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浙江民企进行垄断性并购的原因分析
截至2007年3月,浙江省外资企业超过2万家,引进外资超过1,300亿美元。浙江省累积登记外商投资企业21,216户、投资总额13,106,370万美元、注册资本7,342,795万美元、外方认缴5,413,90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6%、19%、19.7%和22.7%。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投资总额达617.8万美元,户均注册资本达346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和11.3%。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3047家,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501家,分别比去年增长14.6%和39.5%。
从当初的外资试探性进入,到今天的大规模并购,由于政府长期以来推行的引进外资优惠政策,客观上已造成目前引资过度的情况;加上反垄断法迟迟不能出台,导致限制外资垄断的防火墙未能建立;同时,地方政府的GDP考核制度也间接助长了跨国垄断企业的长驱直入。
从改革开放起,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浙江民营企业在不断变幻的政治经济形式中经历了优胜劣汰并得以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了跨国公司所注目的合作伙伴或者竞争对手,而垄断性并购可以使这些企业成为跨国并购本身的资源,并借此减少竞争对手。同时,浙江民营企业具备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所缺少的要素。浙江民营企业由于起步早,发展快,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营经济的代表地区之一,在中国市场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很多企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品牌和客户群,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这些企业,可以成功地进入中国市场并快速打响知名度,从而实现目标市场聚集,集中发展优势产业,从而实现目标集聚,而这些市场要素如果通过市场购买将花费巨大的成本。
-
垄断性跨国并购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影响
233人看过
-
浅议我国公司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99人看过
-
兼并收购的原因分析
324人看过
-
国家对跨国公司并购的管制
330人看过
-
外资购并国内企业的垄断问题
296人看过
-
跨国公司并购新特点及国内企业的对策
456人看过
垄断是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独立的大企业或少数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的行为。 我国《反垄断法》对经营者垄断行为进行了相应处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 更多>
-
垄断形成的原因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30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公司供应产品或服务。 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规律性的长期供给曲线,这是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所决定的。 这种市场形成的原因在于: 第一,技术的原因。 第二,法律的原因。(如煤、电力、铁路等行业) 第三,自然垄断,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必需的原料供给 第四,市场经济的原因
-
跨国公司并购的程序是怎样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3-09-13程序如下: 1.明确并购动机和目的。首先企业应明确为何要在华实施并购,通过并购想达到什么目的。 2.进行广泛调研并制定并购战略。根据并购的目的,要进行广泛调研,全面翔实地收集资料,而非进行机会主义行动。 3.把清晰的目标贯穿于所有属性。 4.为并购筹备内部资源。 5.全面理解政策,民族感以及法规环境。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进行并购活动前,首先应考虑该并购活动是否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 6.提出最终评估报告
-
垄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4-04-20垄断产生的原因有5种。具体内容如下:1、规模经济,于一个市场的全部需求,只能容纳一个厂商获得,多一个厂商都会使所有厂商亏损;2、对生产要素的垄断,生产者控制了整个行业的产品原材料,而其他生产者无法获得这种原材料时,该生产者就成为该行业的垄断者;3、法律保护,有专利保护等;4、特许经营,政府在某个行业内授权某家厂商垄断经营某种产品;5、网络经济,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作用于市场需求方面的。
-
并购贷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分析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9关于并购贷款失败的回答为所谓并购贷款,即商业银行向并购方企业或并购方控股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股权对价款项的本外币贷款。是针对境内优势客户在改制、改组过程中,有偿兼并、收购国内其他企事业法人、已建成项目及进行资产、债务重组中产生的融资需求而发放的贷款。并购贷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项目贷款。普通贷款在债务还款顺序上是最优的,但如果贷款用于并购股权,则通常只能以股权分红来偿还债务。
-
垄断法对垄断的处罚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22《垄断法》第十七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四)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五)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六)没有正当理由,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