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干扰司法公正的顽症,刑讯逼供在刑法学界被形象地比喻为“毒树之果”,即以非法手段所获得的口供是“毒树”,以非法证据为线索进而获取的其他证据则是这棵树上的“毒果”。“毒树之果”害人不浅,“毒树”的土壤理应清除,“毒果”理应坚决销毁。
近现代刑法学创始人**利亚在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尖锐地指出,刑讯“必然造成这样一种奇怪后果:无辜者处于比罪犯更坏的境地……被屈打成招为罪犯。”一个人从有犯罪嫌疑被拘留,到最后判刑,中间要经过侦查、批捕、起诉、审理等一系列程序,而刑讯逼供自然成为了冤案的源头。
长期以来,一些司法人员存在“口供是证据之本”、“刑讯逼供利大于弊”等误区,还有重实体轻程序,助长了野蛮的刑讯之风。有的办案人员甚至形成了一套工作方法:侦查机关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以犯罪嫌疑人供述为突破口最简单、最快捷,于是不择手段撬开嫌疑人的嘴,取得口供,再找到有关物证,从而证明口供的正确性。而在这个种植“毒树”的过程中,“毒果”也在孕育之中。
必须看到,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提出严禁刑讯逼供,但由于相关制度不配套,仍然难以落到实处。遏制刑讯逼供,就要通过各个司法环节设置严格的程序和配套制度,比如警察讯问全过程的录音或录像;提高讯问的透明度,扩大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范围与机会,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警察的讯问时,要有律师在场;赋予看守所保障在押犯罪嫌疑人权利不受侵犯的职责,以加强对讯问过程的监督和制约,以及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等等。
遏制刑讯逼供,设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是一剂良方。也就是说,司法人员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刑讯逼供、非法搜查、扣押等所取得的证据,应认定为无效证据。坚决舍弃“毒树之果”,无疑是法治发展的方向。如果检察机关在批捕、起诉环节,审判机关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排除非法证据,科学地规范、引导司法人员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及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
诱供与刑讯逼供之异同
208人看过
-
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解决之道
196人看过
-
海南刑警刑讯逼供案一审判决
495人看过
-
刑讯逼供罪与一般刑讯逼供行为有什么区别
82人看过
-
消除刑讯逼供的治本之策
174人看过
-
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的区别,刑讯逼供罪与一般刑讯逼供行为的区别在哪里
184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刑讯逼供罪如何量刑,刑讯逼供罪量刑标准,刑讯逼供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29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一)以殴打、捆绑、非法使用仪器等恶劣手段强制取口供;(2)以长期冻结、饥饿、晒伤、烘烤等手段强制供应,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健康;(3)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轻伤、重伤、死亡;(4)刑讯逼供,情节严重,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精神障碍;(5)刑讯逼供,造成错案的;(6)刑讯逼供
-
刑讯逼供刑讯逼供构成犯罪的那一条标准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17刑讯逼供构成犯罪的规定: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刑讯逼供罪的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观方面出于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口供的行为。
-
判刑逼供处罚刑讯逼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3犯本条所定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九十四条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
-
如何防止刑讯逼供, 防止刑讯逼供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1为了防止刑讯逼供,法律明确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至于其他情形,要根据证明标准来判断。《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
刑讯逼供造成的后果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11但刑讯逼供不知要造就多少冤案,赵作海、佘祥林、杜陪武、浙江叔侄及最近的呼格吉勒图案,如果要在"宁可错杀、不可错放"与"宁可错放、不可错杀"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选择后者,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明天我们是否就是下一个犯罪嫌疑人,如果不重程序、不重证据,刑讯逼供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远比放过少部分可能真正有罪但因证据不足不能追诉的后果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