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马某、原某报名参加了某培训中心的英语培训课程,并支付了4万元培训费用。可是在培训过程中,两原告发现,该培训中心的很多外籍教师不具备教学资质,教师也非如该培训中心所宣传的均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觉得被欺骗了的他们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培训中心分别双倍赔偿损失8万元。
对此,培训中心辩称,两原告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该培训中心接受语言培训,双方的合同已经履行完毕。培训中心通过网站等宣传的外教来自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并非表示外教均来自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双方在合同中对此亦无任何约定,培训中心不存在虚假宣传和欺诈的问题。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的举证能够证明其在该中心接受教育培训,KristofMato等外教提供了教学服务,而KristofMato并非来自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培训中心的抗辩意见并不符合普通人对“外教来自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认知和理解,法院不予采信。
此外,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我国实行外国人就业许可制度,外国人须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劳动行政部门核准等程序取得就业证或持有相关外国专家证后方能在中国境内就业。本案中,培训中心应当对外教已经取得就业证或者持有相关外国专家证,承担举证责任,但培训中心仅举证证明了Brown等11人有外国专家证,可以在我国就业,并未举证证明为原告实际提供教学服务的KristofMato等外教在我国取得了就业证,故KristofMato等外教不符合在我国就业的条件,不具有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学资质,其提供教学服务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综上,培训中心宣传的“外教来自美国、英国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与事实不符,且提供英语教学服务的外教也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在我国就业的条件。因此,法院认定该培训中心存在虚假宣传,其向原告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具有欺诈行为,并作出了如上判决。
-
引人误解虚假宣传有哪些情况
376人看过
-
速读培训机构已被关停,虚假宣传如何处罚
62人看过
-
近七成培训机构违规经营未使用合同虚假宣传
236人看过
-
虚假宣传罪在哪里报案
110人看过
-
公司虚假宣传是否存在员工责任?
441人看过
-
虚假宣传的两种情况是怎样的
176人看过
虚假宣传指的是商家在商业经营的活动当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形式或者是方法对商品或者是对服务做出了与宣传的有关信息不相符合的虚假信息,从而误导了消费者或者是客户做出的行为。这种就是虚假宣传。... 更多>
-
哪些情形属于虚假宣传行为?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2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1)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2)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3)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
-
虚假宣传属于虚假宣传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9属于虚假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广告的经营者、广告的发布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
虚假宣传怎么处罚,虚假宣传怎么赔偿,虚假宣传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1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笫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 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笫四十四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
-
如何看待商家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怎么处理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笫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 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笫四十四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
-
如何认定虚假宣传?虚假宣传的情形有哪些?应如何处理?如何惩处?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22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等所作的引人误解的不实宣传。以广告或其他方式销售商品,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促锖手段。但各类虚假广告和其他虚假宣传,或乱人视听,有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直接误导用户及消费者,使其作出错误的消费决策,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或侵犯其他经营者,特别是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合法利益,造成公平竞争秩序的混乱。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均将此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