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民事诉讼会坐牢吗
法院民事诉讼一般不会坐牢,民事案件只有民事责任,除非转化成刑事案件,如果当事人存在法律规定情形,有可能需要坐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民事诉讼多久执行
民事诉讼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后开始执行,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后开始执行。一方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两年内未申请执行的,就不能再申请执行。
三、民事诉讼时效期限多久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在其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保护其合法权益。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义务人起开始计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九章 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一百一十一条 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
信用卡欠款,收到法院传票,是民事诉讼,会不会坐牢
88人看过
-
律师虚假诉讼会坐牢吗
194人看过
-
民事诉讼哪些情况需要坐牢
223人看过
-
法律规定民事诈骗罪会坐牢吗?
397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院会查银行流水吗?
222人看过
-
欠了一百万去法院起诉会坐牢吗
216人看过
-
信用卡欠款,收到法院传票,是民事诉讼,会不会坐牢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03收到传票看下案由,不是恶意诈骗的,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可以和信用卡开户银行协商清偿欠款让银行撤诉。否则银行坚持起诉,胜诉后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可以强制执行您的个人财产。
-
依据《刑事诉讼法》82条会坐牢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04《刑事诉讼法》82条是关于先行刑事拘留的规定,是否会坐牢,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来确定;确实有犯罪行为,没有法定免责事由的,会由受理案件的人民依据案件事实作出是否有罪的判决。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
-
民事诉讼是否需要坐牢?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13民事诉讼一般不会坐牢,民事案件只有民事责任,除非转化成刑事案件,如果当事人存在法律规定情形,有可能需要坐牢。《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一十一
-
民事诉讼法律依据会不会把个人债务坐牢?四川在线咨询 2023-04-09个人债务纠纷一般不会坐牢。个人债务属于民事纠纷,在不涉及诈骗、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刑事犯罪的情况下,不会坐牢。 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
审理起诉到法院会坐牢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02审查起诉不一定会进监狱。有下列情形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 1、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二、犯罪已过追诉期限的; 三、经特赦免处罚; 4、依照刑法告知处理的犯罪,未告知或者撤回告知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