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讨农民工工资途径是,可以先跟公司谈,协商不成搜集相关证据,申请劳动仲裁,也可以拨打工会的职工维权热线农民工或找农民工维权中心或者向法院免费起诉,申请支付令。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具体如下:
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2、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4、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追讨欠款有哪些问题
个人欠债不还,债权人的救济途径有:
1、如果借条上约定的还款期限已经到期、对方没有还款的,可以起诉;如果未到约定的还款期限,尚不能起诉。
2、如果借条上未约定还款期限:自债权人催要、并给予债务人合理期限偿还后,超过确定的偿还期后可以起诉,诉讼时效是三年。
3、起诉时,可以写好起诉状、带上身份证上、相关证据,到被告户口所在地(常住超过一年的常住地)基层法院的立案庭请求立案。一般来说,金钱之债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也就是说从还款届满之日起经过三年,人民法院就不予保护了,但如果债务人出庭应诉未提出时效抗辩的,此时不受三年时效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条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
农民工工资讨要成功的秘诀
358人看过
-
农民工讨薪追诉时效多长,追讨工资的解决办法
275人看过
-
农民工讨薪的方法农民工如何讨薪
268人看过
-
追讨拖欠农民工资的法律途径
150人看过
-
举报童工:有效方法大揭秘
93人看过
-
农民工工资支付方式探讨
224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追讨农民工工资有权限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2-31没有,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
-
农民工讨薪怎么办农民工讨薪的方法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9农民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进行讨薪: 1、农民工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 2、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监察大队进行投诉; 3、或者是收集相关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农民工讨要工资有哪几种方法天津在线咨询 2022-12-111、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费用200-300元,如果你胜了全部由被告负担。 2、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农民工索要工资要具有法律依据,换句话说,农民工必须搜集在该公司或工地干活的证据、公司或工地没有发工资的证据等。 3、请电视台等媒体给予帮助。目前很多电视台都设有热线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及帮助群众调解各种纠纷。农民工讨要工资也可以拨打电视台热线电话,很多电视
-
农民工讨要工资。。。。。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27律师建议:张先生索要工资具有法律依据,但是张先生必须搜集在该公司工地干活的证据,也就是必须有和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如果没有证据,公司又不认可与张先生的劳动关系的话,张先生很可能面临败诉的法律后果。建议劳动者在工作中注意搜集证据,如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存在加班事实的证据,单位存在违法情形的证据等等,有了充足的证据,当事人的主张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
工程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如何追讨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15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起诉。 《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