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4 10:03:09 401 人看过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第二章会计政策

第三条企业应当对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但是,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第四条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第五条下列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六条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第七条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第八条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第九条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第十条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第四章前期差错更正

第十一条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漏或错报。

(一)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二)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第十三条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第五章披露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

(二)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三)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

(二)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

(三)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前期差错的性质。

(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

(三)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第十八条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目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6日 00: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企业会计相关文章
  • 会计规定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与步骤
    1、改变了追溯调整法的应用,要求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而不是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除非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2、提出了前期差错的概念,要求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处理。原准则规定了。重大会计差错‘定义,要求对影响损益的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新准则取消了。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提出“前期差错”的概念,要求所有重要前期差错都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处理。应用指南同时指出,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3、增加了有关无法进行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规定,即如果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不切实可行,则无需进行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新准则中的难点是追溯调整法和追溯重述法的应用。所谓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
    2023-06-01
    385人看过
  • 如何区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
    区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方法如下: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3、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4、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该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1、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能追溯调整的,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3、不能追溯调整的,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1、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2、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3、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
    2023-08-09
    66人看过
  • 如何处理会计差错更正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真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和其他有关信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然而,在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中,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导致会计差错,如复制差错、事项认定差错、会计政策的滥用、会计估计的滥用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差错概述会计差错的概念是指会计差错在确认、计量和记录过程中发生的复制差错、疏忽大意和对事实的误解等差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滥用和滥用。1.2会计差错的分类会计差错包括非重大会计差错和重大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已公布的会计报表发生差错的会计差错声明不再可靠。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较大、性质严重的会计差错。一般情况下,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交易或事项金额的
    2023-05-08
    83人看过
  • 会计差错的归纳与更正
    1.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记录,计量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原因。(1)采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例如,按照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应予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则属于此类错误。2)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例如,企业购入的五年期国债,意图长期持有,但在记账时记入了短期投资,导致账户分类上的错误,并导致在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资产和长期投资的分类也有误,即少计提累计折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3)会计估计错误。例如,企业在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时,多估计或少估计了预计使用年限,从而造成会计估计错误。4)在期本应计
    2023-04-27
    359人看过
  •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如果财务报表项目的遗漏或错误表述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目的遗漏或错误是重要的。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前期差错的重要性取决于在相关环境下对遗漏或错误表述的规模和性质的判断。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或性质,是判断该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其重要性水平越高。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一)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
    2023-04-24
    461人看过
  • 会计差错有哪些更正方法
    划线更正法适用情况:在记账时或结账之前发现账簿记录中的数字或文字有错误,可以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方法:先在错误的数字或文字上划一道红线表示注销,但必须保证原有的字迹清晰可认;然后在红线上端的空白处记入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并由经办人员在更正处加盖印章,以示负责。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将整笔数字划掉。红字更正法适用情况:红字更正法也叫赤字冲转法或红笔订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上的应记科目和金额发生错误,并已登记入账。更正方法:先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内容与错误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在摘要栏中写明“更正第×号凭证错误”,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然后,再用蓝字重填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登记入账。补充登记法适用情况: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所填的金额的金额小于正确金额的情况。更正方法:采用补充登记法时,将少填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
    2023-06-12
    106人看过
  • 什么是会计政策变更
    法律综合知识
    (1)会计政策变更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在各会计期间、各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需要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加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以下项目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2。首次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2)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追溯调整法,是指通过变更某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被视为在该交易或事项首次发生时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2023-05-02
    275人看过
  • 会计政策变更是什么
    法律综合知识
    (一)会计政策变更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便变更。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下列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二)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1.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2.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
    2023-06-12
    143人看过
  • 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
    法律综合知识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简要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变更后所采用的新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包括:采用追溯调整法时,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需要调整的净损益及其影响金额,以及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包括: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事实;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原因;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原因;开始应用新会计政策的时点和具体应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的信息。
    2023-04-24
    427人看过
  • 国际会计准则第4号-折旧会计
    范围1.本号准则应在折旧会计中应用。2.本号准则适用于除下列资产以外的所有折旧性资产:(l)不动产、厂房和设备(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2)森林和类似的再生性自然资源;(3)矿产、石油、天然气和类似的非再生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方面的开支;(4)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开支(见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5)商誉(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3.折旧性资产是许多企业资产的重大组成部分。因此,折旧对这些企业确定和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定义4.本号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特定的含义:折旧,是指实项资产在其预计使用年限中分配其可折旧的金额。会计期间的折旧费,应直接或间接地计入当月的净损益中。折旧性资产,是指这样的资产:(1)预计可以在超过一个会计地间以上的时间内使用;(2)具有有限的使用年限;(3)是由企业用来生产或提供商品和劳务、对
    2023-06-07
    124人看过
  • 如何区分合并会计报表项目的会计差错更正和抵销
    1、理论基础差异分析合并会计报表项目的会计差错更正和抵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理论基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023-05-08
    402人看过
  • 会计入门:会计政策变更对应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国家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2)国家没有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3.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其中,不切实可行,是指企业在采取所有合理的方法后,仍然不能获得采用某项规定所必需的相关信息,而导致无法采用该项规定,则该项规定在此时是不切实可行的。对于以下特定前
    2023-06-12
    101人看过
  •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外币交易包括:(一)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二)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三)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与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相关的外币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二)外币项目的套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三)现金流量表中的外币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第二章记账本位币的确定第四条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按
    2023-04-24
    242人看过
  •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第三条职工薪酬、建造合同、所得税、企业合并、租赁、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等形成的或有事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第二章确认和计量第四条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一)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五条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在其他情况下,最佳估计数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
    2023-04-24
    209人看过
换一批
#会计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企业会计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同,企业的创立和存在,是以获取利润为其基本目的;因此,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会计,必然要为企业实现其获取利润的目的服务。... 更多>

    #企业会计
    相关咨询
    •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怎么区分?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5
      一、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方法: 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是会计处理的首要环节。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确认的变更一般会引起列报项目的变更。 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历史成本,
    • 存货的计价方式改变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估计变更?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3
      一、存货的计价方式改变是会计政策变更。二、解释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包括的会计原则、基础和处理方法。2、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构成了会计政策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对会计政策的判断通常应当考虑从会计要素角度出发,根据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确认条件、计量属性以及两者相关的处理方法、列报要求等确定相应的会计政策。比如
    • 会计差错更正需股东会批准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6
      1.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时,应当在《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并对所确定的各项会计政策制定会计政策目录,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会)或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后执行。 2.企业经批准执行的各项会计政策,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才能变更: (1)法律或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 (2)该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
    • 如何区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
      宁夏在线咨询 2024-03-08
      区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方法如下: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3、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4、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该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
    •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关系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3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同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部门、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