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拾得人可以要求支付必要费用,但不得要求支付报酬。但遗失物人发出悬赏广告,愿意支付一定报酬的,不得反悔;
2、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同时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自有关部门发出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国家所有。有关部门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使遗失物损毁、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拾得人拒不返还遗失物,按侵权行为处理。拾得人不得要求支付必要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4、如果遗失物通过转让为他人占有时,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如果受让人通过拍卖或向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支付的费用。权利人支付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拾得遗失物的法律规则怎样的?
遗失物是所有人遗忘于某处,不为任何人占有的物。遗失物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存在遗失的问题。遗失物也不是无主财产,只不过是所有人丧失了对于物的占有。
《民法典》规定拾得人具有以下义务:
(1)拾得人的返还义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2)拾得人的通知或上交义务
《民法典》第314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3)拾得人的保管义务
《民法典》第316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4)拾得人的费用偿还请求权和依据悬赏广告而获得报酬的权利
未予返还:主动——不能取得所有权,所得利益为不当得利;
被动——拒不返还——侵权赔偿责任;(返还赔偿损失)
《民法典》第317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单方允诺)
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5)无人认领时国家取得所有权
《民法典》第318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如果遗失物通过转让为他人所占有时,权利人有权要求占有人返还原物或者赔偿损失。具体规则是:
(1)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
(2)如果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拾得遗失物,根据法律的规定,拾得人是不可以获得遗失物的所有权的,此行为不同于先占。先占,是合法占有无主物,该物已经没有了所有权人,因此此时的占有,属于合法占有,但是遗失物是有所有权人的,所以不能获得所有权。
-
关于拾得遗失物的法律要求以及遗失物处理原则是什么
234人看过
-
法院对拾得遗失物的认定规则都是什么
306人看过
-
拾得遗失物的法律规则怎样的
266人看过
-
拾得遗失物的法律规则怎样的?
103人看过
-
如何处理拾得遗失物
300人看过
-
拾得遗失物的报酬规定是什么?
182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
拾得遗失物指的是什么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201、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且实际占有该遗失物,是发现与占有两者相结合的行为。 2、拾得遗失物为事实行为,拾得人有无行为能力在所不问。遗失物只能是物,而不能是某种权利。
-
拾得遗失物指的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151、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且实际占有该遗失物,是发现与占有两者相结合的行为。 2、拾得遗失物为事实行为,拾得人有无行为能力在所不问。遗失物只能是物,而不能是某种权利。
-
拾得物行为拾得人如何去处理遗失物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24遗失物指非基于遗失人的意志而暂时丧失占有的物,遗失物只能是动产,遗失物的拾得属于事实行为,不以拾得人有行为能力为必要。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自拾得遗失物/漂流物之日起二十日内通知所有权人等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
不当得利拾得遗失物的规定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02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