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关闭派遣工有赔偿吗
公司关闭派遣工是可以获得经济补偿的,具体金额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进行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劳务派遣的适用岗位有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的适用岗位为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
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
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关闭致使员工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需要进行赔偿,派遣工也是员工的一种,可以获得赔偿,具赔偿金额体以工作年限作为赔偿的标准,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方面的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n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
哪些岗位适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可以从事哪些工作
316人看过
-
劳务派遣合同有最高期限吗?哪些岗位适合劳务派遣
369人看过
-
劳务派遣可以适用的岗位
439人看过
-
劳务派遣员工被遣送回派遣公司有补偿吗,劳务派遣中有哪些法律风险
436人看过
-
劳务派遣适合哪些就业岗位
214人看过
-
劳务派遣公司属于劳务派遣单位吗?
189人看过
-
劳务派遣适用于哪些岗位?劳务派遣合同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1-24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并不适合所有企事业用人单位,只适合一些特殊用人单位或特殊岗位。劳务派遣的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派遣劳动者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建立劳动关系,而是与派遣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却被派遣至用工单位劳动,形成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用工方式。《劳动合同法》限定了劳务派遣岗位的范围: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全
-
-
适合劳务派遣的岗位特点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22哪些岗位适合劳务派遣企事业单位用工,一般应以直接招聘录用员工为主,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并不适合所有企事业用人单位,只适合一些特殊用人单位或特殊岗位。 因此,《劳动合同法》限定了劳务派遣岗位的范围: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具体哪些岗位可认定为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列举。或许今
-
有关劳务派遣一些问题派遣公司无力支付工伤赔偿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1一、合法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工伤保险机构承担相应的工伤待遇,派遣单位只是支付辅助性待遇(对于劳动者损失不大)。 二、劳务派遣合同中应当约被派遣劳动者工伤、生育或者患病期间的相关待遇,按约定执行。 三、可以依法(社会保险法)请求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
适合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工作岗位香港在线咨询 2024-11-23阳律师表示,在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过程中,通常应以直接招聘和录用员工为主,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事业用人单位,仅适用于一些特殊用人单位或特殊岗位。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具体哪些岗位可认定为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法》并未列举。不过,或许未来会出台的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