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工龄补偿金
工龄补偿金是指单位因为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给付的,比如有的单位规定:20年以下(含20年)工龄的按上一年年收入的3倍确定,20年至30年(不含30年)工龄的按一年年收入的4倍确定,30年以上工龄的按一年年收入的5倍确定。
而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单位工作满一年有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的。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按在公司的实际工龄给予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劳动关系解除赔偿工龄法律条例是什么
90人看过
-
工龄与解除关系员工补偿金相关
235人看过
-
劳动关系解除前工龄算工伤么
347人看过
-
劳动者按劳动合同法38条解除劳动关系有补偿金吗
279人看过
-
解除劳动关系补偿协议怎么写,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73人看过
-
买断工龄和解除劳动关系有什么不同吗
392人看过
所谓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对计算社会保险待遇有法律意义的只是连续工龄和缴费工龄。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 更多>
-
工龄与劳动关系解除的关系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时,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
-
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有补偿,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有补偿的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4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有经济补偿,应视情况而定,有的情况有补偿,有的情况没有补偿。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有补偿的情形如下:(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
-
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解除劳动关系有一次性补偿金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2没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解除劳动关系是否享受一次性补偿按所在省市规定。1993年的工伤,是老工伤,即按国家规定,已经纳入社会统筹。但按各地规定,并非完全能够按照现行工伤保险法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2016年鉴定为十级伤残的,旧伤复发可以享受工伤医疗、残疾器具配置和停工留薪期待遇,不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就业
-
劳动关系解除前工龄算工伤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0-24在解除劳动关系之前不一定是工作年数。工作年数是指劳动者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事实上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不是工作年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第38条,一般工作年数是指工作人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计算一般工作年数时,必须包括本公司的工作年数。第39条,本公司的工作年数必须根据劳动者在本公司连续工作的时间计算。退休
-
工伤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是什么, 工伤期间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补偿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09一、不构成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 不构成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就是不影响劳动能力,没有医疗依赖和生活自理障碍,只是享有工伤医疗和停工留薪期待遇。停工留薪期间不可以辞退,期满后辞退条件和待遇与普通劳动者无异。即解除合同合法的,职工具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过错的没有补偿,没有法定过错的按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的按紧急报警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二、五至六级伤残工伤职工 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