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依法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对下列企业、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吸纳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达到规定要求的企业;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
建立赔偿实现的财产保障制度
在证券投资基金损害赔偿责任的追究中,还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投资者胜诉或通过仲裁方式赢得裁决后,如何确保投资者能切实得到赔偿。为此,建立一套保障赔偿实现的制度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如爱尔兰于1998年专门制订了《投资者赔偿法》,澳大利亚1987年专门制订了《国家担保基金法》。还有一些国家(地区),如德国1998年1月颁布的综合性的金融法案即《存款保护和投资者赔偿法案》中,对投资者赔偿立法的内容也作出了统一的规定。美国的做法是建立投资者资产损失补偿与保险机制。如在1987年,组建了专门为共同基金行业提供保险的保险公司,简称共同集团,来满足共同基金和投资顾问的需要。保证了受害人在侵害人败诉后及时得到经济上的补偿。以确保投资者损害赔偿诉求的真正实现。可见,保障赔偿实现制度对确保投资者胜诉后能切实得到赔偿是不可缺少的。
目前,我国对保障赔偿实现制度还没有任何安排。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保障赔偿实现制度:一是设立公益性的基金持有人赔偿基金。二是建立高级管理人员赔偿制。可考虑建立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制度,使投资者的损失可以通过保险制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三是健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财产保证制度。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强制实行风险保证金或赔偿金制度。可参照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按比例提交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做法,在证监会按其股东权益提取风险准备金,当基金管理公司需向投资者承担赔偿责任时,可从该准备金中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第十六条国家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依法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扶持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对下列企业、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一)吸纳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达到规定要求的企业;(二)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三)安置残疾人员达到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企业;(四)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五)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六)国务院规定给予税收优惠的其他企业、人员。
-
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79人看过
-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81人看过
-
华为称已建立完善的员工保障体系
223人看过
-
政协委员呼吁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285人看过
-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133人看过
-
任建国代表:运用商业保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274人看过
基金持有人是指依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持有基金份额的自然人和法人,也就是基金的投资人。 他们是基金资产的实际所有者,享有基金信息的知情权、表决权和收益权。基金的一切投资活动都是为了增加投资者的收益,一切风险管理都是围绕保护投资者利益来考虑的。... 更多>
-
我国应怎么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啊?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7目前担保体系的主体———政府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先天地带有种种弊端,它决不应该成为担保体系今后发展的主流。并且,从信贷风险的最终承担角度来说,如果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只是从国有银行转移到国有担保公司的话,费大力组建担保体系的意义就微乎其微了。
-
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5国家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依法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实现就业。 国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支持失业者和残疾人就业,对以下企业,人员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一)吸收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者满足规定要求的企业 (二)失业者创办的中小企业 (三)安置残疾人员达到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企业; (四)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失业人员; (五)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 (6)国务院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
保障性住房的设立、完善和完善法律规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61、建立专门的机构。各地方应当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推进地方性的住房保障法规,严格制定住房保障对象的进入、退出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政府专门机构,管理保障性住房投资资金。设立具有较大权限的政府专门机构,全面负责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和管理。使具体的项目建设者只需要面对专门机构,而政府管理的众多部门也只需要监督这一个部门。增值净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解决等。3、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退出
-
本市建立和完善节能服务体系的依据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10本市建立和完善节能服务体系。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活动,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节能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从事节能服务活动,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负有节能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制定与节能有关的政策和标准时,应当听取节能服务机构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