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辞员工状告公司获赔3万元
朱莉莉(化名)在一家装饰公司做平面设计师1年多,直到她离职,公司一直没有跟她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她将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公司赔偿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经济补偿金,公积金及年终奖,并补缴社保。
2013年6月底,大学毕业后,朱莉莉进入上海某装饰集团在海口的分公司工作,担任平面设计师。朱莉莉进入公司时,双方口头约定试用期为1个月,每月工资2500元,转正后每月3000元。在这家公司工作到2014年5月的时候,朱莉莉收到公司行政经理的微信,称她被辞退了。朱莉莉称,2014年5月底,她正式从公司离职。认为公司没和自己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缴纳社保,朱莉莉提起劳动仲裁,但因逾期未被受理。之后,朱莉莉到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公司赔偿从2013年6月入职到2014年离职期间的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公司差额3万余元,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3000元,为其缴纳社保,并支付公积金及年终奖。
海口龙华区法院认为,被告公司是依法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具备合法用工的主体资格,朱莉莉是劳动者,虽然原、被告之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从本案中朱莉莉提供的名片、工作服以及通过被告法定代表人账户支付的工资记录,足以认定原、被告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法院认定上海某装饰集团海口分公司从2013年7月底到2014年5月初之间与朱莉莉存在劳动关系,应双倍支付公司差额2.7万元,并支付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3000元。至于社保及公积金等,因不属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法院不予处理。至于朱莉莉所要求的年终奖,因为朱莉莉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双方约定了年终奖,故法院不予支持。最终经诉讼,朱莉莉拿到3万元的补偿。
律师说法
发生劳动争议如何维权
南阳光岛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经峰提醒大家,维权应及时,避免超过法律所规定的一年仲裁时效。
周经峰表示,遇到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或无故辞退等情形,劳动者可以向该单位主张双倍工资差额、赔偿金等。若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可通过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后持生效裁判文书向社保机构投诉,由该机构依法征缴。
周经峰还表示,劳动者于工作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管好足以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据,常见的如劳动合同、工卡(牌)、辞退通知(决定)等,以利于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周经峰建议,劳动者于维权过程中可通过申请法律援助,免费获得律师的专业法律帮助。
-
工作11年未签订劳动合同海口一女子状告酒店索赔
362人看过
-
入职一年未签劳动合同车祸后被否认公司员工
79人看过
-
入职3年未获签合同
135人看过
-
员工工作两年后控告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
245人看过
-
有个员工工作一年未签劳动合同现在要告我怎么办?
305人看过
-
工作10年却没签劳动合同员工寻求法援终获赔偿
58人看过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以法院强制程序追诉权利人的权利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更多>
-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公司却给我签了一年的劳动合同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4首先,公司没有与你签订劳动合同,当然是违法的。 如果现在要补签劳动合同,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注意一个问题,劳动合同签订日期,这个很重要,你最好写你补签的时间,而不要写你刚到公司工作的时间。签订日期与劳动合同期限是两个问题,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往前写几个月都没有关系,如果不往前写也没关系。 1、你的劳动关系可以用这些资料来证:劳动合同(是否补签都可以,只要有双方签字盖章)、考勤表、出入证、员工卡、工作证,
-
未签劳动合同, 单位规定, 员工未签劳动合同, 罚款3万。公司赔多少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281、罚款属于行政权利,公司不属行政机关,没有罚款权利,50元罚款显属不当应予退还;如公司规章制度规定有罚款事宜,该规定因违法而无效; 2、单位未签署劳动合同,应支付你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如已具备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还可要求单位支付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赔偿金。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
-
公司一般在员工劳动合同入职多久签?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0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社会保险条款,同时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有关福利待遇条款,而这些条款往往涉及第三人物质利益待遇。
-
合同未签劳动仲裁, 员工却被公司冤枉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07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