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婚后债务投诉的内容是什么。在单行中标“民事申诉”或“民事申诉”(2)基本信息,如诉讼参与人的身份等。如果原告是公民,请说明其姓名、性别、年龄、国籍、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和地址。原告未满18周岁的,应当注明法定代表人姓名以及与原告的关系。原告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应当写明单位名称和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写在下一行,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原告是公民或者法人,有委托代理人的,应当在下一项中写明其姓名、职务以及与原告的关系。被告栏的内容和文字与原告栏的内容和文字相同。该部分主要阐述了原告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解决民事权益纠纷的具体问题。如索赔、偿还债务、履行合同、归还产权等。索赔应写得清楚、具体、简洁。这一部分是民事诉讼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请求人民法院对权益纠纷和当事人之间纠纷进行判决的重要依据。通常先写事实,然后再写理由。事实部分主要陈述被告侵权行为的具体事实或双方权益纠纷的具体内容,以及被告应承担的责任。包括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情况和事实,应予以说明。其中,应重点关注被告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和责任,以及双方争议的焦点和实质性差异。事实写明后,应当提供充分的个人证据、物证、书证和其他足以证明原告起诉的证据。理由部分是根据事实和证据明确被告侵权或违法行为的性质、后果和责任;同时,应说明提出请求的政策和法律依据,但必须注意援引法律的准确性和适当性。可以这样写:“为此,我方特此向贵院提起诉讼,请依法作出判决!真诚的××××人民法院”
(6)加盖请愿人的签名或印章,并注明提交请愿书的日期
(7)附件。应依次注明本申请书的份数;书证、物证的名称、编号;证人的姓名和地址离婚时,夫妻应分担夫妻共同债务。中国法律明确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只能分割,对方有权不承担夫妻一方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约定的,可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根据实际情况
如何处理丈夫的赌博欠款和离婚债务
如何认定离婚债务并共同承担
夫妻离婚债务纠纷如何处理
-
什么是金融债务的内容
166人看过
-
离婚后夫妻共同债务的具体内容
350人看过
-
起诉债务人的起诉状的内容一般是什么
253人看过
-
离婚起诉书包含债务处理的内容吗?
109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离婚债务有什么内容
463人看过
-
离婚后婚内共同债务的清偿顺序是什么
66人看过
债务人欠货款,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订立欠条的话,债权人就需要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债务合同确实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不只限于借条,还包括了双方的收据、书证、电子证据... 更多>
-
离婚起诉状是否包含债权债务内容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07应当在离婚起诉状中提出明确诉求, (一)债权如何处置,如归原告一方所有或双方分配。 (二)债务如何处置,如归被告一方承担或双方分担。
-
起诉离婚的时候就债务协议,离婚男方愿意承担家庭债务的协议内容是什么?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3协议人:甲方协议人:乙方协议人甲方、乙方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什么时间生于孩子叫丙。因协议人双方夫妻感情完全破裂,现双方就自愿离婚:离婚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与乙方自愿离婚。 二、孩子丙由哪一方抚养;另一方每月给付抚养费多少元,多长时间支付一次,具体时间;抚养费支付到孩子18周岁止还是大学毕业;抚养费是否包括教育费、医疗费;包括或不包括,分别如何处理。 三、有房屋产权的房屋如何
-
离婚财产分割纠纷债务分割诉状内容是什么样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9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一条: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
离婚起诉状中的债务承担的内容是怎样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1-07-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债权债务的诉讼时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03债权债务的诉讼时效适用一般规定,具体内容如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