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行为的犯罪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8 17:52:24 253 人看过

一、案情

山东省肥城市检察院在查办某乡镇一批涉农领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调取了该镇农村管理核算中心(通称经管站)银行账户交易明细。通过分析排查,发现该经管站账户于2011年12月底的一天,以银行电汇转账方式将该30余万元公款转账至某邮政储蓄银行职工李某某的邮政储蓄银行账户。在转款当日,李某某将该30余万元钱现金全额提出,并以该镇经管站会计张某、马某、孙某名义将该30余万元钱存为3张定期三个月的存单,之后李某某将这三张共计30余万元的定期存单交到了经管站,经管站随之将该存单以拨付资金形式分别支付给不同行政村。后经调查得知,经管站相关人员系为给银行某工作人员完成储蓄任务而暂时将公款存入银行,相关人员未牟利。

二、定性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该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理由为:依据最高法《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经管站相关人员将经管站代为保管的公款挪用后存入银行,为他人揽储,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第二种观点认为该行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理由为:经管站相关人员存在为邮政储蓄银行相关人员揽储的行为,公款存入银行后,相关人员未进行营利活动,也未有牟利的主观故意,故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三、分析意见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但在认定经管站相关人员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之前需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何为揽储行为;二是如何理解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一)揽储行为界定

揽储是指银行、储蓄所、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给自己的业务员制定目标,要求其招揽存款业务的行为,根据多数银行的通常做法,银行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有揽储的任务,不同的是因银行而异,任务大小不同。揽储行为尤其是高息揽储行为存在一定的危害性,银行为了吸收存款,向储户支付法定利息以外的费用或馈赠物品等不正当手段,严重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扰乱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也可能造成金融市场不良竞争的恶性循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货币管理制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在邮政储蓄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随后于2012年1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邮政储蓄银行从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虽然邮政储蓄银行性质发生变化,但由于邮政储蓄银行天然与邮政储蓄的隶属关系,且在人事及内部控制上二者仍存在紧密联系,故其在金融监管方面较之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较大不足,而在现实生活中,邮政储蓄银行的揽储行为表现更为明显,高息揽储形式花样不断翻新。

(二)如何理解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中的营利行为

依据1998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二条第二款: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对于上述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刑法理论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只要存在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存入银行的行为,不论其主观故意如何、处于何种动机和目的,也不论其是否营利,一律认定进行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但笔者认为对于将公款存入银行不能一概而论,对是否营利的界定应该从主客观方面去考量。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是指挪用的公款进行生产、经营等营利性活动,而进行营利性活动作为挪用公款罪的一种类型,此类挪用公款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受挪用时间的限制,其立法意图就是严惩挪用公款谋取个人经济利益的行为。

而上述司法解释中的立法本意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精神是一致的,如果挪用公款存入银行不是为了获取个人经济利益,则不宜认定为营利性活动。当然,无获利的主观利益,可包括如下情形:为给银行工作人员完成储蓄任务而短时存款,且未获利;虽然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但未占有利息,利息属于单位;为存取款方便将机动款项暂存银行等情形。故对于解释中营利的认定,应当站在当事人主客观角度综合分析,如果不区分情况,不查明当事人主观故意及动机和目的,凡是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的行为一律认定为进行营利活动,则存在客观归罪的嫌疑。

第三,关于本案的定性意见

本案中,认定相关人员为他人揽储而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就是看相关人员的行为是否属于构成挪用公款三种情形之一的营利行为,经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本案中经管站相关人员为他人揽储而将公款存入银行的行为,仅是为了给银行工作人员完成储蓄任务而暂时将公款存入银行,该种行为因当事人主观上不具有牟利目的,且其本身未获利,其不应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中的营利行为,故不应当认定构成挪用公款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8日 06: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职务犯罪相关文章
  • 谣言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
    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要予以治安处罚。没有次数的限制规定。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传播网络谣言可能犯哪些罪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以及战时造谣惑众罪。上述罪名一般均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谣言进行适用。在专有罪名体系之中,可以直接适用具体罪名对编造网络谣言的行为人进行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
    2023-07-07
    99人看过
  • 单位犯罪行为人员的认定
    单位犯罪一般对单位处以罚金,对相关人员则须追究刑事责任。其责任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对犯罪起指挥、组织和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不限于公司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公司高管;一类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即单位犯罪中直接实施犯罪的人员。但如果上述人员本不知情或知情后明确反对则应排除在外。一、单位犯罪隐名股东是否承担责任不需要承担责任,单位犯罪是指经单位集体研究决议作出,以单位名义实施,同时收益(违法所得)也归单位所有的犯罪。在单位犯罪中,通常实行双罚制,即除了追究单位刑事责任之外,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为隐名股东不显名,所以很多的行为实施,决策的制定以及权益的享受都无法查明,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刑事责任的承担。实务中,隐名股东往往实际控制和管理公司,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公司中属于实际控制人的角色。隐名股东在单位犯罪中起到了组织、策划、
    2023-06-28
    233人看过
  •  涉及事故的犯罪行为认定
    本文介绍了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和交通事故罪等都属于事故犯罪,并以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为例。具体标准包括:1. 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2. 死亡3人以上,对事故负同等责任;3.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力赔偿30万元以上的等。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和交通事故罪等都属于事故犯罪。以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为例: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2、死亡3人以上,对事故负同等责任;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力赔偿30万元以上的等。 维度三:死亡人数维度三:死亡人数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死亡人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训练时间]],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4.5亿,累计死亡病例超过700万。这一数字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
    2023-08-29
    76人看过
  • 认定单位犯罪行为的原则
    一、主体要件成立单位犯罪的主体要件,要求单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单位成立犯罪的资格,也是单位承受刑事惩罚的能力。只有同时具备独立财产、行为能力并能破产的单位,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二、主观方面通说认为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只是以故意为主要表现形式。单位整体意志是根据单位制定的制度与程序,由单位决策机构成员的集体意志结合而形成的与单位业务有牵连关系并且是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而实施的犯罪。如果不是为了单位的利益,而是为了谋取个人的利益,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构成单位犯罪。三、客体要件单位犯罪的客体因不同的犯罪而有所不同,主要有:(1)国家的安全;(2)社会的公共安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4)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5)社会管理秩序;(6)国家的国防利益;(7)
    2023-07-09
    163人看过
  • 如何确定犯罪行为的认定规定
    一、如何确定犯罪行为的认定规定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违反了刑事法律,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犯罪的最根本特质是有危害性、违法性、侵害性和惩罚性,具体如下:1.危害性,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2.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指触犯刑律,即某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3.侵害性,法益侵害性是指对于刑法所保护的利益的侵害;4.惩罚性,应受惩罚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它表明国家对于具有刑事违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为的刑罚惩罚。犯罪行为是指对社会有危害性,触犯我国相关法律,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称作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符合犯罪四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其中作为罪体客观方面构成要素的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基于其意志自由而实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体举止。三、犯罪行为和
    2023-09-22
    146人看过
  • 认定为抢劫是犯罪行为吗?
    一、认定为抢劫是犯罪行为吗抢劫属于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即犯罪行为。抢劫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较为常见的是有殴打、捆绑、禁闭。伤害,直至杀害。《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二、抢劫罪构成要件是什么(一)、客体要件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劫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
    2023-04-20
    112人看过
  • 犯罪行为能认定为工伤吗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根据以上规定,对工伤认定应当这样理解。(一)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单位安排的加班加点,属于工作时间。发生工伤的原因一是单位的劳动保护设施有缺陷,一是劳动者违章操作。认定工伤时不考虑哪一方的过错。由于职工的过错发生的伤亡事故同样要认定为工伤。下班以后,逗留在工作场发生的伤亡事故不属于工伤。工作时间因为醉酒、打架、犯罪行为
    2023-04-21
    469人看过
  • 行为犯犯罪中止的认定是怎样的?
    一、行为犯犯罪中止的认定是怎样的?行为犯犯罪中止的认定一般是从犯罪要件入手的,具体的行为犯罪认定条件如下;(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
    2023-04-28
    192人看过
  • 未成年犯罪如何认定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刑事责任年龄是什么刑事责任年龄(ageofcriminalresponsibility)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之一。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成熟度及社会化水平确定。依照刑事法律规定,凡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者实施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2023-06-03
    75人看过
  • 猥亵行为被认定为强制犯罪
    强制猥亵罪的认定:1、要将强制猥亵妇女儿童行为与非强制性猥亵妇女儿童行为区分开来,猥亵罪只针对以强制方法猥亵妇女儿童的行为,对于非强制性的猥亵妇女儿童行为不能视作犯罪。2、并非任何强制猥亵妇女儿童的行为都构成强制猥亵妇女儿童罪。猥亵罪对强制猥亵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虽然未规定“情节严重”之要件,但不能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强制猥亵妇女儿童行为亦视作为犯罪。3、猥亵行为不构成犯罪时,可以依据治安处罚法第四十四条处罚: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强制猥亵妇女罪如何认定如何认定强制猥亵妇女罪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男性或者妇女)的性自由权,具体包括忍受性权利的自愿选择,对性的厌恶感、羞耻感以及正常的性感情。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
    2023-07-07
    467人看过
  • 认定重婚的犯罪行为有哪些?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综合上面所说的,重婚的行为是会让他人的的权益受到伤害,只要明知有婚姻还实施犯罪的情形,那么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于受害方就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前提一定要有合法的证据,这样法院才会受理自己的请求。一、丈夫在婚外生小孩算重婚吗在婚外生孩子的行为也不一定算
    2023-03-04
    53人看过
  • 怎么认定逃税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一、怎么认定逃税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认定逃税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的要件如下:1.客体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2.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3.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4.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二、逃税罪怎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
    2023-10-12
    379人看过
  • 犯罪行为认定有何依据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行为的认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一、未成年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为多少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八类重大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两刑事责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主刑只能种。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2023-06-21
    74人看过
  • 交通犯罪行为及其认定
    刑事责任能力
    交通肇事罪的概念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的特征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等。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是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特征:1客观特征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犯罪行为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2主观特征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从主观上看是违背行为人意志的。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
    2023-08-13
    52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相关咨询
    • 主要犯罪行为与次要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2
      1.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为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为犯罪集团。 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
    • 诈骗罪犯罪行为地的认定
      河北在线咨询 2024-08-26
      犯罪行为的发生地包括犯罪的预备地、实行地和结果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表明,在确定地区管
    • 揽储行为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13
      你的行为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所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所称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你的行为显然不属于这两类,属于揽储行为。所以,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银行高息揽储犯法依据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4-05-01
      银行高息揽储犯法依据如下:1、行为人担任银行负责人期间非法出具金融票据;2、该行为人从事非法高息揽存行为是为了增加银行存款额,所吸纳的款项最终落入银行控制的企业账户,是为银行谋取利益;3、对所涉资金的往来流动,行为人均系以银行行长身份发出的指令。
    • 不同犯罪行为数额的认定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2-21
      不同的犯罪行为都与涉案财产有关系的,按所触犯的罪名进行数额的认定,如果是不同的罪名,不能将涉案的财产进行累计计算。 比如盗窃的数额,按照下列方法认定: (一)被盗财物有有效价格证明的,根据有效价格证明认定;无有效价格证明,或者根据价格证明认定盗窃数额明显不合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估价机构估价; (二)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出售的,按照销赃数额认定盗窃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