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听证行政许可回避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9 21:45:38 500 人看过

可以回避。行政机关在实施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前,应当向社会发布听证公告。除当事人之外,与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的参加人员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除听证当事人之外的其他听证参加人员,如听证主持人、记录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是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人员及其近亲属的;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理人是近亲属的;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的。

一、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规则是什么

一是,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通知申请人和已知的利害关系人听证的时间、地点,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是,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三是,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本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即听证应遵循职能分离原则和回避制度。

四是,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是,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包括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听证的时间和地点、行政机关审查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后的意见及证据与理由、申请人与利害关系人提出的证据与理由等。听证笔录应由参加人审阅并签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4日 02: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笔录相关文章
  •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未听证,第三人能要求撤销吗?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之前如果符合条件的应该告知相对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但是如果说行政机关未听证就直接作出决定的话,那也不意味着就一定无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首先,要确定该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是否是需要作出听证的。通常有两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听证: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2、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3、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1、书记员宣布听证会场纪律,询问和核对听证参加人员的身份;2、主持人介绍听证员、书记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并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宣布听证开始;3、行政许可方面的由该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机构工作人员陈述初步审查意见和理由,并提供证据;行政处罚方面的由申请人陈述申请
    2023-05-01
    56人看过
  •  行政机关能否主动举行听证?
    行政许可听证是行政机关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需公告。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听证,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行政许可听证是行政机关根据申请而举行的听证,也可以主动举行。行政许可听证就其作用而言,听证应当适用于所有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但采用听证程序必然要发生人力、财力的成本,因此,不可能所有的行政行为作出之前均要求举行听证。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的行政行为,对于申请人来说,取得行政许可,意味着获得一种权利能力,有权从事某种活动。因此,行政机关应申请人的要求作出颁发行政许可的决定,申请人不会要求听证。一些行政许可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行政许可实施后,确有可能对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应当考量行政许可事项是否会影响到公共利益。如果行政机关认为行政许可事项对公共利益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行政机关就应当将有
    2023-10-28
    464人看过
  • 行政听证会回避情形包括哪些
    行政机关在实施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前,应当向社会发布听证公告。除当事人之外,与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的参加人员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办法规定,除听证当事人之外的其他听证参加人员,如听证主持人、记录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是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人员及其近亲属的;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理人是近亲属的;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听证公正性的。一、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规则是什么?一是,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7日前通知申请人和已知的利害关系人听证的时间、地点,必要时予以公告。二是,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三是,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或者利害关
    2023-03-16
    385人看过
  • 听证会行政机关的义务
    1、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要求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2、公安机关决定予以听证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之日起2日内确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听证举行的7日前,将载有下列事项的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3、听证人员在听证预备阶段必须完成核对听证参加人身份、宣读听证纪律、征询当事人是否申请听证人员回避等事项。4、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书记员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5、举行听证时,由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6、听证应当制作听证笔录。一、对行政处罚不服如何听证(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
    2023-06-20
    234人看过
  • 哪些情况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主持人需要进行回避
    一、哪些情况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主持人需要进行回避听证主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1、是被听证的行政许可的审查人员,或者是行政许可审查人员的近亲属;2、是被听证的行政许可的当事人,或者是被听证的行政许可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3、与行政许可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4、与被听证的行政许可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听证的。前款规定,适用于环境鉴定、监测人员。行政许可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应说明理由,由组织听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在是否回避的决定作出之前,被申请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暂停参与听证工作。二、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申请人有哪些权利1、要求或者放弃听证;2、依法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3、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参加听证;4、就听证事项进行陈述、申辩和举证;5
    2023-06-15
    127人看过
  •  听证目的:行政处罚听证与行政许可听证的听证目的有何异同?
    该段内容讲述的是行政许可申请的相关权利和费用承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和当事人都具有委托代理人、申请回避、举证、申辩和质证的权利。费用承担由行政机关承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费用。同时,主持人实行回避制度,本案调查人员不得担任主持人。1.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和当事人都具有委托代理人、申请回避、举证、申辩和质证的权利;2.费用承担由行政机关承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费用;3.主持人实行回避制度,该行政许可审查人员(本案调查人员)不得担任主持人。 相同程序:行政处罚听证与行政许可听证的听证程序有哪些共同点?相同程序:行政处罚听证与行政许可听证的听证程序有哪些共同点?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过程中,听证程序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两个程序的目的不同,但它们在听证程序的安排、听证参与人员的权利和听证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存在共同点。首先,听证程序的安排在两个程序中基本相同。听证通知、听证时间和地点的确定
    2023-08-31
    333人看过
  • 怎么申请行政许可听证
    行政许可听证
    一、行政许可听证申请程序按照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行政许可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但对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听证可以不公开进行。(三)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四)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二、行政许可听证的适用范围就其作用而言,听证应当适用于所有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但采用听证程序必然要发生人力、财力的成本,因此,不可能所有的行政行为作出之前均要求举行听证。那么,制定一
    2023-04-24
    369人看过
  • 当前行政许可听证类型
    行政许可听证
    行政许可听证分为五种情况,分别是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这五种:1、普通许可:普通许可是准许符合法定条件的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的行为。2、特许:特许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向被许可人授予某种权力或者对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管理方式。3、认可:认可是对相对人是否具有某种资格、资质的认定,通常采取向取得资格的人员颁发资格、资质证书的方式,如会计师、医师的资质。4、核准:核准是行政机关按照技术标准、经济技术规范,对申请人是否具备特定标准、规范的判断和确定。5、登记:登记是行政机关对个人、企业是否具有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资格和特定身份的确定。如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变更、终止;工商企业注册登记、房地产所有权登记等。行政许可听证会程序是怎样的一、听证的启动:主动(行政机关依职权)和被动(依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二、听证期限: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应当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申请,
    2023-07-08
    74人看过
  • 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
    林业行政许可
    国家林业局令第25号《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已经2008年6月6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局长贾治邦二○○八年八月一日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林业行政许可听证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林业主管部门)举行林业行政许可听证,适用本办法。第三条举行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第四条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工作,由林业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第二章听证范围第五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林业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林业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林业行政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第六条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林业行政许可事项,林业行政许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举行听
    2023-06-06
    263人看过
  • 规划行政许可听证暂行规定
    【发布日期】2006-11-20【实施日期】2006-11-20【发布单位】【文号】渝文备[2006]43第一条为了规范规划行政许可听证行为,依法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建设行政许可听证工作规定》和《重庆市实施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市规划局及其分局实施规划、测绘行政许可听证的,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规划、测绘行政许可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听证应当充分听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公开举行,接受社会监督。第四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市规划局及其分局应当组织听证。第五条市规划局及其分局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规划、测绘行政许可事项,市
    2023-04-22
    379人看过
  • 行政许可听证会必须公开举行吗?
    一、行政许可听证会必须公开举行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总则第五条第二款已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因此,在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包括听证程序),如果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可以不公开。二、行政许可听证会的范围就其作用而言,听证应当适用于所有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但采用听证程序必然要发生人力、财力的成本,因此,不可能所有的行政行为作出之前均要求举行听证。那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听证程序的范围就是十分必要的。确定听证的范围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均衡原则和成本不大于效益原则。首先,听证程序范围的设置必须均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即在有可能严重侵害个人利益的情形下适用听证程序;遇有一般情形,应允许行政机关自由裁量决定是否适用听证程序;在轻微影响当事人权益的行政决定或当事人放弃获得听证权利的情况下,不
    2023-04-24
    427人看过
  • 行政机关吊销许可证未听证,要承担什么责任?
    大家都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相关处罚可以申请听证,如果没有听证的话,行政机关需要承担相关责任。但事实上并非每个行政处罚都要举行听证的,吊销营业许可证当事人确实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作为行政相对人,首先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行政听证,是指行政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重大决定之前,充分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见的活动。一般来说,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
    2023-05-01
    340人看过
  • 行政机关组织行政处罚听证不应公开
    听证组织程序中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一、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如下:(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等等。二、民事诉讼法院公开审理吗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一般是应当公开审理的,但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三、刑事案件公开听证案件范围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审
    2023-06-25
    148人看过
  • 行政机关可以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吗,哪些不属于行政许可?
    一、行政机关可以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吗行政机关不可以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许可。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二、哪些不属于行政许可不属于行政许可的范围有:1.行政机关确认民事财产权利和民事关系的登记,如产权登记、抵押登记、特定身份登记等。2.行政机关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审批,这类审批行为不具有行政许可的性质。3.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
    2023-06-06
    116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笔录
    相关咨询
    • 听证行政许可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26
      行政机关应当对下列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听证,并向社会公布: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 ?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
    • 2022年行政许可听证是公开听证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24
      行政许可中的听证一律应当公开举行。 《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为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并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因此,行政许可中的听证一律应当公开举行。
    • 行政许可听证必须公告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3
      首先,听证程序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前给予当事人就重要事实表示意见的机会,通过公开、公正、民主的方式达到行政目的程序。
    • 对于行政许可行政机关能撤销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3-10-11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的撤销是使构成违法的行政许可丧失法律效力的一种处理方式,是监督检查制度中的重要部分。 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由作出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予以撤销。 由此可知,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 行政许可的听证与行政处罚听证的区别与联系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9
      听证程序是一项旨在保障公民、法人等法律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它的正常运转,除执法人员的努力外,更需要公民、法人等法律主体积极主张权利。 举行听证是当事人的权利,行政机关必须在决定处罚前告知。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是公民的权利意识淡薄,对听证程序这一权利的使用还不够充分. 对行政处罚听证与行政许可听证更是无从区分,所以某些情况下公民完全可以拿起这个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却因为他们的认识不够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