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摔伤了能报劳动监察大队。在实践中,农民工在企业租赁、承包、工程分包、分包等情况下工作。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企业的租赁人和承租人、发包人和承包人、建设项目的分包商和承包商往往会相互推诿,以不属于受伤员工的用人单位为由拒绝承担责任。事实上,承包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承租人或者承包人不具备用人单位资格的,以出租人或者发包人为用人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将建筑工程分包或者分包给不具备用人单位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造成农民工因工伤亡的,以建筑施工企业为用人单位。实际上是认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如果在施工现场因工受伤,属于工伤,可以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农村工地摔伤赔偿标准
农民工在工地受伤,属于工伤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赔偿;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工伤保险费;属于他人侵权造成受伤的,由侵权人支付侵权损害赔偿;属于自己原因的,由自己承担损失;其他。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
主动向劳动监察大队报告后果会怎么样
450人看过
-
工资问题可否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52人看过
-
向劳动监察大队写举报信该怎么写
293人看过
-
如何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申请
275人看过
-
劳务纠纷劳动监察大队会受理吗
474人看过
-
监察大队怎么帮劳动者讨工资?
282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不力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4-23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的经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实践中,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不力是全国通病,如果投诉后法定时限没有答复的或者不能处理该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申请劳动仲裁。法律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
-
劳动监察大队能否直接受理工伤纠纷?劳动监察大队是否有权受理工伤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15通常是不可以的。劳动监察大队是劳动行政部门下属的专事劳动监察的部门,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及相关规定,工伤问题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劳动监察大队无权受理工伤纠纷;劳动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在审理工伤纠纷时,通常是将纠纷双方所提供的工伤认定书和伤残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来作为裁决的依据,已经被认定为工伤是作为先决条件存在的。当存在特殊情况或超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限时,各地的处理也不一致,有的是受理后在
-
如何调动劳动者向监察大队讨工资台湾在线咨询 2023-03-15监察大队对于拖欠工资,查证属实的,会依法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经过审查,认为有违法事实、需要依法追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已立案的案件,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取证。在调查取证后,对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处理决定。处理决定作出前,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听取当事人申辩。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
-
劳动监察大队可以受理劳动争议吗,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受理范围有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1《劳动监察条例》的规定,过了两年时限的不予受理。对法院判决不服重新投诉的,不属于监察大队受理范围的他们不会受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1、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3、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4、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5、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6、用人
-
劳动者举报公司拖欠工资先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还是到劳动监察大队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3拖欠、克扣工资引发争议的,劳动者需要先仲裁后起诉,直接去法院起诉,通常不予受理。如果用人单位注册地在,归劳动保障部门管辖,劳动者可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去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三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