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备哪些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具备以下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其中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是有相应条件的,具体如下: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有效发生,是当事人实现意思自治目的的关键。但是,民事法律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完全有效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可能因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健全、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违法及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而受影响。因此,民事法律行为除有效外,还包括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等其他效力形态。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5.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6.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7.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
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无效民事行为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当然、永久地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
在民事法律中附条件的行为具备哪些特点
61人看过
-
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具备哪些条件
289人看过
-
民事行为分为哪几类及各具备的条件
51人看过
-
胁迫下的民事行为具备法律效力吗
239人看过
-
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哪些,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特征
217人看过
-
构成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哪些要件
261人看过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
民事行为中哪些不具备法律效力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3所谓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而民事行为中,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有: 1、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约束力。 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被撤销后,也自始没有约束力,但如果不撤销而是变更,则变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此外,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
民事起诉法律具备的条件有哪些,有哪些法律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17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具备哪些条件西藏在线咨询 2021-06-20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18周岁以上。18周岁是我国公民成年的界限。对于16周岁以上而不满18周岁,但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精神状况健康正常。公民能够正
-
欠条具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条件有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1-03-061、必须是能够证明有欠债事实的内容。就是说欠条上要有明确的欠债人、债权人、借钱时间、金额等必备要素,否则不能证明谁欠了谁的钱,或者欠多少钱,这个欠条的证明力就不够。 2、必须是真实意思的表示。就是说如果这个欠条必须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你拿着刀子逼着我写一个欠条,那么是无效的。或者你趁我喝醉了骗我写的,也不行。 3、欠条的取得必须合法。道理就不用细说了。民事诉讼法要求谁主张,谁举证。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什么条件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30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公民或法人(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