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职工怀孕遭公司开除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女职工怀孕被辞退的话,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怀孕被辞退的仲裁时效
怀孕期被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仲裁的时效是1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辞退孕妇需要赔偿多少
公司解雇孕妇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以下标准的双倍计算赔偿,具体如下:
1.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
4.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员工应得工资,按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5.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6.员工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且支付工资损失到合同再继续履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七条 【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n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n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n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女职工因怀孕被开除维护权益应该如何处理
177人看过
-
怀个孕不容易!违规怀孕遭处分,孕妈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235人看过
-
怀孕女性遇到公司合同变更,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488人看过
-
怀孕女性父母反对结婚,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194人看过
-
女职工“违规怀孕”被处分!孕期女职工权益如何维护?
296人看过
-
怀孕后遭开除该如何维权
312人看过
-
职工怀孕有哪些内容,女职工怀孕期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16女职工怀孕期保护包括以下几种: 1、不得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29条规定,女职工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单方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双方的劳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也应顺延至产后一年,才能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但女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除外。 2、劳动强度及禁忌劳动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
-
-
小三怀孕后小三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05首先,对于小三的身份法律是不保护的,是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不为社会及法律所倡导,是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其次,对于小三可能还要区分一些情况,如果是主动成为小三的,想要维权比较困难,常见的做法是通过协商,与有关系的夫妻双方或者夫妻中的男方进行协商,索取一笔补偿金。这种做法要看男方是否愿意赔偿,如果对方不容易补偿,很难维权。如果是被小三的情况下,争取司法机关的帮助,从事实出发,如人身、财产遭受损失
-
公司辞退怀孕7个月孕妇,怎样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海南在线咨询 2023-06-02在劳动合同期内,或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面无缘由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获得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赔偿金。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支付赔偿款,则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权利。
-
双方因非婚怀孕子女产生分歧,女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7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跟婚生子女享有同样的权利。所以,如果是关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您和对方都是有权利争取的。法院在处理这类争议的时候,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孩子的需求。一般情况下,两周岁以内的孩子抚养权是归母亲的。两周岁以上的孩子,主要是考虑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经济状况等问题,综合考虑以后确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另外,8周岁以上的孩子,在抚养权问题上还要询问孩子的意愿。所以,如果发生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