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处罚移送销售假药是否合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只要具有主观故意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即构成本罪。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条规定,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150条的规定,单位犯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个人犯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法定刑处罚。
划清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中其他罪的界限
对于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规定的精神,应按处罚较重的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这符合前述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2)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区别界限:
①犯罪对象不同:一个是假药,一个是劣药。
②犯罪形态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是行为犯,而生产、销售劣药罪是实害犯,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方构成犯罪。
划清生产、销售假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
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关键是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是否足以产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结果。实践中对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判断,一般来说应依赖于对假药这种物质和他人使用假药的可能性的事实判断。例如。对假药的成分、性质、效用的医学鉴定以及对他人使用假药的可能性的推断。对于虽属假药,但对人体健康不一定产生严重危害的情况,需进行具体鉴定,若药品本身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当然不能认定为构成本罪;若药品本身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当然应认定为生产、销售假药罪。
销售假药的处理需要自己按照有关的要求进行处理,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处罚,毕竟此类行为触犯有关的刑法,因此自己需要做好充分的认识,否则自己的权益维护就会失去法律上的保障,对于实际的问题处理需要自己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析,确定结果。
-
销售假药被行政处罚是否有案底
336人看过
-
减轻销售假药的处罚是否合理?
171人看过
-
销售假药给予行政处罚还是刑法?
234人看过
-
假药销售行为会受到哪些行政处罚
267人看过
-
假药销售是否会被判刑处罚?
356人看过
-
销售不合格药品行政处罚怎么处罚
416人看过
犯罪形态是指犯罪成立后,在一定的行为发展阶段或者特定的时间、空间内的状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形态包括预备、实行、完成和未遂四个阶段。 预备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开始,尚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实行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完成阶段是犯罪行为... 更多>
-
销售假药被行政处罚是否有案底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2-28销售假药被行政处罚不会有案底,案底这是指当事人的犯罪行为的记录,行政拘留不属于犯罪记录的案底,但是,被行政拘留的记录在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应当是可以查到的。
-
销售假药移送公安如何处理呢?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7已被移送公安机关的假药案年,公安机关可以委托具有专业鉴定的机构去鉴定,具体由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决定。 药品食品检验机构。 法律链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 第一百四十五条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
销售假药被查销售假药给予行政处罚还是刑法?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1一、药品监管部门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予以撤销,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 二、司法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条规
-
无证销售假药行政处罚定性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0由于对违法行为性质的认识和证据的获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时要完成调查取证后才能对违法行为是否涉嫌犯罪作出判断。因此,《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对于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
食药监局向公安移送销售假药案件移送书样本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11《办法》共6章、39条,主要包括:食品药品案件移送、受理、退回的条件和程序,证据使用和法律监督,涉案物品的检验与认定,案件线索互相通报、重大案件联合督办、信息联合发布等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案件信息共享等内容《办法》有效解决了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中存在的案件移送标准不明确、涉案物品检验认定难、案件查办协调配合不到位等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