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生子抚养权判决标准是怎样的?
法院审理私生子抚养权纠纷案件后,会按照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确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具体来说,法院在确定抚养权归属的时候,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性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以优先考虑:
(1)以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5)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以准许。
二、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金额怎么确定?
1、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金额可以协商确定,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则可以起诉。
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2、孩子抚养费的标准:
两个以下子女的抚养费为其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两个以上孩子的抚养费数额不能超过收入的一半。且具体金额由双方系协议,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
不管孩子是在结婚之后生育的,还是在结婚之前生育的,只要是男女双方无法共同抚养孩子,那么没有获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就需要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费。对于不予支付的情形,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
-
抚养权纠纷怎么判决,抚养权纠纷的标准是怎么样的
426人看过
-
私生子的抚养权,私生子的抚养权到底该归谁
443人看过
-
开庭后私生子抚养权多久能判决?
486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怎么规定(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判定标准)
358人看过
-
私生子抚养权归谁,私生子抚养费怎么计算
335人看过
-
抚养权上怎么解决私生子问题
467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孩子抚养权判决的根据是什么,法院对子女抚养权的判决标准是怎样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07法官在判决抚养权时会从如下方面考虑:①孩子的年龄。2周岁之内的孩子一般归女方抚养;如果孩子在幼儿期,同等条件下,法官判归女方抚养的可能性会相对大一些。2-10岁的孩子,双方得到抚养权的机会是差不多的。②从孩子的性别。如果孩子是女孩子,且年龄将近十岁,因为女方对于指导孩子的青春期更为有经验,故同等条件下,法院判归女方的可能性更大。③从双方的经济条件。如果父母一方收入较高,可能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抚养条
-
怎样判决一般法院私生子抚养权归谁?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07法院在判决私生子的抚养权归属时会按照以下标准确定: 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法院对私生子的抚养权的判决规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3-05-07法院解决私生子抚养权纠纷的方法与解决婚生子女抚养权纠纷的方法是一样的,法院会依据私生子的年龄状况以及“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原则来确定私生子由谁抚养、私生子的抚养权归谁。
-
私生子抚养费如何算私生子抚养费标准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17《民法典》规定: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私生子抚养费的给付,一般由双方协商为好,协商时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我国《民法典》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未作任何确定性的规定,但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按
-
判决归谁私生子的抚养权归谁法院判决执行上海在线咨询 2022-12-10法院在判决私生子的抚养权归属时会按照以下标准确定: 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