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网贷平台起诉会不会坐牢呢
如果只是借钱但是无法偿还属于民事纠纷,法院会依法判决债务人还款,债权人可以根据判决申请执行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涉及刑事处罚,也就是说不会坐牢。但是如果是以借款的名义骗取对方数额较大的财产,且没有归还的意图,可能涉嫌诈骗罪,会受到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二、欠银行贷款还不上被起诉了会坐牢吗
如果是欠银行贷款不还,仅是民事纠纷,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坐牢的。
如果银行提起诉讼胜诉之后,当事人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银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另外债务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但是有能力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正规网贷逾期多长时间会被起诉
网贷逾期被起诉需要根据双方的约定。
网贷逾期会产生滞纳金和罚息,时间过长的话这个分期业务会被终止。以前的消费都按逾期还款处理,会产生滞纳金和罚息,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
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不是永远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的。我国目前的信用记录保持时间为五年。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章 中介合同 第九百六十三条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中介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中介人的劳务合理确定。因中介人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该合同的当事人平均负担中介人的报酬。\n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中介活动的费用,由中介人负担。
-
欠网贷平台几千元会不会起诉
248人看过
-
平台逾期三个月被诉,会坐牢吗?
147人看过
-
网贷平台逾期还款会导致坐牢吗?
454人看过
-
欠网贷平台钱还不上多久会被起诉
97人看过
-
网贷平台欠款不到两万会被起诉吗
85人看过
-
车贷平台倒闭了不还款会坐牢吗?
401人看过
-
欠网贷平台三万多是否会被起诉去坐牢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3当事人欠还花呗三万多会被起诉,但一是一般不会坐牢。债权人可以与欠款人协商,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还完花呗;如果欠款人拒不偿还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并可在胜诉后依法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
在网贷平台上借款逾期了会怎样会不会坐牢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11看情况,这是民事借贷纠纷。对方如果去法院起诉你,法院判决完,对方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调查你的财产情况,并采取一定强制措施。根据民事诉讼法,被执行人拒绝申报财产或者虚假报告,法院有权依法罚款,拘留。司法拘留是15天以下。
-
网贷逾期被起诉欠款20万会不会被坐牢江苏在线咨询 2023-10-08进入法院诉讼阶段后,可以向法官提出民事调解的要求,如果对方也同意的话,会在开庭以前安排庭前调解,法庭主持双方协商债务偿还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前准备材料,表明自己具备良好的还款意愿只是暂时没有还款能力,协商延期或者重新分期,以期达成和解,宽限更多的时间。具体可以向我咨询。
-
网贷贷款没有还,会不会被起诉以及坐牢安徽在线咨询 2023-10-04一般来说是不会坐牢的。贷款逾期一两个月的话,不会立刻就起诉,一般会先打电话来催借款人还款,还不行的话,会有专门的人出面跟借款人沟通商量的,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建议在这个时候要积极的与贷款平台一起协商怎么处理贷款逾期,比如将还款期限延长,减少每月还款额度等。这样的话就不会起诉你。如果你既不能正常还款了,态度还不好,特别不配合的话就会被起诉,但还不至于坐牢。但是如果是法院判决后有能力还款而不还款,那法
-
网贷欠三万多会不会被起诉要不要坐牢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051、当事人欠还花呗三万多会被起诉,但一是一般不会坐牢。债权人可以与欠款人协商,要求其在合理期限内还完花呗;如果欠款人拒不偿还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并可在胜诉后依法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