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调解的相关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0:03:45 456 人看过

调解与仲裁的区别是:

1、解决争议的基础不同。用调解的方法解决争议,最终达成协议的基础是当事人双方的一致同意,只要当事人双方一致同意对争议按某种方案处理即可;仲裁裁决的基础则是案件的事实,应符合法律和公平正义原则,裁决的内容不一定能使双方当事人都同意,但必须接受;

2、程序的严格性不同。调解不仅没有固定规则,而且只要一方当事人不愿意继续调解,可以马上终止;仲裁毕竟要受仲裁法及仲裁规则的限制,当事人单方不得随意改变或终止仲裁程序;

调解与仲裁的上述不同之点,从某种角度看,就是调解的优势。所以,仲裁法把调解放在了一定重要的位置。《仲裁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和其他各种情况,对当事人间的争议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也应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不得久调不决。

仲裁调解的相关规定:

1、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将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成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仲裁庭制作调解书应当写明当事人的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仲裁员应在调解书上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3、调解书法律效力的发生,以双方当事人签收为依据,如果任何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拒绝签收,调解书不发生法律效力。

4、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的反悔,必须在调解书签收前,如果当事人在调解书签收后再反悔,只能借助于其他途径解决。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09: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调解相关文章
  • 仲裁与调解、诉讼相比的特点
    国外通过仲裁解决经济纠纷已是非常普遍,国内随着仲裁法的颁布实施,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熟悉并选择仲裁方式来解决经济纠纷。仲裁与调解、诉讼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1、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我国仲裁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可见仲裁采取自愿原则,仲裁是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的,包括自愿决定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自愿决定解决争议的事项,选择仲裁机构等;当事人还有权在仲裁委员会提供的名册中选择其所信赖的人士来处理争议。涉外仲裁的当事人双方还可以自愿约定采用那些仲裁规则和适用的法律等等。2、裁决具有法律效力。我国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可见,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一样,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经济纠纷在仲裁庭主持下通过
    2023-06-06
    385人看过
  • 调解与诉讼 仲裁的关系
    仲裁与诉讼有如下关系:1.仲裁与诉讼之间是或裁或审的关系。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选择由仲裁机构仲裁的,人民法院则失去了对该双方当事人争议案件的管辖权,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也不予受理。2.仲裁程序的某些事项需要按诉讼的程序办理。如财产保全措施、执行措施。3.诉讼对仲裁有监督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仲裁裁决后,如果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确有错误,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二是仲裁裁决作出后,一方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仲裁裁决,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仲裁裁决确有错误的,可以不予执行。仲裁与调解都是非官方的解决诉讼的形式,但二者也有不同,主要表现在:1.调解具有更大的随意性。调解程序中,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愿继续调解,可以随时终止,调解方不得强迫其继续参加调解。而在仲裁过程中,某些程序和规则当事人不能以协议予以排除,当事人单方不得随意改
    2023-03-04
    130人看过
  • 了解合同纠纷期间仲裁的相关法律规定
    合同纠纷期间仲裁的法律条文规定如下:1、合同纠纷发生后,双方应选择通过仲裁庭解决当前矛盾,只有在仲裁协议不明确或者没有协议的情况下才能提起诉讼;2、双方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合同纠纷仲裁如何做程序如下:1、到约定的仲裁委申请仲裁,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仲裁协议。2、仲裁委对于可以立案的案件,出决定,如果决定立案的,五日之内会发出相关书面通知。3、仲裁委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4、
    2023-07-08
    316人看过
  • 涉外仲裁裁决管辖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涉外仲裁裁决管辖的相关规定有: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管辖的相关规定有哪些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八条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二百八十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四编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章 一般原则
    2022-07-07
    342人看过
  • 2024劳动仲裁司法解释五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一、劳动仲裁司法解释五的相关规定是什么1、如果要申请劳动仲裁,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就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明确规定了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类似于因为工作时间,休假,社会保险等发生的争议,或者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其他劳动争议;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二、劳动仲裁的流程是什么1、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
    2023-12-08
    163人看过
  • 仲裁法劳动调解时间规定
    一、仲裁法劳动调解时间规定劳动仲裁调解期一般为15天,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四条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二、劳动争议调解的具体调解原则有哪些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自愿原则。即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自愿是调解的前提,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愿调解,调解就无法进行,自愿是调解达成协议的必要条件,当事人不自愿就无法达成调解协议。自愿原则包括了申请调解必须双方自愿、调解协议的达成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协议的履行必须双方当事
    2023-11-12
    51人看过
  • 关于兼职仲裁员办案补助的相关规定
    为进一步提高兼职劳动仲裁员的办案参与率,提高兼职劳动仲裁员的年最低办案数量标准,今后兼职劳动仲裁员每年参与办案数量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专职劳动仲裁员平均办案量的三分之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根据本地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最低办案数量标准。上海诞生兼职劳动仲裁员130余位由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分别选拔推荐的兼职仲裁员人选,日前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中心参加为期一周的仲裁业务强化培训学习,考核合格者,将接受为期两个月的仲裁庭实践考查,通过考查的,将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仲裁委员会颁发劳动仲裁员执行公务证。一直以来,劳动争议仲裁是由市、区(县)劳动仲裁委员会单独行政的。近年来,随着三方协调机制的逐步确立和劳动争议事件的日趋多样性,为了更好地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在缓解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劳动者合法权益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实现仲裁办案过程中的三方原则,
    2023-08-05
    132人看过
  • 诉讼 和解 调解 仲裁之间的关系
    仲裁与诉讼有如下关系:1.仲裁与诉讼之间是或裁或审的关系。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选择由仲裁机构仲裁的,人民法院则失去了对该双方当事人争议案件的管辖权,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也不予受理。2.仲裁程序的某些事项需要按诉讼的程序办理。如财产保全措施、执行措施。3.诉讼对仲裁有监督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仲裁裁决后,如果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确有错误,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二是仲裁裁决作出后,一方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仲裁裁决,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仲裁裁决确有错误的,可以不予执行。仲裁与调解都是非官方的解决诉讼的形式,但二者也有不同,主要表现在:1.调解具有更大的随意性。调解程序中,任何一方当事人不愿继续调解,可以随时终止,调解方不得强迫其继续参加调解。而在仲裁过程中,某些程序和规则当事人不能以协议予以排除,当事人单方不得随意改
    2023-03-08
    308人看过
  • 仲裁调解的话,谁来调解?
    用人单位应当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便及时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建立和谐、良好的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不是必须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劳动法》规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具体规定,应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推举的职工代表、厂长或经理指定的企业代表、企业工会指定的企业工会代表三方组成。因此,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的,工会代表主持的,调解该用人单位内部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及时依法调解该用人单位内发生的劳动争议;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劳动者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劳动仲裁调解结案利大于弊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出现了大量的劳动纠纷,作为专业劳动仲裁律师,我们代理了数以百计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2023-08-04
    169人看过
  • 可以调取劳动仲裁的相关证据吗
    劳动仲裁,公司做伪证,劳动者可以质疑其证据的真实性,劳动仲裁委认可质证意见的,不会采集公司的伪证;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伪造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但是劳动仲裁委没有这方面的权利,如果劳动者有证据证明公司做伪证,可以到人民法院另案起诉。一、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被执行人拘留吗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法院不一定就拘留被执行人,法院决定拘留被执行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办理。诉讼参与人有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或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等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民事纠纷是不是要坐牢民事诉讼是主要是关于财产纠纷和人身损害两大类的争议,一般以金钱赔偿为主。不会判刑。但是,如果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有下列规定行为的,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诉
    2023-03-09
    71人看过
  • 相关离婚诉讼法院调解的规定
    对于离婚官司,法律在法院的调解方面作出了如下的规定:诉前调解,通知双方当事人一起到法院接受法官主持下的诉前调解;庭前调解,是指在立案成功后,正式开庭审理前,承办法官一般会召集对方当事人一起到法院接受法官主持下的调解;诉中调解,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自愿调解。一、单方申请离婚需要多长时间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立案之后多长时间必须开庭审理,而是只要求在3个月或者6个月内审结。从法院审理案件的实际来看,一般在立案之后20日至30日内开庭的几率比较大,极少数情况可能需要几个月之后才组织开庭。大多数离婚案件均在3个月内作出了判决,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以及涉外离婚除外。很多时候,法官首先会主持诉前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达成一致,那么会大大缩短离婚诉讼的时间,极有可能在1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解决离婚纠纷。二、法院调解流程是什么起诉-------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法院安排诉前调解------调解员
    2023-03-22
    197人看过
  • 关于没有书面仲裁文件的劳动仲裁调解
    在25日下午我们便联系到了客户,客户在了解情况确认后将1000错款退回,但此时主任并没给客户说明也不愿意说明口挂情况,后经我和本行老员工商量认为不妥,又和客户联系说明情况,请求原谅,答应帮其解除挂失并得到客户谅解,我回到网点后也向主任说明(在此期间我已经将检查交到主管部门会计科),主任当时没说什么,而在26日早晨开会时强烈指责我的这种说明行为是在威胁客户,我觉得很委屈,当即辩解说明不是,主任当即大发脾气,让我收拾物品把我上交会计科处理,到达会计科后我又写了封检查交上去,然而领导却叫我回家等消息。在4月26日到5月10日期间,我和我父亲多次到建行进行交涉,而最终他们给我们的结果是已于4月30日将我以及另外6名员工退回给人才公司,并且退回原由是综合技能考核不合格(在4月20日之前曾进行过4项末尾淘汰制考核,我个人的总分为311.5,平均分为78左右,而会计科告诉我的平均分是68),在我们6人中
    2023-06-09
    432人看过
  • 减少仲裁与调解相结合风险
    涉外仲裁委员会
    调解在中国司法与仲裁体系中被广泛适用。中国仲裁法吸收了贸仲委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成功实践经验,以立法的形式允许仲裁庭在仲裁过程中对其审理的案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功的,仲裁庭可以继续进行仲裁程序并做出裁决。这种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的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商业需要,适用起来效果显著,吸引了国际仲裁界的关注。而略显不足之处系中国仲裁法并没有就这种制度中的某些敏感问题做出规定。比如该法并未禁止或限制调解员在调解失败后继续担任仲裁员。这就可能导致仲裁员担任调解员后从一方处获得了另一方无法知晓的信息,一旦调解不成,再就同一案担任仲裁员时难免受这些信息的影响。贸仲委在2012仲裁规则中特别规定若当事人不同意仲裁庭担任调解员,可由仲裁委员会协助调解,从理论上弥补了这一立法漏洞。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往往不会或不愿拒绝仲裁庭担任调解员。对此,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可考虑在规则中规定,在当事人书面同意后仲裁员方可担任调解员,
    2023-06-05
    345人看过
  • 《仲裁法》如何规定劳动争议的调解
    什么是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是指企业与员工因社会保险、工资、福利、劳动关系等发生纠纷时,由第三方(如专业人才机构、争议调解中心)进行的调解协商,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通过法律协商和仲裁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提前裁决”是指在仲裁过程中,劳动争议仲裁庭对某些事实清楚的案件提前作出仲裁裁决。之所以规定了事先裁决程序,是因为大多数劳动争议案件都集中在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如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经济补偿和补偿,特别是用人单位拖欠或扣减劳动者工资数月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如果仍然按照既定的仲裁和诉讼程序进行,工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工资的时间将更长,一些雇主不仅故意拖欠和扣减工人的工资,而且还故意在仲裁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后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提起上诉,一直拖延到全部程序完成,个别案件甚至拖延了三至五年。事先规定裁定程序,对涉及职工基本生活的事项事先作出裁定,有利于维护职工的
    2023-05-07
    303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调解是指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可以根据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裁决书,并按照裁决书的内容执行。 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则可以继续进行裁决程序。 仲裁调解是仲裁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 更多>

    #仲裁调解
    相关咨询
    • 调解仲裁的新规定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8
      仲裁和调解都是解决当事人争议的方式,都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自愿选定的解决争议的方式。两者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一、调解的随意性大。在解决争议过程中,任何一方方当事无论何时都可以参加调解或中止调解,一旦一方当事人要求中止调解,调解人只能中止,而不能强行继续调解。而在仲裁过程除非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或申请人由于某种原因要求撤回中请,否则即使被申请人不答辩或不出庭,仲裁庭仍有权按仲裁规则的规定进行
    • 仲裁调解需要什么材料,有哪些相关规定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9
      劳动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仲裁的提供的材料有,劳动仲裁申请书,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如果劳动者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工商调解失败找谁仲裁,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0-28
      法律分析 工商调解失败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申请仲裁时,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 仲裁调解遵循怎样的自愿原则,有哪些相关规定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2-14
      仲裁调解遵循的是自愿进行调解的原则,即由当事人决定是否采用调解的方式来解决劳动争议;以及在调解的过程中,可以依法自行决定是否去达成调解协议或者是否遵守协议。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争议处理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3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