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逻辑结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1:50:22 132 人看过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模式与结果在税法文件听逻辑组合方式。其逻辑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税法体系的逻辑结构,指各单行税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税收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分为假设、处理、法的后果的归结三个部分,这三部分虽然可以存在于不同法律条文甚至是不同单行税法中,但却是缺一不可的,否则税收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即是不完整的。税收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税法逻辑结构的核心。

(3)税收法律语言的逻辑结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18: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隐名股东资格确认的司法逻辑
    一、隐名股东存在的原因在我国的公司经营活动中,隐名投资大量存在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可分为规避法律型和保护私隐型两类。前者是指实际投资者出于规避法律的目的,如我国和其他相关法规对公司投资领域、投资主体、投资比例等方面做了一定限制,从而采取名义出资方式进行投资。后者是指本来不属规避法律的投资,实际投资者出于私人种种原因的考虑,如保护私隐,财不外露等,不愿对外显示个人名义,而借用他人名义投资。二、隐名股东资格确认的司法逻辑隐名股东资格如何确认?寻找其司法逻辑是首当其冲的问题。综合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实质说。这种观点认为,公司是资本企业,出资为取得股东资格的对价,实际出资人有与公司建立股东关系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按照出资取得股东资格原则,实际出资人应确认为公司法律股东,应确认隐名投资者的股东资格。二是形式说。这种观点认为,为了保护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商法尤其注重外观性,名
    2023-04-04
    59人看过
  • 继承权公证中的逻辑证明构成是什么
    一、逻辑证明的构成任何逻辑证明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构成的。论题是在一个逻辑证明中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那个命题,它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如“继承人王三是被继承人王某的非婚生子”就是一论题。论据是在一个逻辑证明中用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那些命题,它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例如:为了证明“继承人王三是被继承人王某的非婚生子”这一论题,其中“王三是王某的子女”、“王三不是王某的婚生子女”、“王某是王三的父亲”等命题都是有力的论据。在一个逻辑证明中,论据可以有许多个,其中有些论据称为基本论据,它是由其他论据推导出来的,是确定论题真实性不可缺少的,有些论据称为非基本论据,它是由其他论据推导出来的,不是确定论据真实性不可缺少的。论据方式就是论题和论据的联系方式,即在证明中所运用的推理方式,它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一个逻辑证明可以只运用一个推理,也可以运用一系列推理;在后一种情况下,论证方式就是所有
    2023-05-04
    470人看过
  • 旧城拆迁改造的逻辑启示
    最新的消息是,1月25日,广州市公布了《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纲要》,并征求市民意见,此次拆迁涉及60万人口,资金超过千亿,“总面积达54平方公里之巨、建成时间超过30年的广州旧城,将脱胎换骨、重新布局”。在这前一天的一则新闻是,在广东最大旧改项目——深圳大冲旧村改造项目中有871户村民可以获得补偿,将造就10个亿元户和400户千万富翁家庭。由于拆迁过程的“和谐”和迅速而独特的造富效应,这样的过程被视为城市拆迁的成功样本,一时间风生水起,集聚了来自各方艳羡的目光。我们必须承认,与动辄暴力相对,充满血泪的拆迁过程相比,政府开始改变主导一切的强势面目。在广州的《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纲要》的操作中,拆哪里,建哪里,怎么拆,怎么建,如何保存地域风貌、市民情感、历史传承、文化内核,开始向社会各界和市民广泛征求意见。深圳大冲村改造的货币补偿是每平方米1.1万元,这种相对优厚的补偿标准已经让很多人对这种所谓“不劳
    2023-04-30
    306人看过
  • 浅论合同制度的生存逻辑
    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准和主导性的价值信仰,决定了合同在生存条件配置中的支配性地位。合同作为形成法律关系的手段,可以保障人的自由、尊严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关键词:合同;身份;合同制度;生存逻辑合同现象是生活中最为经常的法律现象,合同制度在每一个文明社会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手段,对合同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改进人类生存方式的善举。合同制度是一系列具体制度的总和,对这些具体制度进行探讨有着直接的价值现实,但对合同的总体生存逻辑进行深思无疑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合同制度的生存逻辑所要回答的是,合同制度为什么能够存在,它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它是否能被其他的制度所代替。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笔者遵循从目的到手段、从价值到技术的思维进程通过以下三个层次加以展开。一、人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得到发展的为了生存,人需要不断地获取物质和精神产品。获得这些产品的途径有两种,或者躬行加以创制,
    2023-06-05
    474人看过
  • 刑事法治的逻辑展开之人权保障
    学界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刑法保障人权机能的基础。实际上,刑法的谦抑性才是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根基,而且这种保护不仅仅是针对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还针对普通的社会公众。刑法对社会的保护,只有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即保护公共和平秩序,同时尊重个人的行为自由,反对非法强制,根据公正原则对严重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刑法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是立法者的最后手段。基于刑法的谦抑性,在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下,立法上对犯罪圈的划定已经是一个人权保障的过程。因而,从刑事司法的角度而言,保证以一种公正而受尊重的方式实现立法已经规划的人权保障内容,就是程序法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刑事法治逻辑展开的应然之义。因为,在自己的权益面临威胁时,人们不仅关注自己利益被剥夺的实际结果,而且也重视自己被对待的方式;在不幸的结果确属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人们可能更加注意自己是否受到了公正、人道的对待。具体到国家适用刑法惩罚犯罪而
    2023-04-22
    346人看过
  • 北京凭车位摇号陷逻辑矛盾
    北京市交通部门已提交建议,拟完善本市机动车停车泊位一车一位一编号数据库建设,把拥有(购买或租赁)停车泊位作为申请小客车摇号的资格审核条件之一。一些专家称,将正规车位作为购买小汽车的基本前提,是国外一些大城市控制小汽车增长的一项措施。建议一更该在硬件上努力尽管诚如一些专家所指,国外一些城市确有凭车位购车的做法,但我们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和借鉴,绝不能盲目照搬照抄或有选择性地吸收。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平均每辆车配1.3个停车位,而在北京,居住区、三环以内是1:0.3个车位,也就是每10户才配3个车位。即便是北京市规划部门正在积极制定的新标准,拟把配比提高到1:0.8以上,即10户家庭配8个车位,也相差甚远。可见,国外一些城市停车位充足,能够满足消费者基本的购车需求,凭车位购车主要是加强管理的需要,而不是专门为了控制车辆数量,将其与治堵挂钩有点牵强。实际上,国外一些城市之所以没有出现拥堵,与他们
    2023-04-23
    22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法律逻辑指什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2-19
      法律逻辑指的含义如下:1、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以传统逻辑或一阶逻辑内容为框架的法律逻辑体系,并将这些理论广泛地运用于法律思维领域之中;2、第二阶段主要是从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扩展到了法律发现或获取问题的研究;3、第三阶段主要是对事实发现、法律获取、诉讼主张与裁决证成的规律、规则与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逐渐地建立以事实推理、法律推理、判决推理与法律论证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不同于传统逻辑与一阶逻辑框架的法律逻辑
    • 法院重证据轻逻辑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3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基本原则的核心,其实就是要重证据。建设法治国家,难点不在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而在于全社会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中,能否始终保持一份对证据的理性、对法律的尊重,法院重证据轻逻辑严格依法办事,让法律真正落到实处。
    • 法律的四个逻辑关系?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7
      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条件假设,行为模式和后果归结,1.条件假设(或称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指出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2.行为模式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规则部分。3.后果(或称为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人们在作出符合或者违反规范行为时,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的部分。法律关系:就是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事实:可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分为事件和行为。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
    • 逻辑学的和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18
      盗窃罪呢就是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去偷,可说是小偷,而侵犯财产呢指的是你侵犯了她的财产权并不算是偷,希望可以帮到你
    • 法院重证据轻逻辑怎么办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12
      文中结合司法实践,对错案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冤假错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思考。文章切中了审判领域的诸多现实问题,其中“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的表述,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