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认识方面
(1)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够,分析的目的不明确。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只重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而忽视财务管理,或者只注意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变化,而没有真正把财务管理与分析工作当作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从而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开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在财务分析的目的上,往往也不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而是强调满足领导需要或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2)对财务分析本身的认识太片面。即仅仅把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仅仅是计算加工若干个财务数据或将指标提供给领导等,这些都是很狭隘的。实际上财务分析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且财务分析绝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由财务部门同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对各生产经营部门在经营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2.技术方面
(1)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使财务分析失去可靠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会计资料常常被人为包装,其中既包括会计人员在不违反会计规范下对会计报表进行的修正,也包括一些企业为自身利益无视会计法规而提供的虚假信息,由此为依据作出的分析结果较大程度上与客观实际不符,从而使财务分析失去意义。
(2)财务分析过程过于片面,分析的对象过于狭隘,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主要表现在:
①重客观分析,轻主观分析;
②重成效分析,轻教训分析;
③重事后分析,轻事前预测;
④重盈亏分析,轻资金分析;
⑤重定期分析,轻专题分析;
⑥在分析中注重资产总量而忽视资产质量;
⑦注重盈-利能力的表面分析,而忽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潜亏分析。
(3)财务指标的构建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财务比率的构建应当重视分子、分母之间的逻辑关系。但目前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少重视这方面的逻辑关系,不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特点构造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指标,致使一些分析结果根本不能反映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4)财务分析没有深入实际,处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状态。有一些企业财务分析没有渗透到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各个业务活动中去,只是就数字谈数字,以致把财务分析变成表格、数字的说明;虽然也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措施,但却没有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所以,这种分析很难起到对实际业务活动的指导作用。
(5)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财务分析报告内容繁多,可以从中分析的项目很多,但在全面观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应当针对经营期内主要问题作重点分析,不能面面俱到,鸡毛蒜皮什么问题都写,但都写得不透彻。财务分析提供的信息琐碎、零乱,企业的决策措施也就很难抓住要害,做到恰到好处。
3.素质方面
(1)财务分析人员对一些财务指标缺乏理性的分析。财务分析本身并非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只是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而我们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只是将分析结果与一些常规标准进行比较,没有对这些问题本身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滥用一些标准。
(2)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够高,不适应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目前,财务管理正朝着战略财务管理的方向发展,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全面了解,具备财务分析的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搞好财务分析的能力;有的不深入实际,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搞财务分析,这必然影响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和分析质量的提高。
(3)不了解业务经营情况,缺乏对局部与全局关系的把握。企业资金随着经营活动而不断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必然在资金变动中反映出来,所以要分析企业资金变动,就必须熟悉经营状况。在大量的分析报告中,往往只讲资金变化,不讲业务活动对资金变化的影响,把互为影响、二者一体的经济事项隔离开来。产生这种情况,在于财务人员缺乏对业务经营的了解,无法从资金变化中判断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评价经营业绩。
4.财务分析的结果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
(1)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用相脱节。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在好不容易组织力量把财务分析做好之后,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其结果是,既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也使财务分析人员产生失落感,进而影响了员工参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2)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多方面的,企业经营状况也是多方面的,财务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也应是多方面的。一些企业在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时,往往只重视分析结果的一个方面,而较少重视和考虑另外一个方面,其结果是,企业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进行的决策,使企业好不容易从一个极端中逃脱出来,又陷入另外一个极端。
对策探讨
(1)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并通过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举措。尽管一些企业目前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还很不健全。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3)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要经常深入实际、经过调查、发现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针对性强,反映问题直截了当。
(4)加强事前预测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企业会计要从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监督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开展事前预测和决策。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决策的制定来源于科学的预测。会计人员要用准确的资料,科学的方法做出会计预测,当好企业的参谋。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不断适应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如前所述,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既要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对内及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
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6人看过
-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308人看过
-
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4人看过
-
剖析烟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415人看过
-
新债务重组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75人看过
-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分析
53人看过
会计人员指承担一个企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从业人员,也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专职人员。根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更多>
-
三类民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与对策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14A小型企业 存在问题:有项目、策划,但缺乏启动资金和运作成本 应对方法:通过财务专家支持,寻求“风险投资”进行中小企业融资。主要目标是赢得民间资本和小额信贷。 B平均型(中型)企业 存在问题:有一定投入,但企业(公司)体制不完善,财务不清,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率偏高。 应对方法:首先,必须要对企业进行“专业素质”的整合,使其体制完善、财务清晰。其次,如果本身的资产缺乏,可以通过“保理业务”,即借助与
-
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解析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23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存在的问题有: 1、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纠纷; 2、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 3、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纠纷; 4、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同纠纷; 5、地承包经管权抵押合同纠纷; 6、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 1、格规范机动地管理。 2、极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善处理承包期内收回的农户承包地。 4、妥善处理“户在人不在”农户的土地承包。
-
集体企业改制程序中有哪些问题与对策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1集体企业改制程序存在的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资产流失行为。其主要表现:一是无视国家有关规定,将部分资产无偿量化为集体股、个人股;二是通过财务账表调整、会计科目合并等手段调减国有资产账面价值;三是将一些机器设备无偿借给外单位或个人使用。四是企业因未能及时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有效的资料,导致资产评估范围不全。 (二)、部分企业改制后所需资金主要从商业银行借人,而且大部分资
-
广安企业修建存在哪些问题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20企业拆迁是征地拆迁活动中比较复杂的情形,补偿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未到期的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国有出让土地应按照市场基准价评估补偿。 2、自建的厂房、员工宿舍、仓库的,应当对其自建物进行评估补偿;租赁厂房的应当补偿租金损失。 3、房屋装修及附属设施的补偿,包括不可迁移的水、电等附属设施,应当结合装修或建造成本,使用年限等因素进行评估补偿。 4、设备重置与搬迁的补偿,对于无法搬走的设备设施
-
农村宅基地买卖存在问题有哪些对策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18(一)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房屋所有权证》是确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宅基地使用证》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是农民合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重要凭据,因买卖房屋而转移宅基地使用权的,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发生变化,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其他规定履行审查、批准等手续,并完成权利主体的变更登记。 (二)受让人主体资格应受限制 宅基地分配制度的福利性必然产生权利主体的身份特定性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