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别人犯罪不举报构成包庇罪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23 11:04:11 260 人看过

知道别人犯罪不举报是不构成包庇罪的,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其构成要件如下:

1、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

3、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上必须是故意。

哪些行为构成包庇罪?

为犯罪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和作假证明包庇犯罪的人的行为构成包庇罪。包庇罪必须是明知他人进行了犯罪,还要对其进行包庇窝藏,如果包庇的人没有构成犯罪的话,就不会存在包庇罪。行为人构成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3日 17: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不举报亲人的犯罪行为算包庇罪吗
    如果只是不举报亲人犯罪的行为,不构成包庇罪。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尽管举报亲人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亦体现出公民日益增强的法治意识,但对于举报,法律毕竟没有规定不举报的责任,亲人间的举报更应该属于个人自由的范畴,法律不能够过度干预。综合来看,举报亲人不应是第一选择,而是穷尽其他方法之后的最后选择。为了节约司法资源,保证及时有效的惩治违法犯罪,法律是鼓励举报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
    2023-06-12
    61人看过
  • 知道亲人犯法但不说算包庇罪吗
    对家中成员犯罪不举报不构成犯罪,但司法机关对犯罪亲属进行询问应当如实提供,不能隐瞒,也不能做伪证。否则,就可能涉嫌犯罪。《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智力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表明我国亲属没有拒证权。即亲属如果知情则必须出庭作证,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包庇罪认定(一)本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窝藏、包庇行为是在被窝藏、包庇的人犯罪后实施的,其犯罪故意也是在他人犯罪后产生的,即只有在与犯罪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才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商定待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予以窝藏、包庇的,则成立共同犯罪。因此,本法第310条第2款规定,犯窝藏、包庇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共同犯罪所犯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也应以共同犯罪论处。(二)本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2023-04-17
    122人看过
  • 知道亲人犯法但不说算包庇罪吗
    对家中成员犯罪不举报不构成犯罪,但司法机关对犯罪亲属进行询问应当如实提供,不能隐瞒,也不能做伪证。否则,就可能涉嫌犯罪。《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智力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表明我国亲属没有拒证权。即亲属如果知情则必须出庭作证,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包庇罪认定(一)本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窝藏、包庇行为是在被窝藏、包庇的人犯罪后实施的,其犯罪故意也是在他人犯罪后产生的,即只有在与犯罪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才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商定待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予以窝藏、包庇的,则成立共同犯罪。因此,本法第310条第2款规定,犯窝藏、包庇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共同犯罪所犯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也应以共同犯罪论处。(二)本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2023-06-02
    315人看过
  • 知情不举算包庇罪吗
    刑事责任能力
    在知道有犯罪行为的情况下,没有积极主动地协助配合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也没有帮助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属于知情不举,知情不举显然不符合包庇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不会构成包庇罪。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三)主体要件: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四)主观要件:1、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2、根据本条的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
    2023-03-02
    466人看过
  • 包庇罪与知情不举的区别
    知情不举,是指明知他人犯罪而不检举告发的行为。窝藏、包庇罪与知情不举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相似,二者主要区别在:1、客观表现形式:窝藏、包庇罪是对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知情不举是明知是逃匿的犯罪分子而不向司法机关举报,放任其逍遥法外的行为。2、行为方式区别:窝藏、包庇罪是以积极的作为实施犯罪的;而知情不举则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实施犯罪的。3、行为性质及法律后果:窝藏、包庇是一种犯罪行为,实施窝藏、包庇行为和行为人要受到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制裁;知情不举,我国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对于知情不举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但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一、包庇罪规定是什么?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包庇罪只能由作为方式实施,单纯不提供证
    2023-06-23
    255人看过
  • 知情不举算包庇罪吗
    刑事责任能力
    在知道有犯罪行为的情况下,没有积极主动地协助配合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也没有帮助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属于知情不举,知情不举显然不符合包庇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不会构成包庇罪。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三)主体要件: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四)主观要件:1、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2、根据本条的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
    2023-04-17
    167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知道他人犯罪未举报是否构成包庇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2
      仅仅是知道犯罪存在未举报的,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明知犯罪,还为其提供财物、隐藏的处所、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则可按照窝藏、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司法机关对犯罪亲属进行询问应当如实提供,不能隐瞒,也不能做伪证。否则,就可能涉嫌犯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 知情不报是否构成包庇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8
      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他们事先就通谋的,则以共同犯罪论处。 如果说只是知情不报,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明知是犯罪人还收留的话,则按照上述罪名论处。
    • 包庇贩毒知情不报构成犯罪吗?算是包庇罪吗?会被判刑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30
      包庇罪”与“知情不举”是有区别的。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犯罪分子的罪行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区分“包庇”和“知情不举”,可以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客体为参照进行判断,即以行为是否侵犯包庇罪的客体为标准,依照法律规定,包庇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罪犯的刑事追诉和刑罚执行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客观上所导致的后果是扰乱司法
    • 不举报亲人犯罪构成犯罪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1
      对家中成员犯罪不举报不构成犯罪,但司法机关对犯罪亲属进行询问应当如实提供,不能隐瞒,也不能做伪证。否则,就可能涉嫌犯罪。《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智力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表明我国亲属没有拒证权。即亲属如果知情则必须出庭作证,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 知道他人是逃犯不承认会不会构成包庇罪,检举时会考虑检举人责任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7
      刑法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包庇罪只能由作为方式实施,单纯不提供证言、沉默不语或者不出庭作证行为,不属于“做假证明包庇他人”的行为,不成立包庇罪。检举犯罪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该项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法律倡导性的规定,单纯“知道了没说”的行为虽然与上述法律规定不符,但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