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混淆可能性为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
笔者认为,商标法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制止混淆达到保护商标权、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公平竞争,这一职能不应受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影响,亦是世界各国商标法所确立的最基本的价值功能。但就目前来看,各国在何谓混淆、如何判断混淆可能性等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其一,直接规定商品类似并且商标近似即构成商标侵权,不涉及混淆可能性。中国、日本等国商标法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其二,既规定可能导致混淆的行为构成侵权,又列举在相同性或近似性商品和服务上使用近似性标识的行为,可能构成侵权。德国、法国的商标法,欧盟商标条例、《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均采取了这种模式。其三,仅规定可能导致混淆的行为属于侵害商标权。美国商标法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其第四十三条即规定,任何人在商业中将任何文字、术语、名称、符号或图案,或上述任何组合容易引起混淆,或引起误导,或引起欺骗的行为,构成对商标权的侵害。
综而观之,尽管可能导致混淆即构成商标侵权在商标理论上具有确定无疑的地位,尽管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在立法本意上包含了混淆可能性条件,但是由于该条规定在类似商品上使用近似的商标属于侵权行为,而未提及混淆。因此,在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中必然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直接将商标近似与商品类似作为认定侵权行为的主要标准,而为了使这一标准更加客观化具有可操作性,在解释商标近似、商品类似时,又将容易造成混淆作为相似性的判断要素,使得混淆可能性与相似性在因果条件上前后循环,逻辑混乱,这不仅使商标理论陷入难以自圆其说自相矛盾的境遇,也给实际工作部门的执法和法律适用造成困惑而导致误判错判。
笔者认为,混淆可能性与相似性之间的正确关系应当是:商标及商品的相似性是判断混淆可能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为混淆可能性,商品和商标的近似度只是参考因素之一,不是决定因素更不能作为认定的标准。无论从逻辑关系还是生活现实来说,商标近似未必一定造成混淆,混淆也并非由近似所决定。例如,一个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商标,被使用在并无竞争关系的商品上,完全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两种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混淆,故可以禁止该商标的注册和使用。相反的情形也同样存在,两个商标近似且商品类似,但一方的商标使用在先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的商标已经注册也无造成混淆的意图,两个商标共存于类似商品上,但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市场,消费者可以轻易地区分两个商标。
此外,将商标近似、商品类似直接规定为侵权行为的标准,容易导致司法活动中的误判、错判。根据笔者的了解,在一些商标侵权纠纷案件中,审判人员主观上是想严格依照商标法及司法解释处理案件,但是简单、机械的理解和运用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出现的结果却是将商标近似与商品类似当作认定侵权的依据,而不考虑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性。
二、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构成侵权的,必须以容易导致混淆作为限制条件。
在旧商标法中,侵权判定标准主要考虑商标标识本身,即应考察标识本身的属性,如外观、呼叫、含义等是否构成近似,换言之,应以标识本身为准,是否会导致消费者混淆商品的来源不是应该考虑的主要方面。显然,我国商标法并未采纳国际通行的商标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判定标准,而是和日本一样,在商标侵权标准上主要采用商标标识近似理论。由于这种思维过于注重对注册商标符号本身的保护,而漠视了对商标所代表的商誉的保护,被有的学者称为符号保护。尽管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标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是导致消费者发生混淆的一个重要因素,却并不是必然条件。从逻辑推理和客观事实看,商标近似未必一定造成混淆。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执行符号保护的思维,与坚持混淆可能性的学界通说不可避免产生了冲突,令人对我国商标侵权判定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在后商标与在先商标构成近似,但在先商标却因为并未投入市场使用而不具有商誉,按照我国旧商标法的判断逻辑,就会出现极不合理的结果。符号近似的判定标准,使得个案处理显失公平,也导致了垃圾商标注册成风,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囤积商标的不良风气,而这种商标的注册目的,不在于自己实际使用,而是阻碍他人使用以获得高额转让费,或等待他人侵权以获得高额赔偿金。这种现象的出现,完全背离了商标注册管理制度的初衷。
正因为这个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混淆可能性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融入到商标近似的判断之中,规定商标近似是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其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显然,新商标法的相应变化,正是对这一司法解释在立法上的进一步确认和法典化。
一、注册商标变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权。商标注册人在变更商标时应当重视该条法律规定。
-
建筑工程纠纷证据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450人看过
-
劳动纠纷诉讼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200人看过
-
判定借条纠纷管辖的依据是什么?
405人看过
-
家庭纠纷定轻伤鉴定是以什么标准为依据
395人看过
-
网络购物纠纷的认定的法律依据
284人看过
-
确认商品房预约合同效力纠纷案无效的依据是什么
77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商标侵权原告法条依据是怎样的都有什么认可的依据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3-04-07具备下述四个构成要件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侵权行为: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享有注册商标权的单位等带来商誉损害。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属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指
-
交通事故认定的依据是什么交通事故认定的依据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4交通事故认定的依据: (一)交通事故认定的依据——行为责任原则 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是确定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程度的技术认定,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实事求是地表述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不须考虑法律责任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
-
驰名商标的两种认定方式分别是什么,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和法律依据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6驰名商标的两种认定方式一、行政认定 1、商标异议中的认定认定机关:商标局法律依据:《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5号令 2003年4月17日)第四条第一款当事人认为他人经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可以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并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 2、商标争议中的认定认定机关:商标评审委员会法律依据:《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
-
什么是医疗纠纷,医疗纠纷的定义是什么,医疗纠纷的处理依据有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15医疗纠纷的定义分为最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 最广义的医疗纠纷,泛指一切医疗活动中或与医疗有联系的相关活动中发生的民事纠纷,包括医患纠纷和非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即广义的医疗纠纷。非医患纠纷是指非医患双方之间产生的纠纷,如非法行医纠纷、美容服务纠纷等。 广义的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所发生的民事争议。如患者对诊疗效果不满意而与医疗机构之间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对是否构成发生的争议、对构成医疗事故后的民事赔
-
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依据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3-12-20使用侵权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关于类似商品的认定,应以商标注册证书中核定使用的商品为准。以普通消费者的眼光看两种商品在功能、用途上是否具有共同点,消费对象、销售渠道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