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播合同解约签约金需要返还吗
到期需要退。主播签约即主播与公会之间进行签约,是一种线上协议,签约时长双方可选择在3个月到36个月不等。签约后官方将保障协议双方的利益。而公会是专门挖掘主播,培养主播,包装主播,推广主播的经纪公司。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诉讼时违约金诉请会被法院支持多少?
有些MCN机构在跟主播签订的协议中,会约定如果主播违约,则需承担一个确定的高额违约金。但在实践中,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被法院支持的风险。这种笼统的违约金约定缺乏合理的计算基础,MCN机构往往很难举证证明此类违约金约定的依据,最终难以获得法院全额支持。
因此,关于违约金的约定,并不是越高越好,其约定逻辑应有可量化的数据和计算方式作为支撑。可以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判决中对于违约金考量因素与判决逻辑来分析应如何约定违约金。
法院首先会从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计算方式为基础,根据案件证据,以公司为主播付出的各类投入成本判断公司的实际损失;再在公司实际损失的基础上,考虑主播的知名度、发展前景以及合同的履行期限以衡量预期利益损失;最终再结合公司和主播在合同履约过程中的过错程度来对违约金的数额进行一定的调整。
如果想要获得法院更多的支持,建议MCN机构在和主播的违约金条款中,明确违约事由,并根据不同的违约情节设置不同的违约条款,避免笼统约定;违约金的设置应当具有合理基础,在设置固定违约金时应综合考量对于主播的投入和主播的发展前景来确定金额,也可根据主播的收入或者粉丝增长量作为违约金的计算基础,在多种方式并存时以金额较高者为准。同时,MCN机构在协议期内对于主播的运营、培训提升等投入成本应书面留痕迹,并保留主播的收益记录,可作为违约金的计算依据。
三、主播合同违约赔偿标准
1、双方约定违约金的赔偿数额,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实际损失为赔偿数额。
2、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3、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
直播平台签约解约指南
160人看过
-
签约和解约:主播需要了解的合同条款
101人看过
-
直播合约可以提前解约吗
425人看过
-
主播签约没有签约金合同有效吗
98人看过
-
虎牙直播和解约需支付多少违约金?
304人看过
-
单位合同定金违约后需要返还吗?
413人看过
直播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在网上提供电视信号的观看,例如各类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的直播,这类直播原理是将电视(模拟)信号通过采集,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实时上传网站供人观看,相当于“网络电视”;另一类是在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 更多>
-
直播间平台签约到解约需要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05签约直播平台进行直播,是需要与平台进行签约的。如想与直播平台进行解约,则需要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首先如合同之中约定了关于解除的条件或者事由,条件成熟后,解除权人可以依约定进行解除;其次如果合同没有进行约定,则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解除,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法院进行判决。
-
主播合同都需要签约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17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具备以下要件就是有效的: (1)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在公会(传媒企业)签约的,属于公会主播,和公会签约后就不需要和直播平台签约。因为是隶属于公会。与直播平台签约,属于官签,当与直播平台签约以后,就是官方签约的主播。
-
-
违约直播合同怎么签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9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还包括支付违约金和定金。 1、继续履行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违约责任形式。 2、采取补救措施是指矫正合同不适当履行、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体措施,包括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服务费用、赔偿损失等。 3、损害赔偿是指因合同一
-
网络主播签合同强制解约要承担违约金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9-11法律对违约金一般没有明确的比例规定,关于违约金的问题,买卖双方可以自行约定,在实践中,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