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考试都有作弊,那么考试作弊法是怎么规定的呢?1、我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宣布考试无效,然后可能面临几年内暂停考试的处理。即便找人替考上了大学,也有可能被学校开除。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且若替考者为在校大学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我国,我国刑法规定,考试作弊罪可以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组织考试作弊罪,代替考试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次
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组织考试作弊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成为本罪的主体。本罪仅处罚组织考生作弊的组织者,不处罚参与作弊的考生。
2、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组织考生进行舞弊的行为会损害国家的考试管理秩序及他人公平参与考试的权利,但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3、犯罪客体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包括国家对考试组织的管理秩序和他人公平参与考试的权利。
4、客观方面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行为。
所谓“法律规定的考试”,是指由国家所颁布的法律中所规定的,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实施考试的机构承办,面向社会公众,统一进行的各种考试,包括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学业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社会证书类考试,司法职业资格考试、证券师从业资格考试等资格类考试,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等招录考试等等。
所谓“组织”,是指倡导、发起、策划、安排他人进行作弊的行为,组织的对象不限于考生,还可以包括考生家长、教师等。
所谓“作弊”,即违反公平、公正原则,通过不正当途径参加考试,或在考试过程中在考试不允许的范围内寻求或者试图寻求答案的行为。
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6条的规定,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l)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2)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3)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4)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5)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6)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7)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8)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9)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教育部通报考生手机作弊事件,高考以及其他考试过程中作弊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278人看过
-
作弊自考生认为处罚过重状告北京教育考试院
61人看过
-
考研作弊的法律处罚规定
296人看过
-
考试作弊被哪部法律所禁止?
327人看过
-
考试作弊罪的处罚方式有哪些
238人看过
-
考生作弊行为如何处理
167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教育部通报考生手机作弊事件,关于考试作弊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3-01-26在各种考试中都不乏有作弊的现象,那么对于考试作弊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一、我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之后可能面临几年内暂停考试的处理。即使找人替考考上了大学,依然可能被学校开除。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且若替考者为在校大学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我国《刑法》规定了
-
教育部有关部门通报考生手机作弊事件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05在各种考试中都不乏有作弊的现象,那么对于考试作弊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一、我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之后可能面临几年内暂停考试的处理。即使找人替考考上了大学,依然可能被学校开除。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且若替考者为在校大学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我国《刑法》规定了
-
教育部通报考生手机作弊事件,高考以及其他考试过程中作弊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后果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0-30今年高考发生了一起考生上传网上答案的作弊事件,教育部对此进行了通报。从法律角度来看,高考作弊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对于考生来说,如果考生采用替考的方式,靠枪手完成高考,考生和枪手都会犯替考罪。依照刑法的规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相关考试,处以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以或者单处罚金。此外,《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考试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
国家教育考试作弊触犯哪些罪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101、一般作弊行为可能涉及的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此类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此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试题、答案的,依照此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
-
学生犯了国家教育考试作弊罪怎么判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22国家教育考试作弊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构成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