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后何时可以购买房产
离婚后何时都可以购买房产。
离婚跟当事人买房没有必然联系,离婚后可以随时买房。离婚后没有房产,再买房的应该按首套房产算,具有买房资格。房地产管理部门对离婚买房也无特殊要求。
法律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商品房按期交付给买受人。未能按期交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因不可抗力或者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原因,需延期交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及时告知买受人。
二、离婚时房产归谁
离婚了房子应该归谁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果房子是一方婚前买的,属于个人财产;如果一方有证据证明自己对该房产有出资,是用于夫妻婚后共同居住的是共同财产。如果该房屋是由双方共同付款购买的,则房屋由双方按份共有。离婚时,取得房屋所有权一方按照价款给另一方进行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三、离婚时一方可以将房屋出卖吗
离婚时夫妻一方一般无权擅自把房子卖掉,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私自将属于夫妻共同房产卖给他人的,构成无权处分,无效。但是如果第三人已经善意取得房屋并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房屋买卖有效,另一方只能要求相关赔偿,房屋买卖是有效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五章 交付 第三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商品房按期交付给买受人。未能按期交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n因不可抗力或者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原因,需延期交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及时告知买受人。
-
我结婚时购买的房屋,离婚后可以获得房产证吗?
356人看过
-
父母购房离婚后再买房可以吗
240人看过
-
安置房何时可以购买?
418人看过
-
住房购买后何时可以将其出售
169人看过
-
婚后购买的房产,在离婚时归谁所有
90人看过
-
夫妻婚后购买房产,离婚后再购买算首套房吗
325人看过
-
购买房屋后,何时可以收到房产证?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14在购买新建住宅楼宇时,通常需要等待大约90天的时间来取得房产证书。在商品住房尚未完成建设的情况下,房产证的颁发期限为房屋正式交付使用后的第九十个自然日。而对于已建成的商品房,房产证的申请期限则从合同签署之日算起的第九十个自然日内。如果所有相关手续都已完备并顺利办理,那么获取房产证书的过程通常只需15至30个工作日。
-
婚后购买的房子离婚时怎么分割,婚后购买的房屋离婚时如何分割财产上海在线咨询 2022-05-04婚后购买的房子离婚时怎么分: (1)按揭贷款所购买的房屋,离婚时尚未付清,未取得房产证的如何分割对采取住房抵押贷款方式,购买商品房未付清全部房价款的房屋,属于尚未取得所有权的房屋。在离婚诉讼时人民法院有两种处理办法:有的法院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待有产权证后再处理;还有的法院会按着已经交付的部和增值部分平均分割,得房一方给予对方补偿,自己继续还贷。 (2)当事人婚后购买的房屋,离婚时双方都要
-
婚前公民购买的房改房,婚后以其他方式购买的,离婚时如何分割房产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27(一)公民以市场价和成本价购买的房改房:夫妻一方在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的房改房,并将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 其一:对婚前由一方承租婚后以个人财产购买的房改房,法院具体可酌情处理。 其二:对婚前由一方承租,婚后以共同财产购买的房改房,不论是否登记在一方还是双方名下,为共同财产。 (二)公民以标准价购买的房改房属拥有部分产权房,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人民法院不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可判决由当事人使用
-
以按揭的方式购买的房屋,婚后房产离婚时如何分割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1根据我国《婚姻法解释(二)》第21条也只规定了:“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协商,然后协商不成的法院应当实事求是。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但应当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一是在婚前,夫妻一方在婚前已付了房款,那么这个房子肯定是夫妻一方婚前个人财产。二是在婚后,偿还房屋的按揭贷款是由双方共同支付的,应当归属于双方
-
购买房产时如何划分离婚财产新疆在线咨询 2024-12-0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七条,离婚后,如果子女由一方抚养,另一方则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双方可以协议分担这些费用,或者由人民法院判决。