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在行政诉讼中作出判决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律师回答:
(1)证据确凿;
(2)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3)符合法定程序。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对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庭。法律、法规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行政机关不服复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三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可以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裁定。第四十一条诉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被告明确;
(3)有具体的主张和事实依据;
(4)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和管辖范围。
-
行政诉讼维持判决之作出必须同时满足什么条件
303人看过
-
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必须同时满足哪三个条件
424人看过
-
进行行政诉讼立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和要求
252人看过
-
行政共同诉讼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449人看过
-
行政诉讼会作出哪些判决
280人看过
-
审视行政诉讼中的维持判决
195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行政诉讼案件的移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6移送管辖的适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若尚未受理的案件,经审查不归本法院管辖的,不存在移送管辖问题,应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二)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法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才有权行使审判权,因此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无权审理案件。(三)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管辖权。这是对移送案件法院的要求,即不得随意移送,只能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移送如能提供
-
人民法院判决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包括哪些内容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15判决变更是指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改变了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一般不能变更,只有在特别情况下才可变更。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决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必须是实施行政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即法律、法规规定定的行政拘留、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等行政处罚;其次,必须是“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所谓显失公正,是指行政主体
-
行政诉讼必须具备哪些法定情形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20提起行政诉讼期限有三种情况: 1.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诉讼或者自由选择诉讼的案件,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前置)或者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后诉讼的,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要具备哪些条件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14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具备以下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即不仅当场有证据证明违法事实存在,而且证据充分,无需进一步调查证据。 2、必须有法定依据。在违法事实确凿的情况下,该违法行为还必须是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明确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 3、适用于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的案件,即处罚较轻的案件。对于那些即使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
不定时工作制的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06根据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主要有以下种: (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