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巩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给地方适当的工资津贴分配自主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8 19:33:03 297 人看过

根据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基本工资标准由中央政府统一控制之下和管理的前提下,地区津贴标准应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并由中央政府审核、批准和监督执行。这样既有利于解决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分配管理体制同地区间差别的矛盾,也有利于调动地方因地制宜的积极性。地区津贴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以及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目前,就由中央和地方联手,组织人力在清理、规范现行津贴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逐步把地区津贴制度建立起来。同时,对艰苦、偏远地区,中央政府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如减免税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等。

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央政府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的权限也应逐步下放,中央政府管理工资的职能应向控制工资整体收入水平方向转化。可否考虑参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各地企业实行指导线制度的办法来对各地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加以调控,这样可以缓解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差异的矛盾,也可以适当扩大地方政府在机关、事件单位工资分配领域的自主权,从而调动地方因地制宜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的分类管理体制

1、对于其产品或劳务不宜进入市场的事业单位,如基础科学研究单位等在经过精简后,必须保留的部分,应该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和政府直接管理,保证其工资收入不低于企业和机关的平均水平。

2、对于那些产品或劳务虽然可以进入市场,并能做到自收自支,但确属国家垄断性经营的公共性事业单位如邮政、电信、铁路、电力、供水、能源、国有银行等行业的工资分配应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制定工资标准,抑制这些行业工资收入的过快增长。国家必须加强对这类行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人工成本增长率的严格考核,对严重违反国家工资政策的,要进行严肃查处。劳动、财政、统计等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行业人工成本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发布行业的人工成本标准,合理确定各行业职工收入水平。

3、对于那些产品和劳务可以直接进入市场,有自收自支能力的非垄断性竞争经营的事业单位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类出版社、体育比赛组织、文艺演出团体、培训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等应考虑从事业单位分离出去,使之面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从而减少吃“财政饭”的事业单位的数量。其工资分配权限应比照企业下放给这类单位自负盈亏。

二、加快福利制度改革,促进劳动报酬货币化的进程

应尽快把这些福利性分配的收入以货币形式纳入工资,使之显性化,这样便于监督和管理,可以铲除实物分配不公的土壤,也有利于确定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税基,使国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税收手段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

加快福利制度改革,不仅可以促进劳动报酬货币化的进程,也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体制下“机关、事业单位办社会”的问题,把机关、事业单位从沉重的社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例如,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将职工养老、医疗等项职能从机关、事业单位分离出来,集中由政府授权的社会保险机构来管理;通过改革福利分房制度,促进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管理,可以把机关、事业单位从过去的建房、分房和管理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通过医院、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服务资源的社会化,可以分离原来由机关、事业单位来承担的社区职能,等等。

推进工资货币化进程,还必须严格清理整顿预算外收入项目。对工资外收入中的合理的部分,应纳入工资统计和管理的范围,使之成为反映工资统计和管理的范围,使之成为反映工资关系变化的内涵,成为国家征收所得税的依据;对于不合理的部分,则应该坚决予以取缔。

三、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

1、按照精兵简政的原则,进行彻底的机构改革。目前,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精简与改革迫在眉睫。以科研机构为例,从人员结构上看,我国科研院所的在职人员中,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仅占50%,大量的行政、后勤服务人员也由财政拨款养着。有限的科研投入不能主要用于科研上,而是主要用于“养人”上。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存在的这种现象是独一无二的。必须加快事业单位精简与改革的步伐,否则工资体制改革就无法进行,提高工资水平也是一句空话。

2、加快税收体制改革步伐,强化税收监管力度,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通过深化财税收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3日 22: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工资相关文章
  •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概览
    本文介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其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主要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旨在实现特定政策目标,包括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目的地运用政策手段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从而实现特定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主要调控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 政 政 策 : 如 何 通 过 税 收 和 政 府 支 出 来 影 响 经 济 ?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方式。其中,税收和政府支出是两种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税收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税率、税收基点和税收负担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资源分配。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收税率来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或者通过提高税收
    2023-09-11
    50人看过
  • 宏观调控法的概念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宏观调控法的体系包括计划法、财税法、金融法三大部分。宏观调控法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宏观调控法的调控方法:(1)以宏观经济政策业务范围为基础确立的调整方法有:财政政策调控方法、货币政策调控方法、产业政策调控方法、价格政策调控方法和对外经济政策调控方法。(2)以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力度与方式为基础确立的调整方法有:利益诱导方法(指采用法律确认的经济利益诱导方式;对宏观经济关系施加有影响力和法律后果的方法)、计划指导方法(指通过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的经济计划指标或长远规划来影响宏观调控关系的方法);强制控制方法(指政府依法对经济行为进行的某种限制或禁止,从而对宏观调控关系施加强制影响力的方法)。简述宏观调控法的特征?宏观调控法的特征有,各类宏观调控关系,
    2023-07-06
    118人看过
  • 宏观调控的法律关系
    政府宏观调控也叫国家宏观调控,是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核心、经济结构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一、什么是实现国际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宏观调控法是调整在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实现国际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有:1、制订经济计划;2、资源的配置方式;3、社会福利制度与政策;4、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规划;5、社会分配的管理与规划;6、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二、经济纠纷要怎么起诉对方经济纠纷起诉首先要写起诉状,其次要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然后向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起诉状。如果案件被受理,法院会发出缴款通知书,到指定银行缴纳律师费,然后拿着银行给的缴款单到法院换票。法院通知开庭时,会发出开庭传票。按照传票上的时间,地点到庭参加诉讼。经济纠纷起诉对方的方法,需要向
    2023-03-23
    369人看过
  • 土地宏观调控任务仍十分艰巨
    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而国土资源部不久前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全国耕地保护的形势异常严峻。5月22日,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员会农用地转(征)用情况专题调研组赴山东省进行调研,调研组副组长、原地矿部副部长陈洲其认为,我国当前在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方面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尚未完全落实科学发展观,仍采用外延扩张式的发展方式,习惯于通过上新项目、通过要用地指标、调整规划来增加新增建设用地。今年各地提出的年度用地计划申请数达到1231万亩,为实际下达指标总数的2倍多。一些地方已经用完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10年土地规划指标,用地矛盾十分突出。二是违法用地依然屡禁不绝。随着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土地违法案件逐渐增加,国土资源系统虽加大了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违法用地依然呈现上升
    2023-06-10
    295人看过
  •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一、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一)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原则:即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价值总量平衡,国民经济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达到最优化。(二)政府调控法定原则:即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基本要求(三个法定):调控主体资格法定、宏观调控权力法定、政府调控方式与程序法定(三)政府调控适度原则:1、政府调控不得冲击和削弱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应当促进和保护市场调节功能的充分发挥。2、政府调控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依法进行干预。3、政府调控一般不得直接干预经济组织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四)注重调控效益原则:即宏观调控法通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目的就是要激励、促进和保护宏观经济利益的提高。二、宏观调控的对象(一)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关系,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计划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产业调控关系、储备调控关系
    2023-06-07
    410人看过
  • 宏观调控的内涵有哪些?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整和控制社会经济运行,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和协调增长。国家依法实施宏观调控,主要采用:1、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调整经济,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2、是国家利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调整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二是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引导经济活动是间接的,但却是主要的。3、行政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性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整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具有直接性、权威性、免费性和速效性。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023-07-05
    313人看过
  • 宏观调控目标概述
    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规定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有关规定的通知》一、《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2号)规定:国家鼓
    2023-07-16
    465人看过
  • 宏观调控政策包括
    法定代表人
    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一、公路养护人员怎么改革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二、行政机关有法定代表人吗行政机关有法定代表人。乡镇政府的法定代表人是乡长或镇长,县区政府的法定代表人是县长或区长,市政府的法定代表人是市长,省政府的法定代表人
    2023-06-26
    498人看过
  • 税收对房地产税的宏观调控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房地产市场近期不断接收到房地产税所传递出的“降温”信号。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束*欣日前透露,国土资源部正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不动产税的征收办法,2006年是这项工作关键的一年。业界的第一反应就是房价要降了。尽管关于房地产税在短期内出台的可能性各方看法不一,但有一个共识:它意味着宏观调控将从土地、金融、利率等“短期调整”转向税收的“长期攻略”。税收影响有限?对房地产税关注的背后,是房价居高不下的现状。酝酿了两年之久的房地产税显然是在房价亟待抑制的情况下再次为人们所期待,甚至有人说,税收已经成为了宏观调控所亮出的最后手段。此前,已有专家测算,房地产课税,一方面可以减少房地产开发成本10%~20%,甚至达到30%,由此会降低商品房价格;另一方面,增加了房屋拥有者的税负,将使那些以投资或投机为目的保有的住房成本增加,可以遏制“炒房”行为,从而抑制房价的上涨。然而,有不
    2023-05-05
    366人看过
  • 宏观调控的七大意义是什么?
    宏观调控的七大意义是:规:规范市场,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让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处:处理不按规定,违规操作的团队;筛:筛选人才,让具备高素质的人来从事;杜:杜绝盲目跟风意识的人来从事;提: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以及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使行业更加完善,防止国外团队操作;和:和当地老百姓和睦相处,共建和谐社会。具体如何理解宏观调控法的体系宏观调控(简称宏调)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也叫国家宏观调控,是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核心、经济结构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政府宏观调控是系统工程。对称型反周期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本质;制定对称型产业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核心;财政手段,是政府宏
    2023-08-03
    51人看过
  • 稳增长与调结构:新时代下宏观调控的新任务
    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内容摘要四要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继续深入推进财税、投融资、电价、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条例。认真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央宏观调控起关键作用四季度继续坚持稳
    2023-07-17
    330人看过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关键目标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特征有什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是,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国民经济的行为。特征有:1.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2.表现为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国家经济管理活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国民经济;3.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单位;4.绝大多数犯罪是故意,少数犯罪是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五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023-07-03
    176人看过
  • 运用宏观调控,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1、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2、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宏观调控政策得出台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事件的发生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事件。一般指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等,当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所谓不可预见,是指事件的发生(包含是否发生、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持续时间、表现形式、其影响或破坏程度等内容)存在着极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以台风为例,台风的发生与否,虽然有天气预报可能预先告知,但是也可能不准确;即便的确发生,天气预报也不可能知道是多大台风以及是否会在特定地域发生、何时开始、何时终止等等。因此,台风的发生具备不可预见的特征。当然,台风一旦形成,人们当然无法避免其生成,这一点符合“不可避免”
    2023-07-18
    207人看过
  • 宏观调控的三大目的与六大意义
    三大目的: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六大意义:1、统一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控制区域性经济增长及影响力。3、打击非法从业人员,规范行业队伍。4、杜绝盲目跟风,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5、提高从业人员的成功速度。6、为以后立法做依据。政府宏观调控也叫国家宏观调控,是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核心、经济结构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宏观调控的内容宏观调控的内容包括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二条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
    2023-07-31
    145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工资
    词条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工资
    相关咨询
    • 宏观经济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08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有: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解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推进改革,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与此同时,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
    • 新的财政宏观调控法全文主要涉及的经济宏观调控制度的内容包括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1
      第一章政府和市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之间的理性思考预算制度的建立四、我国的国债政策第三章新世纪财政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一、扩大内需与财政宏观调控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财政宏观调控三、知识经济与财政宏观调控四、可持续发展与财政宏观调控第四章财政宏观调控及其体系的发展一、财政宏观调控的紧迫性及含义二、财政宏观调控的对象三、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设定第五章挑战财政宏观调控的基本规范一、我国财政
    • 宏观调控法包括哪些方面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1
      (1)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关系,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计划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产业调控关系、储备调控关系、涉外调控关系等七大类宏观调控关系,它们也可以合并为计划、财税、金融三大类调控关系。 (2)特征:都属于经济关系范畴、都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在各类宏观调控关系中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之间存在着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有时也
    • 什么是宏观调控法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03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宏观调控法的体系包括计划法、财税法、金融法三大部分。宏观调控法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 宏观调控法的调控方法: (1)以宏观经济政策业务范围为基础确立的调整方法有:财政政策调控方法、货币政策调控方法、产业政策调控方法、价格政策调控方法和对外经济政策调控方
    • 宏观调控实践中主要存在什么等问题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18
      宏观调控实践中主要存在,调控力度过大,范围过宽等问题。宏观调控是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主导、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核心、经济结构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