人名誉利益损害可以通过判令侵权人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当措施予以救济,但当采取这些措施不足以完全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时,就应当把名誉利益损害纳入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二、侵害名誉权行为的特征侵害名誉权行为的特征:1.名誉侵权的被侵害人是特定的人,当然不一定必须要指名道姓,但如果侵害的指向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的人,让别人立马就可以分辨出来的特定的人,那么都属于特
    2023-07-07
    77人看过
  • 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鉴定人是否必须出庭
    一、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鉴定人是否必须出庭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鉴定人的出庭作证显得尤为重要。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当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时,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2.鉴定人出庭作证,不仅是对其鉴定结论的负责,更是对法庭和当事人负责。当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时,其鉴定意见将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是对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的明确规定。二、当事人申请鉴定及法院指定鉴定人的程序在民事诉讼中,鉴定的启动方式以当事人申请为主,以法院调查为辅。1.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在当事人申请鉴定的情形下,鉴定人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这体现了当事人合意在诉讼中的重要作用。2.如果双方当事人对于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指定。3.法院一般不主动指定,只有在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法院才能指定鉴定人
    2024-07-16
    430人看过
  • 论述名誉权
    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民事主体就自己获得的社会评价受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人权利。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所谓名誉,是指对民事主体的人格价值的一种客观的社会评价。它体现了民事主体的精神利益和人格利益。名誉权的客体不包括名誉感,因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后果为社会评价的降低,而名誉感是民事主体自身内心的一种情感。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侮辱、诽谤和新闻报道、批评文章内容失实等形式。(一)侮辱所谓侮辱,是指故意以语言、文字、暴力等手段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具体分为三种情形:第一,暴力侮辱。即对受爱人施以暴力,直接损害受爱人的人格尊严;第二,以口头语言或者形体语言侮辱。第三,文字侮辱。即以书面形式辱骂、嘲笑他人,贬损他人人格。(二)诽谤所谓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具体分为两种情形:第一,口头诽谤。第二,文字诽谤。(三)新闻报道、批评文章内容失实根据
    2023-06-07
    191人看过
  • 如何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害
    1.在未得到公民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公开其姓氏、头像、居住地址、身份证编码及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2.采取非法手段侵入他人住宅,或者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的住宅安宁权。3.持续地追踪并监视他人行踪,通过安置窃听器、偷偷拍摄他人私生活场景或是偷窥他人室内状况等行为。4.使用非法手段探寻他人的财务状况,或者在未得其本人准许的情况下公布他人的财富信息。5.擅自拆阅他人信件,翻阅他人的隐私日记,探求他人私人文件内容,并将这些资料公开。6.对他人的社交圈子展开调查,刺探他人的社会关系,然后将这些不合法的信息公之于众。7.干预他人的夫妻间性生活,或者对这种活动进行调查并公开报道。8.将他人的婚外恋情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9.泄漏公民的个人资料或将其公之于众,甚至在公开场合进一步扩大这些资料的传播范围。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粹属于个人性质的信息。11.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披露他人的秘密事件。《治安管
    2024-07-25
    367人看过
  • 怎样确定侵害名誉权,侵害名誉权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一、怎样确定侵害名誉权确定侵害名誉权主要看行为是否符合下列构成要件:1.必须有相应的侵害行为,该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2.行为人存在过错,此过错包含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3.必须实际存在侵害事实,即侵害事实已经发生。4.行为人的行为与侵害结果有因果关系,即必须是因行为人的行为而产生了侵害结果。二、侵害名誉权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侵害名誉权首先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比如通过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责任。但注意,对于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其次,如果情节过于恶劣,对被侵害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被侵权人也可以提起刑事自诉,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来维护名誉。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种:1.
    2023-06-07
    199人看过
  •  怎样才能避免侵害他人名誉权?
    无论是因为侮辱还是诽谤,如果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和刑事责任。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要件、主体和主观要件。如果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就需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承担的方式如下: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2、承担刑事责任。通过侮辱、诽谤等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诽谤罪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诽谤罪客观要件,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
    2023-12-03
    309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侵犯名誉权能否以侵权论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5
      一、你和张某之间是合同关系,你和黄某之间是侵权关系,你有权利选择以不同的案由起诉张某或黄某。二、如果你选择起诉黄某,黄某应当赔偿你全部的损失,而不只是70%的损失,但黄某可以在赔偿你的全部损失之后另向张某追偿,黄某以其只负主要责任为由对你作出的抗辨,不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关规定。三、你具体获得多少赔偿,得结合医院病历、医疗票据等证据才能作出判断。
    • 侵犯名誉权辩论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25
      名誉权是指公民、法人对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认定行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须在主客观方面具备以下要件: 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2、行为人行为违法 对于该构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确解释,我们认为,按照惯例,此处的“法”应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可以约束行为人,但是违反这些规
    • 名誉权被别人侵犯是否同时侵害他人名誉权?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0
      不是的。有些情况下,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名誉受损,但是有些情况下具有违法阻却性,不成立对名誉权的损害。 一是实施新闻报道和正当的舆论监督。只要内容真实,无诽谤侮辱内容,并且行为人能举证证明尽到合理审查义务。 二是行为人引用已经公开的权威报道,并且有理由相信该报道内容真实性的。 三是公正评论。第四是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行使权利。这四种情况下是免责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
    • 论坛是否侵犯网站名誉权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28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应当由谁来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30
      构成要件如下: 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我们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表现为对所报道的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其主观心态应如何认定?笔者认为,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