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具体量刑根据情节轻重来确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属于故意伤害罪中最严重的情节,此时对行为人的处罚也是比较严重的。如果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则一般刑期在12年左右。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可以减轻处罚。
2022年持刀故意伤人罪判刑标准
持刀伤人: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和处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为人有非法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对此应注意以下两点:
(1)伤害行为的非法性是构成本罪的前提。如果伤害行为是合法的,如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过程中造成一定伤害的,则不构成犯罪;
(2)本罪故意伤害的必须是他人的身体健康。自伤行为不能构成本罪,特殊情况下可能构成其他罪,如军人战时为逃避军事义务自伤身体的,应按照刑法第434条的规定,以战时自伤罪论处。
2、构成本罪的伤害程度限于轻伤、重伤、伤害致死三种情况。轻伤以下的轻微伤和一般的殴打行为,不能构成本罪。至于重伤、轻伤、轻微伤区分的标准,应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规定为准。
3、本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因伤害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致人重伤或者伤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本罪。
4、对于刑法明确规定以其他罪论处的故意伤害行为,应按照刑法有关条款定罪处罚,而不能以本罪论处。
5、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故意伤害罪的判刑是否会受到被害人的影响?
461人看过
-
羁押期间社保是否会受到影响?
461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的判刑是否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
481人看过
-
强奸罪的判决是否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
392人看过
-
网络诈骗罪的刑期是否会受到犯罪人的悔罪态度影响?
178人看过
-
青少年犯罪是否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328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无社保抚养权是否会受到影响?新疆在线咨询 2023-02-15无社保抚养权的争取是会受到影响的。 还要看双方谁的工作更稳定,孩子年龄越小比如说哺乳期或者两岁以下判给母亲比较多。在双方不能协商解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主要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
无社保抚养权的争取是否会受到影响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27无社保抚养权的争取会受到影响的。还要看双方谁的工作更稳定,年龄越小比如说哺乳期或三岁以下判给母亲比较多。在双方不能协商解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情况妥善解决。
-
拘役缓刑的工资是否会受到影响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191、理论上不会受到影响,只要员工和单位没有解除劳动关系,员工有为单位提供劳动,那么单位就应该按照《劳动法》以及《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执行。 2、如果员工因为自身原因没有为单位提供劳动,那么是可以不支付员工工资的。
-
骂死人是否受到刑事责任的影响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021、明知他人有心脏病等严重疾病,遭辱骂后极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后果,而且在主观上存在骂人致死的恶意,那么辱骂者则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非以上情况,不构成刑事责任,辱骂者是否要承担民事责任,主要是看辱骂者是否存在过错。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无社保抚养权的争取是否会受到影响呢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21无社保抚养权的争取是会受到影响的。 还要看双方谁的工作更稳定,孩子年龄越小比如说哺乳期或者两岁以下判给母亲比较多。在双方不能协商解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主要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