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起诉某房产公司的一下属分公司,经审理甲的诉请合法有理应予以支持,现在极易产生的疑难问题是:法院是否必须追加设立分公司的总公司并让其承担责任还是可以直接判决该分公司承担责任?
对这个问题,司法实务界存有分歧。
一、有些法院在立案时要求当事人将总公司列为共同被告。
个人认为,只要该分公司是经工商部门核准、合法设立,而原告又未同时起诉其总公司,单独判分公司承担责任是合适的。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因此,列分公司为民事责任主体应是有法律依据的。
二、现实司法实务操作中,有一个很普遍的作法是原告将公司与分支机构一并起诉,法院一般也会支持,判定分公司为直接责任,总公司作为补充责任人与之一同承担民事责任。
笔者认为,这是对合同民事责任的误解。
合同关系具有相对性,存在相对独立的合同双方。法律规定了分支机构是适格的当事人,并规定了可以以它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78条规定,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不能清偿债务时,可以裁定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企业法人直接经营管理的财产仍不能清偿债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执行该企业法人其他分支机构的财产。司法解释同时还规定了分支机构的财产不足清偿的,可追加其总公司作为被执行人。应当说,上述法律规定已经很明确了诉讼程序与执行程序对于此类问题的前后解决方案,但当事人为了简便和出于最大程度保护自己权利的考虑,总是将之列为共同被告,这样是不合适的。《公司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从立法上看,判定分公司为直接责任,总公司作为补充责任人与之一同承担民事责任是极不合适的,应当直接判令公司承担责任,分公司不负责任。
因为公司法是实体法,而且颁布和修改于民事诉讼法之后,依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自然应当适用后者。
三、当然,对公公司作原告时,应当承认其诉讼主体地位,这才是民诉法的真谛。
【
-
法律依据:探讨总公司如何对分公司承担责任的规定
156人看过
-
公司债务的法人责任承担:法律规定与实践探讨
378人看过
-
合同主体由总公司变更为分公司法律责任谁承担
479人看过
-
公司分立后承担责任的主体具体是谁
188人看过
-
探讨医疗纠纷的法律规定责任承担
343人看过
-
探讨诈骗公司员工的法律责任
430人看过
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分公司的财务、资产、人事、业务等方面受总公司全面管理,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分公司在法律上、经济上均不独立,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其财产也由总公司财务同意管理,是总公司的附属机构。分公司没有独立的名称,其名称大... 更多>
-
公司分立后承担责任的主体具体是谁贵州在线咨询 2023-08-30公司分立后承担责任的主体就是分立后的公司,但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
讨债公司有责任在法律上承担责任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01讨债公司若违法委托人承担连带责任:在我国对于讨债公司的情况,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所以目前这些公司也钻了法律空子,“这些公司都以咨询公司名义注册,实际上进行着帮人追债的业务,所以不可能存在正规注册的讨债公司。”虽然合同上双方约定,在追债中如果讨债公司做了违法的行为,由讨债公司承担责任,但是实际上委托人是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
分公司负责人承担什么责任,分公司怎么承担责任?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101.分公司的最高领导只能叫负责人,他只是负责分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分公司没有法人资格,他是公司经营的延伸,他的资金和人员都是公司控制和任命的。它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行使权力,比如:签约、诉讼等。公司承担分公司的所有债权债务。 所以分公司负责人只是对公司负责,负责人本身不对外承担责任。分公司的行为和资产完全属于公司,公司对分公司的资产有支配权,公司破产分公司也会作为公司资产同时清算。
-
发起人承担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3-11-19根据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承担下列责任: (1)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 (2)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 (3)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
-
担保承担责任的责任主体是谁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121.担保合同的主体是担保权人和担保人,担保权人是主债务的债权人,如果债务人以自己的物提供抵押或质押,则债务人就是担保人,如果以第三人的物或第三人作为保证人,则第三人为担保人。 2.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 第三百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